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放下吉利,运用内力,一掌拍向吉利的腰俞穴。
吉利“哇”地一声,吐口鲜血,醒了过来,神情萎靡地站在李宁面前。
吉利看了眼李宁,这么年轻?
问道:“不知这位将军,姓甚名谁?”
李宁淡淡地说道:“李宁。”
“可是陇西李家?”
“正是。”
“太像了,拜于李家之手,我心服口服。说吧,准备怎么处置我。”
李宁盯着看了吉利一会,淡淡的说道:“吉利可汗,你的影响力太大了,我不敢放虎归山。况且这次,我杀光了突厥牙帐的人,你更对我恨之入骨。我这人呢,有好生之德。你看这样如何?可汗挑选一些心腹之人,我想请你们到大郑做客,不知可汗是否给李宁这薄面?”
吉利看了眼罗峰,李川,又回头望了眼跪在地上的突厥士兵。
说道:“我能回到突厥牙帐,再看一眼吗?”
李宁灿烂的一笑,说道:“不能,现在雪厚难行,况且马上要过年了,时间不充足。”
吉利牙齿一咬,恨声说道:“好吧。”
当李宁回到安北都护府时,刘海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望着猛虎军中的吉利,阿史那,以及几十名突厥高级将领,把眼又揉了揉。
“吉利可汗,军师阿史那。”
前几个月,还牛皮哄哄的率领几百万大军,不可一世,如今却成为阶下囚。
这李宁是怎么做到的?百万军中,活捉了对方的主帅,太不可议了,这李宁简直就是军神,凭借四千猛虎军,不但在突厥生存下来,还捉了敌人的主帅,这功劳得多大?自己当初怎么没有也跟着去呢?
刘海巴结道:“元帅,一路辛苦了,现在积雪深厚,在安北多住几日,我派人押送吉利进京,等明年积雪消融了。元帅再回京也不迟。”
李宁想到,这半年没回家了,姑奶奶身体如何?爷爷可有担心自己?自己的儿子长什么样?是像卢慧,还是像自己?
心儿像长了翅膀似的,早就飞回上京了。
看了眼刘海,微微一笑说道:“多谢刘将军的好意,但李宁此刻归心似箭,一刻也不愿停留。”
“鸣哥,你带猛虎军,押着吉利先走,我的马车比较慢,稍微耽误一下,我怕赶不上过年了。”
卢鸣这次没有跟着李宁去突厥,已经受到家族责骂,现在是一步也不敢离开李宁。
“妹夫,我发现你总是想甩开我,不会是要做亏心事吧?你也知道,我比较老实,这次你没让我去突厥,回去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交差呢?不行,从现在起,我一刻也不会离开你的。”
“鸣哥,没想到让你受委屈了,没让你去突厥,我是不放心把李菊交给别人。你放心,回到上京之后,我一定让赵坡给你记头功。”
“妹夫,真的,那敢情好。”
李宁安排马涛,带领猛虎军,押着吉利先走。
马涛看了眼外面的天气,说道:“主子,这天气不好,我怕再下雪,马车就更不好走了。”
李宁也不忍心拒绝马涛的好意。
便说道:“这样,留下五百兵和我一起。你们在前面开道,遇到雪深的地方,把它铲平。中原人多,官道上应该可以走了。”
大郑时期,雨水充沛,不存在种地缺水的问题。但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南方人还是多些。
出了安北都护府,官道上行驶马车已经畅通无阻。
马涛当过山贼,对江湖切口比较熟悉,走在官道上,隐隐听到什么古子快到了,点子有点硬,紫河里,滚盘子,阳埝青。
马涛心中一愣,坐车子,是姓李的,是当官的,不好惹,到南边动手杀了?
不会说的是主子吧。
再暗暗地观察,对方虽然走在滑溜的雪地上,却步子很稳,显然练过功夫。心中一动,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马涛往后面看了下,三三二二的有人,也顺着官道往南走,走路的姿势很协调。坏了,绝对是冲着主子来的。
打了个手势,猛虎军的士兵慢下了脚步。
马涛对以前山寨的一个徒匪说道:“虎子,你带二千猛虎军,慢点走,要注意,前面可能有埋伏。等我和小王爷,赶上后,看小王爷怎么安排?”
叫虎子的战士,打一个手势,二千猛虎军,暗暗地检查着装备,向前走去。
马涛带着一千五百猛虎军,朝回走去。
李宁听到马涛的汇报,说道:“涛哥,你看是大郑人,还是突厥人?”
“应该是大郑人。”
“川哥,交战时尽量抓个活口。”
虎子带领二千猛虎军,过了云州,前面是一座大山,官道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前伸着。
虎子连打两个手势,猛虎军把弩弓,马刀,长枪都整理了一下。
半山腰的树林里,赫连山望着,官道上的猛虎军,没有发现马车。
问一个山贼,“是不是搞错了?马车呢?”
这时,山下跑上来一个探子说:“当家的,姓李的兵分两路,他在后面的那队里。”
这李宁这么狡猾,难怪大哥,二哥被杀。
“当家的,要不要杀下去?”
“杀下去干嘛?就他们车上那三核桃,二枣的,要它有什么用?最主要是杀掉李宁,替我大哥,二哥报仇。”
虎子望了望山上,领着猛虎军转过了山脚,手势一打猛虎军停了下来。
“张林,你领一千军隐蔽在山林中,注意,豁出命也要保护好吉利他们。其他人跟我来。”
虎子领着一千猛虎军,翻上了山顶。只见半山腰上,隐隐约约地看到有人埋伏着。
虎子观察了一下距离,把手往下一压,猛虎军又往下爬了一段距离。
虎子双手一挥,猛虎军分散埋伏在那帮人上方不远处,把弩箭装好,静静地等待着。
半个时辰后,李宁率着二千猛虎军来到山下。
赫连山抬起了身子,小声地说:“都注意,集中力量砸车子,事成之后,每人奖赏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