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挂了电话后,立即欣喜召集了各部门的人开会,把他们出版社彻底摆脱要并入锦源出版社的事说了出来。
“太好了,我们不用去看人家的冷眼了!”
“是啊,我也不用绕弯去上班了。”
沈昭昭乐乐呵呵道:“还有我,我也不用辞职了。”
“哈哈!”其他人听她这话,不由哈哈笑起来。
赵良耐心地听着在座人心里话,心里又是酸涩又是欣慰。仁和出版社总是是没在他手里解散。
“说来,我们出版社能够摆脱危机,这和大家的努力离不开。”他抬眸看向坐在他左边的江惜月笑道:“当然了,最大功劳的还得是我们的江主编,如果不是她果断有魄力,我们出版社也不能有今天。”
“赵主编说得对。”廖经国点头赞同道:“江主编虽然年纪轻轻,但敢想敢干,我们应该多向她学习。”
“对!我们都要想江主编看齐。”其他人纷纷附和。
江惜月浅笑道:“你们这一夸,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老实说,你们是不是打着让我请客吃饭主意呢吧!”
廖经国笑眯眯道:“嘿嘿!江主编,我们可没这意思,不过你既然都提出来了,我们当然也不会拒绝,大家说对不对?”
“对!”其他人异口同声答道。
江惜月无奈笑道:“行吧,就当是是庆祝我们出版社劫后余生,希望今后我们出版社越做越好!”
“江主编就是大气!”见她答应了,在场的人欢喜鼓掌。
赵良笑着看向众人,道:“我们闲话先放一边,接下来我们商量下我们社今后大安排。”
廖经国瞥过江惜月,一副很信任的样子,“我们都听两位主编的。”
“廖部长说得对,我们都听两位主编的。”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赵良看向江惜月问道:“小江,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江惜月想了想道:“最近我们主要是忙辅导书的事,不过现在这事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要丰富书的类型。”
“我之前就说过,让编辑部的同志走出办公室,主动去联系那些文章好的,小说写得精彩的,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我们尽可能说服对方把书签给我们出版社。”
她顿了顿,说道:“现在,我们编辑部有6个同志,我想着划分几个部分小组,第一部份接洽辅导书的事,第二部分就是之前说的出版故事集和动画小人书,第三部分就是刚才说的联系优秀的作家和学者出版小说和散文诗歌等等。”
赵良点头,“不错,大家分工明确,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他看向编辑部的几人说道:“你们考虑下自己适合或者想去哪个小组。”
“那个,江主编,我想问下,如果我选了一组,之后如果有作家联系出版社书籍的话,那这我们要怎么办?是要全程跟进,还是把事转给三组的同志?”潘文敏问出了自己在意的问题。
他觉得辅导书这一项出版社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客户也是现成的,只要他和学校那边保持稳定联系,之后他负责出版的事就简单多了,而且按照今年的销量来看看,他能拿的工资肯定不少。
江惜月道:“不管是哪一组,只要能签到新书,都可以根据书的销量拿一定的提成。这之前说工资方案的时候有明确过。”
“那就好。”潘文敏唇角扬了扬,道:“那我就选一组吧。”既然升职无望了,他总得保证自己的工资。
他刚说完,汤美如和李申不由对视一眼,都是老油条了,对潘文敏的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当然很清楚。这是想捡现成的呢!
两人心里不由暗骂一句,不要脸!
江惜月偏头看向沈昭昭和新来的两个同志,道:“你们三个有想选一组的吗?”她其实更希望沈昭昭在一组,一来她和老师们对接多,二来她知道沈昭昭不认识什么作家,要是被分配到三组,如果没签署,她怕她会受打击。
沈昭昭蹙了蹙眉,她确实也想选一组,相比后面两个组她对一组的工作更熟门熟路。可老潘选了一组,她就不太想选了。
“跟着你的心走。”江惜月忍不住提醒她。
沈昭昭本来有些犹豫,听她这么说,她顿时果断道:“我选一组。”
其他两个新来的倒是更青睐第二组,于是两人便说了自己的选择。
“江主编,我也想选一组。”汤美如忍不住开口道。
“我……也想选一组。”李申觉得选一组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所以说的时候声音比较小。
赵良拧眉,不满道:“小潘,美如,小李,编辑部就属你们三人资历最老,认识的作家和学者多,你们怎么都不选三组?”
潘文敏反驳道:“赵主编,这不是民主的嘛,大家都有心意的选择也正常。”
“三组能拿的提成和工资都比其他组高,你们就这么没信心吗?”赵良神情有些失望。
江惜月当然也猜到三个老油条心里想什么,幽幽提示道:“一组只能安排一个人。而且因为一组销售渠道和出版社合作方都比较稳定,为了公平起见,我和赵主编商量过了,一组拿的提成点比其他两组要低。”
赵良一听她这话,就忍住扯了扯唇,还是小江有办法。
果然其他三人一听她说提成点低,立即就放弃了一组。
江惜月微微挑眉,心里很是满意,“那行,那一组就由小沈负责,三组就归潘同志三人了。”
……
很快锦源出版社这边也得到了仁和出版社独立经营的事。
阎谬见社里的人一个个神情萎靡的样子,无声叹息。从去年年底开始仁和出版社就出尽了风头,现在更是成功逆转了经营不好的局面,他不得不承认仁和这翻身仗打的确实漂亮。
比起不能把仁和并到他们出版社,他更在意的是仁和出版社那边转危为安的魄力和市场需求的敏锐,其实辅导书这事哪个出版社都可以出版,不过仁和抢占了先机,再加上又好的销售策略辅助,一下子抢占了市场份额,之后不管是他们还是其他的出版社跟着出版都是比不过的。
看来仁和出版社那个新来的江主编确实有两把刷子。他突然很好奇,接下来她会有什么动作。他很清楚,出版社也不可能只靠出版社辅导书就万事大吉。毕竟这书也是有时效性的,他敢肯定高考和中考结束后,这书的销量肯定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