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朝朝堂波云诡谲,风云再起。
此番楚王系的势力,力推的河道总督冷安甫一上任,便在治理河道上捅出大篓子。
国库拨下的首期银两,如同投入深渊的试金石,照见了人性最幽微处的贪婪与侥幸。
今年,朝廷河道实行了新法,将工程分作三期,本是循序渐进的良策。
首期款项只需经总督衙门审核,便可下发,这本是朝廷给予河道总督府衙的信任,却成了某些人眼中可乘之机。
二期工程做好之后,朝廷才会派人下来调查。
承包河道治理的人,是一群老油子,以为发现了新发的规则漏洞,盘算着等二期工程开工后,悄然掩盖首期的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就能糊弄过去。
没想到,朝廷不按常理出牌,早就在算计他们,皇上暗中派大理寺与都察院的人下去暗查。
身着常服的京察官吏,悄无声息地深入河道工地时,那些尚未填补的漏洞、那些以次充好的材料,都成了无声的罪证。
这不是寻常的巡查,是对河道总督冷安为首的官员,完全的不信任,精准的一击。
六科给事中们,如同嗅到血腥的猎鹰,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邸报大肆抨击河道总督府,当下的大雍,今年银库空虚,边关告急,蒙古铁蹄叩关而入。
为了筹措军饷,朝廷户部追缴了臣子的欠款。
为了治理河道,连宫里都节衣缩食——皇上皇后削减用度,皇后为首的妃嫔捐出银两,才勉强凑出几十万两白银。
在大雍朝举国咬牙度日之际,冷安之流竟敢在关乎万民生计的河道工程上中饱私囊?
当皇室宗亲在节衣缩食,朝廷重臣归还亏欠国库银两,冷安等外官还敢在河道之间挥霍无度,贪婪腐败。
这些蛀虫的贪墨,是在腐蚀大雍王朝底层的根基。
治理河道,本是为了疏导水流,防范水患;而整肃吏治,何尝不是在疏通这个帝国的血脉?
贪腐不除,再多的银两也填不满人心的沟壑。
郑玄为首的六科给事中,慷慨激昂,要求严查河道总督府所有贪污腐败的官员,还大雍朗朗乾坤。
…………
年底了,贾环差事也多,贾府的年礼,不少需要自己亲自去送,还要配合燕王府查案。
安排了霍知劲三人,贾环离开翰林院,去了一趟韩王府。
贾环到了,朱康与章童才道,与贾环一起去给韩王禀报,今年王府买卖的总账了。
三人来到韩王殿下的书房,贾环站在左边第一位,接下来是朱康与章童。
朱康与章童两人手里各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目,刚开始念一小段,韩王殿下就没耐性了。
“行了,行了,别念了,老章,你就说今年一整年,咱们王府赚了多少银子?”
章童道:“成药作坊炼制的各种药丸,因为草原各方战乱,销售量暴涨,盈利一百一十万两。这部分需要给宫里四成。”(这里面有贾环的一部分分红)
朱康道:“另外走私的买卖,药材、香料、马匹与各种货物,加上我们从江南运回来的十几艘船的盐巴,还有今年做的粮食买卖总共赚了两百三十万两银子。”
韩王殿下已经傻了,自己啥都不管,整日吃喝玩乐,贾环为首的属下,忙活一年,竟然有如此丰厚的收入?
韩王殿下高兴的起身,走来走去,乐呵呵的道:“将银票与账目都准备好,下午,我要送去给父皇。”
忽然,贾环说道:“殿下,账目就不用拿去了,拿银票去就行了,除非皇上要看。”
韩王殿下根本不问为何,直接答应了。
贾环又道:“殿下,不用分开另送,今日,就将你准备的年礼,银票您亲自拿着,一起送给皇上,要亲自呈上去。”
大雍朝年底,皇子都要给皇上送年礼。
内务府也需要给皇子发放年例。
总体来说,皇子给皇上送的年礼,是表达孝义,尽皇子礼节。
内务府给皇子发放年例,是银子与供养,是支撑皇子府运转与开销的最低保障。
(以康熙年间为例,皇子送礼讲究精致合规,大体以吉祥书画与玉器,摆件为主。
内务府发给皇子的是银两,亲王一万两,还有皮毛几十张,绸缎一百匹,宫廷糕点、酒品、精致炭薪,珐琅器、瓷器、古瓷,还有各种肉类、米面油。)
皇子按照身份不同,一般给皇上献一千两到五千两的年礼,没有太子的情况下,长子应该献礼最多的。
各皇子,能从内务府拿到年礼银子加上各种礼物总值,有一万两至两万两的礼物。
韩王殿下是幼子,献给皇上的年礼,筹备两千两左右就行了。
…………
乾清宫内,皇上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还有大理寺卿、都察院几位重臣,包括林如海在商议政务。
国库已经空了,皇上与诸位大臣愁眉苦脸,焦头烂额。
皇上问道:“海关司的税银,还没到吗?”
海关司收的税银不少,虽然海边仅开关了半年,差不多有八十万两税银。
只是今年冰雪来的太早,十一月底,外面的河道就覆上薄冰。
送税银的船,卡在河道半道动不了,海关司急报进京后,才调附近兵马换马车去,改走陆路。
户部尚书道:“回皇上,几日前,才下令附近的兵营护送银两进京,按日子算,现在刚刚开始离开河道,走陆路,如果顺利的话,七八日,应该能到京城。”
顺利,是指路上别遇到再下大雪,冰封大路,可就寸步难行,别说七八日,半个月也到不了。
怎么可能寄希望,冬季一路北上,都遇不上下雪天?
过年朝廷没银子,差不多要成定局了
皇上望向首辅唐慎微,唐慎微苦笑,只好站了出来,道:“皇上,我们要早做打算,请户部与内务府,找盐商与皇商拆借银子。”
前朝明朝与大雍朝,如遇到大灾之年,年底实在没银两,也只能找京城的盐商、官商、皇商拆借银子,暂时度过难关。
不到万不得已,朝廷是不会走这一步的,明朝的万历,崇祯年关国库空虚,就是找盐商“劝捐”。
这是皇上最不想听到的建议,实在有失国体,丢了皇室的尊严。
皇上脸色阴郁,觉得这不是明君该做的事,没休息过一日,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年,年关都过不了?
此时,戴权道:“皇上,燕王、楚王、蜀王、韩王在殿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