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许妍的耐心已经在极速的燃烧。
那天在吃饭的时候,一下子签了太多的文件,许妍只看了能够自愿赠与的流动资金是能有多少。
车房倒是看完了,公司的股份还没有看。
再加上后面,付闻樱给了两家公司,许妍能够自行做主,现在是交给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的。
或许在别人的面前,付闻樱是一个严肃有威严的形象,但是对于许妍这个她自认为是有亏欠的女儿,付闻樱采用的是最直接的方式,砸钱。
《家宴》不是要嘉宾,要噱头,要投资吗,现在的许妍给的起。
既然投了钱,那就是换来了话语权。
这件事情就算是跳过周主任,直接上电视台的上级,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唯一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许就是顶头上司周主任会不乐意,然后给许妍穿小鞋。
可是情绪当头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来顾及那么多的。
许妍现在最迫切的渴望,就是实现自己从一开始在电视台的目的,她要真正的掌握她的节目,而不是所做的一切,都成为别人的嫁衣裳。
非但如此,还要时时等候着不知何时会从天降临的黑锅。
这样的日子,但凡是一个还有点血性的人,都挨不住。
只是苦于现实的情况,各个人同各人大不相同。
有没有继续受气的准备,或是有没有掀桌的底气。
这次是真的很迫切,许妍脑子里面简直是在循环播放“快去做”这三个字。
信念达到了空前的强大。
至于之前想的什么一箭三雕,可算了吧,许妍感觉自己要是真的再忍下去,真的要成忍者了。
先去练习公司的经理人,“拉”投资的步骤还是要有的。
如果说让周主任那一帮人知道,许妍是“所有者”,十有八九会腆着个大脸,在缺钱的时候让她这个“有为后辈”来顶上。
不要脸的人,什么时候都是不要脸的,也别想着什么如果、要是的。
都没有。
许妍要调动名下产业的事情,瞒不过付闻樱。
几乎是前脚刚刚联系上,后脚付闻樱的信息就来了。
【繁星影视在业内的名气够大。】
一条信息,看似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许妍明白这是付闻樱对自己的支持。
甚至于自己在现在经历的一切,付闻樱都看在眼里。
繁星影视作为一家娱乐公司,在近期发展的很不错,在业内也是闯出了一片名气。
在不少的爆剧里面,都有着繁星的身影。
投资得利,获得的收益就大,并且繁星积极开拓,开辟了不少新的市场。
都是在同一个行业里面讨饭吃,繁星和不少的电视台有合作。
只要x台不是太过于封闭,想必也是听说过繁星影视的名号。
对于许妍来说,繁星一是有名气,二是现金流充足,投资《家宴》这一个体量不算大的栏目,还是绰绰有余。
心情突然变得畅快不少。
只要有能够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当下的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下午沈浩明约吃饭许妍也不去了,他又不能帮她。
每一次都是隐隐绰绰的抛出来一个若有若无的钩子,想让许妍当愿者上钩的鱼。
原先许妍是没有意识到的,但是她在极短的时间里面,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并且跟在付闻樱身边已经见过了不少的人。
什么都不缺,并且不为外人道的所谓“地位高”的那一类人,或许是恶趣味,或许是习惯,就是喜欢看人迷失,试图自救的时候,抛出来一个引子,然后伸出援助之手 成为“天使”。
这种行为方式,沈浩明已经深谙其道。
许妍作为入门者,在自己所接触到的这段时间内,都是保持着安静,静候在付闻樱身边,默默地看着,并且学习和习惯。
她多聪明的一个人,一次两次就算了,三次四次总该是会觉察出某种的熟悉感。
在回想到自己平时和沈浩明的相处——对上了,一切都对上了。
无疑,在第一时间许妍是感到诧异的。
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酝酿在心头,久久未曾散去。
但沈浩明觉得不解,光是这个月,许妍已经是拒了他好几次了。
是因为什么?
这种失控的,事情在他眼底脱离了轨迹的感觉,沈浩明表示他很不喜欢。
追问着,【妍妍,你最近很忙吗?】
【对,我要当主播,当然要努力啦。】许妍还是用着习惯的口吻,和沈浩明发消息。
光是从这里看,倒是看不出来什么不对劲。
有上进心,当然是好事。
自从认识许妍的第一面,沈浩明就知道她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只不过是资本不够。
很多时候就是差临门一脚,或者是一道推力,送她更进一步。
【需不需要我和电视台联系?】沈浩明还是这样,从来不是做,而是试探性的询问。
【我已经有想法了,如果成功了,你下个月就能看到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许妍说的很肯定,沈浩明倒是看着手机屏幕,挑了挑眉。
“这么确定?”
“陈霖,让人盯紧点,许妍的身边发生了什么,都告诉我。”
“是!”对于这个命令,助理已经是习以为常,立马着手去做。
沈浩明想了想,【如果有需要的,一定要告诉我,有老公在。】
【好啊,我要是遇到了苦难,一定会告诉你的。】
对话就此结束,但是许妍在现阶段,并没有让沈浩明介入的意思。
在办公室里面,什么“傍大款”、“你会看她能不能嫁入豪门”之类的言论一直都在,并且是尘嚣甚上。
这些话许妍其实不是很喜欢听,作为一个个体,许妍享受自己的个体的主体性。
即使是她很喜欢沈浩明,但是也不代表,她喜欢被冠以他人之姓,自此成为附庸。
一路跌跌撞撞,从狂风暴雨走到现在的天朗气清,许妍有成为自己依靠的能力。
她最初选择沈浩明的考量之一,不就是对方能够成为“锦上添花”的那一部分吗?
该雪中送炭的时候,是高考那年的冷雨,好在她已经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