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学校门口来了很多人。
门卫周大爷看到这么多人,吓了一跳,“各位同志,你们来学校是找谁?”
“大爷,我们是看了小故事报刊上面说你们学校有学生办补习班和家教的,我们就想过来问问。”
“对啊,大爷,听说你们学校的学生高考的时候是市状元是不?我想让市状元给我补课。”
“对对,我们也是!”
周大爷想起之前小赵和他提过最近可能会有家长过来问家教的事,如果有人上门来了就立即通知他。
“大家别急,这事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会干部组织的,我现在就去和他们说,你稍等下。”
中午学生会有干部值班,一听周大爷说的话,赶忙去门口接人。
等把人领到一间空教室,让他们排队报名。
“大家想想是报补习班还是请家教。”
来的人都看了报纸知道家教和补习班价格不一样。
家教是一对一教导,一个月要15块钱,如果是补习班一个月就8块钱。
双职工家庭的倒是很乐意请家教,毕竟一对一教导肯定比对一群人教导更好。
当然也有人心疼钱的,选了补习班。
“同学,报补习班确定可以让孩子提高成绩吗?可别欺骗我们啊。我们挣两钱不容易。”
学生会干部保证道:“各位叔婶放心,我们的同学都是经历过高考,学习成绩都是出出类拔萃的,不敢说教导孩子们个个都能考状元,提高成绩是一定的。”
“大家不信的话,可以让孩子们过来我们这试试一个月,看看他们有没有比之前进步一点。”
叔婶们一听还能免费上补习班,顿时一个个嚷着报名。
省厅办公室
这天一早,裴景胜刚和人通了个电话,想看看今天的报纸,在办公桌上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便拨通了秘书的办公室电话,让他送一份报纸过来。
他挂了电话没多久,秘书就拿着份报纸急匆匆走进来,神情着急道:“书记,是我工作失误,今天居然忘了给你放报纸了。”
裴景胜不在意地摆摆手,拿过报纸便看了起来,注意到报纸上刊登了电器厂的宣传广告,他浅笑道:“好像最近各个国营厂都有登报。”
秘书点头,有些迟疑道:“书记,听说现在省报开拓了推广业务,如果有厂子想宣传产品,他们核实过没问题都会帮忙刊印宣传,然后收取一定的推广费。”
裴景胜笑了笑,道:“最近我看税务局那边上报过来的有些厂子收益或多或少都有了增长。”
“是的,书记。”秘书道:“特别是生活日化厂,他们厂原本工资都发不出了,现在情况却好了不少,还有米江食品厂,他们是一家新开的小厂,我本以为他们没什么知名度,一时间还很难打开销量,可没想到他们最近的销量都快赶上康华食品厂了。”
裴景胜有些诧异,“康华食品厂是老牌厂了,比不过新开的米江?”
提起这个,秘书脸上带了点钦佩,道:“他们的销售策略很好,只要买他们的东西就送日化厂的商品,吸引了很多人去买。”
“那康华食品厂就没采取什么措施?”
秘书摇头,“目前好像没听说有什么举动。”
裴景胜有些失望,道:“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搞市场经济都需要创新,米江食品厂这个策略就是最好的证明,值得全部厂子学习。”
“这样,你通知下米江食品厂和生活日化厂的同志,让他们找个时间过来汇报,到时候把他们的经验总结发给那些还不知道动弹的厂子,让他们好好学学怎么提高效益,别一天到晚就知道和我喊效益不好让省里给拨款。”
秘书点头,“好的。”
……
米江食品厂的苏厂长接到省厅裴书记秘书打的电话时,吓了一跳,在听秘书说只是汇报最近厂里的销售情况和效益后,才放下心来。
现在他可是腰杆挺得直直的,他们厂子虽然比不过康华食品厂,可现在也打出了知名度,而且最近的销量比之康华也不遑多让。
等挂了电话,苏厂长便给了销售科的袁仕杰打电话,让他做总结最近的工作情况,然后去省厅办公室汇报下厂里的情况。
袁仕杰一听说要去省厅给裴书记汇报工作,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他知道,肯定是最近他们厂搞的活动火爆引起了领导的注意,不然也不会让他去汇报工作。
他嘿嘿直乐,问道:“厂长,你说这时候我要是跟裴书记提扩大厂房提高厂量让省里批款,你觉得通过的可能性大吗?”
“老袁,你还真敢想。”苏厂长好气又好笑道:“我们这是新厂子,想扩张也没那么快,上面不可能同意的。”
袁仕杰也想到了这一层,笑道:“我就这么一说。”
“好了,那你先好好写总结吧。一定要写得漂亮一点,把我们厂不服输的气势写出来。”
“好咧!”
两天后,袁仕杰就精神抖擞地去了省厅办公室,碰巧也遇到了过来汇报的聂渊。
两人之前都有接触过,打了招呼之后,知道彼此都是来汇报工作的,便一起去了裴景胜办公室。
两人汇报完工作总结后,裴景胜不由夸道:“你们两个厂的同志都不错,知道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困难,这种积极求变的思想非常值得其他单位学习。”
等两人出来的时候,神情还有些恍惚,因为裴书记说要给他们两个厂通告表扬,让其他单位以他们为标杆积极进取。
消息传到康华食品厂的时候,李明勒都要气死了,可他一时间又没想到好的办法。
因为他找不到合适的厂家合作,本想着等民众们过了新鲜期就会有好转,可谁想到省厅那边居然给米江发来表扬通告,还让他们厂学习,厂委领导脸上顿时就不好看了,这一不好看,压力就给到他了。想想都觉得怄得要死。
……
时间一晃到了12月,历史上最着名会议(改开)如期举行。
会议的内容策略和传达的思想不仅上了全国的报纸,电视和录音机也同步广播。消息像雪花一样撒向全国各地。
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群众对这次会议的议论。很多学校还让学生们以这个次会议写读后感。
江惜月早知道这个历史会议会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所以她并不像其他人表现得这么激动。
倒是宋君言早前就听她提过这个会议,不过在正在到的这一天,他心里还是难免有些震动,因为他知道这次会议后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钦佩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也为这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崛起而感动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