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九十七章:宣化—日军的坟墓(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传我命令,告诉杨大毛驴,就说小鬼子马上就要进攻了,要他们做好准备。今天他们最多可以向后撤退五公里,第三道防线必须该我守住。”

“另外给三团发报,让他们今天继续加固城防工事,就说今天的战斗他们三团插不上手,继续干他们的老本行,只要将整个宣化县城都碉堡化了,别说是鬼子一个步兵师团,就算是他来十个步兵师团也拿我们旅没有丝毫办法”施文虎大声说道。

宣化县顾家营镇南滩.三旅一团的防线,此时的战事正酣。

在接到施文虎的电报的时候,日军已经发动了进攻。在看完施文虎发来的电报后,一团长杨四郎快速地让报务员给旅部回了一份电报,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六个字——保证完成任务。

“团长,鬼子的战车上来了!”一营长乌云吉日勒拿着望远镜一边监视前线的日军一边开口说道。

杨四郎立即走到指挥所的瞭望口,拿起望远镜向外看了起来,通过望远镜,杨四郎看到大约一个步兵中队规模大小的日军,跟在五辆日制九五式战车的身后正缓缓向二营的阵地杀来。

同时,不知是设在什么地方的日军炮兵部队也不断地向二营的阵地进行炮击。

“给二营长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不要一开始就使用秘密武器,小鬼子的第一轮进攻无论如何都要给老子打下去,要是丢了阵地老子送他去见司令员。”

说完杨四郎又转身向乌云吉日勒说道:“黑炭锤,你们一营是我们团的主力部队,要是等一会二营撑不住了你们一营就顶上去,二营新兵多,你们一营就多担待着点!”

“团长,没问题,我们蒙古汉子最重的就是义气,最看得起的就是英雄。二营虽然都是由那些新兵蛋子组成的部队,但是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赢得了乌云的尊敬,也赢得了一营所有汉子的尊敬,只要二营伤亡超过了标准,我们一营就顶上去将他们换下来。”乌云吉日勒郑重地说道。

乌云吉日勒是个标准的蒙古族汉子,身材不高,只有一米七不到,脸膛漆黑,夜里一笑浑身黑漆漆的连牙齿都是黑黄黑黄的,所以在他参军的第一天起人们就都叫他黑炭锤。

由于绥察军区大量的吸收少数名族的青壮年参军,所以在马铮的部队中有很多纯少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部队,乌云吉日勒所在的一团一营就是这么一支部队。

“轰...轰...轰...”

“轰...轰...轰...”

日军第10师团终于开始进攻了,此时距离天黑还有五个小时,在植田到一中将看来此时正适合部队进行进攻,因为这个时候航空兵可以为部队提供空中援助。

参与第一拨进攻的是第63步兵联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第二中队在前几天的大战中被三旅二团打狠了,等他们从杨家村阻击阵地撤下来的时候,整整一个步兵中队只剩下不到50人了,幸好第二中队的中队长和三个小队长当中的两个还在,所以植田到一从补充联队中抽调了一百五十余人重建了第二中队。

刚刚重建没几天第二中队就急不可耐地跳出来要找三旅报仇,当然了第二中队的做法让植田到一很满意,这几天部队进展顺利,虽然伤亡有点大,但是土八路却是被不断地向后退去,部队的士气在不断地胜仗有了明显的提高。

尽管从内心深处讲植田到一并不愿意让第二中队就这样上战场,毕竟刚刚重建的部队的战斗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巅峰。

但是出于刺激部队的士气的考虑,植田到一还是决定同意二中队的请战请求。不过为了减少伤亡,植田到一调了五辆战车协同二中队一起行动。

王子涵是绥察军区三旅一团2营一连的连长,今天是他二十三岁生日。王子涵是和哥哥王子君一起参加八路军的,37年12月份在丰镇县入得伍,今年满打满算只有两年多一点的军龄。

不过由于王家的条件不错,在丰镇当地也算是名门望族,王家老爷子当年还是大清王朝的举人。

虽说是前朝的老举人,但是王家老爷子却很开通,更是清楚读书的重要性。因此王子涵和哥哥从小就被父亲送到张家口读书,算是喝过几天墨水。很可惜王子涵、王子君兄弟两个都不是读书的料,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既便是如此,两兄弟放在八路军里面也算是难得的知识分子了,所以在参军不久就被马铮调到了军区教导队,之后又被送到了指挥预科班学习,半年前王家兄弟终于毕业了。

由于哥哥王子君在入伍之前就参加了地下党,再加上在进入教导队之前王子君就参加过几次大战,而且还立了一次个人一等功和集体二等功,所以在毕业之后不久王子君就被提拔为三旅一团参谋长兼二营长,而王子涵虽然和哥哥同一时间入伍,但是直到两个月前他才被晋升为二营一连连长。

躲在防空洞里的王子涵焦急的等待着上面的观察哨的信号,他知道这一声声可恶的炮击声正是小鬼子大举进攻的前奏。

“连长,鬼子上来了,有五辆战车和一个中队的鬼子,这群小鬼子没有重机枪、轻机枪六挺,掷弹筒没有全部数清楚,但是我们看到最少有四具,另外还有四门迫击炮。”负责观察监视日军的尖刀班班长刘永清匍匐进防空洞报告道。

“吹信号,全连立即进入阵地。先不要暴露掷弹筒,轻重机枪立即就位,机枪手和弹药手也立即进入阵地!”王子涵猛然拔出驳壳枪,又咔咔打开机头,大声下令道。

随着号声响起,一百八十多名八路军战士纷纷直起身,又以最快的速度上好刺刀。低身弯腰出了防空洞,向着各自的位置快速跑去。

“哒哒哒....”

八路军阵地上的机枪声响了起来,原本缓慢地向前推进的日军士兵顿时间向遭到了电击一般都趴在了地上进行还击,而那几辆配合进攻的战车则是缓慢地将炮口调低,试图将一连的那两挺重机枪摧毁。

“轰”

日军的战车发射了一发炮弹,也许是没有调整好距离也不知这只是试射,反正这一炮并没有命中目标。倒是将一连重机枪身后的一处掩体摧毁了,将十来个沙袋炸到了天上去。

紧接着又是几声炮响,鬼子的另外几辆战车也发了威,四颗炮弹向着一连的重机枪掩体轰去。这次没有任何意外,一连仅有的两挺重机枪之一被炸成了一堆废铁,连着一个机枪手和一个弹药手也被炸成了碎片,一连阵地上的火力陡然变弱了很多。

见此情景,日军的中队长猛然越出简易的反击阵地,手握指挥刀纵声怒吼:“杀敌给给!大日本帝国板载、天皇陛下板载!”

“啊嘎嘎...!”大群鬼子兵向着一连的阵地冲了过来。

一连的战士也不甘示弱,虽然被摧毁了一挺重机枪,但是仅剩的一挺重机枪却依然向着猛冲过来的日军倾泻着愤怒的弹药。

而一直被隐藏起来的几具掷弹筒也被王子涵拿了出来,向着日军仅有的几个机枪手轰去,同时战壕里的战士们一边开枪一边大声咒骂着那些进攻的日军。

“****的小鬼子,你们死定了!”

“******小东洋,爷爷请你吃枪子!”

“****个先人板板的,咱八路军也不是好惹的!”

......

......(未完待续。)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带着漫威回北宋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