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赵良慢悠悠地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刚想给自己泡壶茶,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他忙放下手里的水壶,接起电话,“喂!你好,哪位?”
“老赵,是我,老阎。”
赵良挑了挑眉,“老阎啊,你这大忙人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
“老赵,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我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了,打电话关心下你不想行啊。”阎谬故作不满道。
赵良翻了个白眼,他们出版社和锦源出版社针尖对麦芒这么多年,他才不信他会这么好心呢。
“行了,老阎,你就别和我卖关子了,有什么消息就赶紧说。”
阎谬轻笑一声,“行,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直说了。”
“是这样的,我听上面的意思,想让你们出版社并到我们锦源。”
“什么?”赵良一听这话就急了,“你这从哪里道听途说来的。”
阎谬道:“老赵,你别急,就算你们出版社并到我们出版社,你的职位可能变成副的,但工资待遇可能还是和现在一样的。”
赵良只觉得一口老血哽在心口堵得慌,“这好端端的上面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决策。”
“老赵,你们出版社近几年的效益你心里清楚,上面做这样的决定也是没办法。”
赵良反驳道:“那我们今年不是已经在改进了吗,想扭转效益也是需要时间的啊。”他真的没想到眼看自己都要退休了,还能碰上这种事。虽然说他的待遇不便,可被并入别的出版社,这说出去显得他很无能啊。这也太丢人了。
不行,他得去出版局一趟,不管怎么样也得尽可能争取把出版社给保留下来。
“老阎,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我先不和你说了。”
说着他果断挂了电话,拿起公文包就出了办公室。
……
市出版局
萧局长开完会后,从会议室出来,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秘书见他回了办公室,便拿了一沓文件走进来:“局长,这是您今天要签的文件。”
“好。”萧局长点了点头:“我等下要去市政一趟,你帮我安排下车。”
“好的,局长。”
萧局长拿起最上面一份看了看,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见秘书神情有些欲言又止,挑了下眉,“怎么了?”
“局长,仁和出版社的主编想见你,你刚在开会我就没和你说。”
萧局长放下文件,他知道老赵是过来干什么的,叹了口气,道:“让他过来吧。”
很快秘书便带着赵良走了进来。
“老赵,你来了。坐吧。”萧局长让秘书倒杯茶过来。
赵良接过茶杯道了谢后,神情有些急切地看着萧局长,道:“局长,局里真的打算让我们仁和出版社并到锦源出版社吗?”
“老赵,这也是局里的无奈之举,希望你能体谅。”
赵良知道说什么功劳苦劳的都没用,现在他们出版社就只有一个机会,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咬了咬牙,神情认真道:“局长,我知道我们出版社效益不太好,我也不想让你为难,可我们现在已经在开始整改了,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把效益给提上去。你能不能再给我们一点时间?”
萧局长对上他那恳切的目光,叹了口气,道:“也罢,老赵,我再给你半年时间,如果半年内,你们出版社的效益还是没什么起色,那就只能并到锦源那边去了。”
赵良见他答应了,心里松了口气,语气严肃道:“局长放心,这次整改我们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改变现状的。”
“好,看你这么有信心,我很欣慰。那我就等你们出版社的好消息了。”
“一定!”赵良点头。
等出了出版局,他神情有些茫然,别看他在萧局长跟前一副笃定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也很没底。他现在就希望小江那边能够顺利,打开一个突破口。之后他也能厚着脸皮再拖延点时间。
……
江惜月和沈昭昭在省城待了两天,分别和学校的同学还有省城中学的老师们确定好了编辅导书后,便坐车回了市里。
隔天上班的时,江惜月经过人事部办公室的时候,见几个部门的人都在这窃窃私语,神情还有点沮丧。
蔡柳柳忙喊道:“江主编你回来了。”
江惜月点头,神情疑惑问道:“你们这是……”
“江主编,我们出版社要关门了。”蔡柳柳解释道:“出版局说我们出版社效益不好,打算让我们并到锦源出版社去。”
江惜月愣了下,怎么她出个差回来就给她来一个这么大的‘惊吓’。
其他部门的人叹气道:“也不知道去了锦源出版社我们会不会遭到排挤。”
“那可难说。我们出版社之前和锦源争先进关系也不算太好。你觉得他们会给我们好脸色吗?”
“锦源出版社离我家老远了,要是真去那上班了,这来回路程都够我喝一壶的。”
江惜月听了一会儿后,便直接去了赵良办公室。
赵良见她过来,忙道:“小江,你回来了,正好,你准备一下,待会儿我们开个全体会议。”
“好。”
会议室
赵良看向各部门的人,见他们神情都蔫头耷脑的,心里叹了口气,道:“相信大家都听说了我们出版社将要并到锦源那边去。我希望大家集思广益,都想想办法,一起度过这次难关。”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这事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潘文敏偏头看向江惜月道:“江副主编,你是大学生,见识肯定比我们多,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度过这次难关?”
呵呵!前几天还说她对出版社这行不熟,没经验,这会儿倒是知道把她给推出来了。
江惜月神情自若道:“改革!”
“改革?”潘文敏嗤笑一声,“不知道江副主编打算怎么改?”他就不信她能有什么好办法度过眼前的难关。
其他人的目光也看向江惜月。
江惜月抬眸看向潘文敏,一字一句道:“首先,我们要改变下我们的工作态度。比如对待投稿的作者的态度。不管写得好不好,我们态度都要温和谦虚,不要狗眼看人低。”
“你……”潘文敏敢打包票,她这狗眼看人低绝对是在说自己。
“现在我们国家改革了,很多思想和书籍也都放开了,读者们能选书的种类也多样化,相对的,作家们想表达的思想和作品也有不同。现在是我们出版社和作家们的双向选择,而不是人家求着我们出版。在这点上,我希望大家能抱以虚心的态度去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