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碎沙掠过广袤的东漠北草原,一万铁骑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在起伏的草浪间缓缓前行。
凌云身披玄色战甲,银枪斜挎在马鞍之上,望着天边翻涌的铅云,眉头微皱。
他这支自西域疾驰而来的骑兵,历经二十余日的长途奔袭,马蹄踏过戈壁与绿洲,此刻终于踏入了东漠北的草原腹地。
王爷,斥候回报,前方百里便是东北边境防线。副将杨波策马靠近,甲胄上的霜花在晨光中闪烁。
凌云抬手示意大军稍作休整,目光扫过麾下将士——连日急行军,战马口鼻蒸腾着白气,骑兵们虽然疲惫,却依然保持着严整的军容。
他心中暗忖,这一万铁骑皆是跟随自己征战西域的精锐,此刻正是需要养精蓄锐之时。
草原上寒风凛冽,却难掩这支军队的威严。
东漠北的牧民远远望见唐军旌旗,纷纷驻足观望。
近年来,漠北各部在大唐与漠北的势力博弈中摇摆不定,部分部落首领见大唐主力东调,本已生出觊觎之心。
然而当凌云的骑兵队伍浩浩荡荡穿过部落驻地时,整齐划一的阵型、寒光凛冽的兵器,以及将士们身上散发的肃杀之气,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瞬间冷却。
传令下去,全军放缓行军速度。凌云突然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每日行军缩短至五十里,让战马与将士都能恢复体力。
杨波面露疑惑:王爷,陛下急召我等驰援,此时放缓步伐,恐延误战机。
凌云却微微一笑,目光望向东北方向:方才接到快报,陛下亲率的大军已顺利进入边境集结。如今敌我态势已明,我军长途奔袭而来,若急于投入战场,反而可能因疲惫影响战力。
他勒住缰绳,伸手接过亲卫递来的羊皮地图,展开仔细端详。
东北边境的山川地形、敌军部署、友军位置,在他脑海中渐渐勾勒出清晰的轮廓。敌军连日攻城,必然消耗巨大。陛下主力抵达后,局势已趋于稳定。我军此时只需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便是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凌云将地图卷好,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在随后的行军途中,凌云特意安排将士们进行小规模的战术演练,既保持战斗状态,又不至于过度疲劳。
同时,他还派出多路斥候,密切关注东北战场的动态以及漠北各部的动向。
每当路过东漠北的部落,他都会命人送上大唐的丝绸与茶叶,既展示大国风范,又暗中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
就这样,大军不紧不慢地前行,终于抵达东北边境。
这一日,凌云站在一处高岗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军营帐篷,心中感慨万千。
自西域启程以来,他日夜兼程,如今终于完成了陛下交付的使命。
杨波,你率大军在此扎营,务必严守军纪,不得惊扰百姓。凌云转身对副将说道,我带百名亲卫前往陛下大营,面陈军情。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大地上,为这支精锐骑兵镀上一层金色。
凌云带着百名亲卫,身披霞光,朝着唐军主力大营疾驰而去。
沿途岗哨林立,戒备森严,见到凌云等人的旗号,纷纷放行。当他们接近中军大帐时,远远便听见帐内传来激烈的讨论声。
末将凌云,求见陛下!凌云翻身下马,声音洪亮。
帐帘掀起,李世民亲自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爱卿果然不负朕望!快随朕入帐。
凌云跟随李世民走进大帐,只见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地图摊开在案上,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
一路上辛苦了。李世民示意凌云坐下,朕听闻你行军途中不慌不忙,还与漠北各部周旋,可有深意?
凌云起身抱拳:陛下明察!末将接到密报,得知陛下已顺利集结大军,料定局势可控。我军长途跋涉,若急于参战,反而不利。因此放慢行军速度,一则恢复将士体力,二则震慑漠北各部,免生后顾之忧。
帐内众将听闻,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李世民抚掌大笑:好!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人。这一万铁骑,便是朕手中的决胜之棋!
他指着地图上敌军的薄弱环节,与凌云商议起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在凌云的分析与建议下,一个周密的围歼计划逐渐成型。
夜色渐深,大帐内灯火通明。凌云望着李世民坚定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深知,一场决定东北局势的大战即将展开,而自己与麾下的一万铁骑,必将在这场战役中书写属于大唐的辉煌篇章。
草原的夜风呼啸而过,却吹不散帐内君臣一心、共御外敌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