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虽说只签署了长崎条约,但是,朱仪在实际操作上,也控制了长崎海外的群岛。
经过了长期舰队封锁,不断派出士兵和倭人向导探索,现在对于海外的五岛,长崎总督已经了然于心。
对于尚处于跳帮战的船战模式下的倭国,这五岛并没有多少的战略意义。
相反,在船上架设火炮的大明海军,已然是拥有了封锁航道的能力。
控制海外五岛,便直接控制了肥前国的海运,甚至是倭国往西的航道。
长崎舰队的行动并没有躲躲藏藏,毕竟倭国的制度导致了朝廷无法有效控制地方,而如今整个西海道的中心便是长崎,肥前国的大名更不敢对于明军的行动指手画脚。
对于藤原氏而言,海外五岛没有丝毫意义,散布着上百个岛屿的地方,本身航海技术就十分局限,基本上可以说是与世隔绝也不为过。
若是长崎总督想要,那就给了,反正岛上的农业和渔业,对于整个西海道而言,不过是鸡肋。
按照大明的统治传统,一个地区纳入大明管理体系之中,最先做的,自然是登记造册。
五岛并没有名字,所以需要朱仪取名,不仅如此,岛上分布着不少百姓,以及隐藏在百姓之中的倭寇,这些都需要朱仪来处理。
鉴于岛上对于登陆的舰队士兵并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朱仪也就没有打算对他们做什么,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生活,那么待大明与长崎建立起稳定商贸航道之后,当地百姓必然会受益。
和长崎的明商想要建厂一样,五岛虽说没有丰富的矿产,但其地理位置,无疑是大明海商的落脚点之一。
除此外,五岛距离耽罗岛更近,只要在靠近耽罗岛方向的岛屿建立烽火台,那便能让在海上漂泊的船只有准确的航标。
大明的沿海地区,有水师的地方,便会建造这样的烽火台。
与内陆不同,大明海边的烽火台具有昼夜举火的能力,本身便是为了水师在夜间提供坐标。
朱仪作为掌控一支舰队的指挥官,对于海防建筑自然有过学习。
当然,如今的烽火台尚不能如后来的灯塔那样,直接射出光道来指引船只行进的方向。
在岛屿上的高地建造烽火台,特别是远离大陆的分散群岛,对于倭国而言,那就是浪费,且他们也不具备其技术,可是,大明有这个能力,而跟随着朱仪的舰队之中,工兵也是如此。
总督府中,朱仪看着由阴阳官和工兵上报的勘测结果,手指在扶手上敲击着。
“海外主要便是五座大岛,其余岛礁探明一百五十余座,其上仅五大岛有百姓居住,多以草屋为主,渔业为生……”
喜儿看着报告,喃喃念出声来,等看完报告之后,又看向桌面上摆放着数种植物枝干,其中便有麦和枇杷。
“换而言之,五大岛上,具备耕种条件?”
面对喜儿的问话,一个阴阳官开口回道:“回钦差的话,确实如此,虽说为海外群岛,但不少岛屿上拥有淡水,足以浇灌田地,因而,若是以五大岛为基础,建设一座烽火台也并非难事。”
闻言,喜儿看向朱仪,并没有急着开口,只是等待朱仪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