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号力挫尼德兰远东舰队的辉煌胜利,如同插上了翅膀,不仅飞遍了北疆,也迅速传向了内陆,乃至波诡云谲的京城。
这消息所带来的震撼,远超此前任何一次陆上大捷。
一艘未完工的“铁甲怪船”,竟能正面击溃纵横四海、凶名在外的西番舰队!这彻底颠覆了世人对海权、对武力、乃至对安阳认知的极限。
在北疆,这消息带来的直接效果便是彻底的臣服与归心。
那些原本还存有些许小心思的边镇将领和地方豪强,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烟消云散。
连西洋人的坚船利炮都在安阳面前折戟沉沙,他们那点家当,又算得了什么?一时间,“齐王万岁”、“叶大人威武”的呼声在北疆各地此起彼伏。
安阳推行的各项政令,无论是农业新政、工坊标准,还是军事整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顺畅执行。
北疆,在事实上已然成为了以安阳为核心、尊奉齐王旗号的牢固整体。
借此良机,叶明与周廷玉推行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北疆新政”。
首先便是全面确立以玉米、红薯为核心,辅以本地耐寒作物的农业体系。
安阳派出的农业指导人员深入每一个村庄,强制推广轮作、垄作、选种等精耕细作之法,并建立官仓体系,统一收购、储存、调配粮食,彻底将北疆的粮食命脉掌握在手中。
其次,推行“工坊标准化”。安阳将部分非核心的、技术要求较低的民用工坊技术,如新式织机、改良农具、标准砖瓦烧制等,有偿或半有偿地推广至北疆各主要城镇,要求其按照安阳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
这既拉动了北疆经济,改善了民生,也悄然将北疆的工业生产纳入了安阳的体系之内,为未来的产业分工打下基础。
再者,便是“军制改革”。在顾慎的主持下,以北疆行营的名义,开始对各边镇军队进行有限的“协防整训”。
安阳派遣教官,帮助其训练士卒,更新部分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并逐步统一号令、编制。
虽然距离真正的融为一体尚远,但一个以北疆行营为核心的军事同盟已初具雏形。
安阳本身,则在胜利的鼓舞下,进入了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格物院得到了更多的资源与赞誉,蒸汽机、线膛炮、橡胶应用等研发项目进度再次提速。
“龙巢”基地开始了大规模扩建,第二艘“镇远级”铁甲舰“镇远”号,以及数艘 护卫炮舰的龙骨也已铺设完成。整个安阳,如同一个巨大的、永不停歇的工场,轰鸣着向前狂奔。
然而,就在安阳高歌猛进,北疆日渐稳固之时,一队风尘仆仆、打着齐王旗号的人马,抵达了安阳。
为首者,乃是齐王李君泽的心腹谋士,也是上次秘密前来联络的王文昭,而这次,他的身份是“齐王特使,北疆宣慰使”。
与上次的秘密潜行不同,此次王文昭的到来,仪仗齐全,声势浩大,明显带有正式宣示齐王对北疆主权、并进一步拉拢安抚叶明的意图。
隆重的迎接仪式后,在安阳府衙大堂,王文昭当众宣读了齐王李君泽的“宣慰诏书”。
诏书中,齐王以储君的口吻,盛赞叶明“忠勇无双,屡立奇功,安定北疆,扬威海外,实乃国之柱石”,加封叶明为“太子太保,北疆大都督,总揽北疆一切军政要务”,并赐下丹书铁券,世袭罔替。同时,对顾慎及安阳一众文武皆有封赏。
仪式过后,叶明设宴款待王文昭一行。席间,王文昭的态度比之上次更加热情,甚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恭维。
“叶大都督,”王文昭举杯,满面春风,“殿下在晋阳闻听‘定远’舰大破西番,欣喜若狂,连称此乃上天佑我华夏,赐下大都督这般不世出之英才!殿下有言,待他日克定京城,扫平奸佞,重整河山,这经略四海、卫我华夏海疆之重任,非大都督莫属啊!”
叶明微笑着举杯回应,言辞谦逊,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齐王的加封,看似尊荣已极,将整个北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自己,但这“北疆大都督”之职,本就是自己凭借实力打下来的,如今不过是得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官方认证而已。
齐王此举,更多的是在无力实际控制北疆的情况下,进行的政治投资与捆绑。
“王大人过誉了。”叶明淡然道,“叶明身为臣子,守土安民乃是本分。北疆能有今日,全赖将士用命,百姓辛勤,以及齐王殿下之洪福。叶明不过是尽绵薄之力罢了。”
王文昭见叶明宠辱不惊,心中暗赞,话锋一转,压低了几分声音:“大都督,实不相瞒,殿下此次遣下官前来,除宣慰之外,亦有一事相商。”
“哦?王大人请讲。”叶明放下酒杯。
“三皇子逆贼,如今虽困守京城,然其掌控禁军,负隅顽抗,且不断勾结南方一些不明是非的督抚,妄图顽抗。”
“”殿下欲兴王师,南下靖难,然晋阳兵粮虽足,奈何缺乏……缺乏如大都督麾下这般犀利的火器装备。”
王文昭目光热切地看着叶明,“不知大都督可否……拨付一批新式火枪火炮,助殿下早日克定京城,以安天下?”
果然来了。叶明心中了然,齐王这是看上了安阳的军工技术,想要直接索取,以增强自身实力。
叶明沉吟片刻,并未直接拒绝,而是面露难色:“王大人,非是叶明不愿。只是我安阳新式火器,制造极其繁难,所耗甚巨,且工匠培养不易,目前产能尚不足以完全装备我军自身,实在难以大量外供。况且,此等利器,关乎国本,其制造之法,更需慎之又慎……”
他顿了顿,看着王文昭微微变化的脸色,话锋一转:“不过,殿下靖难大业,叶明自当鼎力支持。这样如何?我可先调拨两千支‘安阳一式’火绳枪,配足弹药,以及二十门改进过的旧式青铜炮,助殿下稳固晋阳防务。”
“待我安阳产能提升,再行筹措更多。至于新式燧发枪与线膛炮……还请殿下容些时日。”
这番话,既给了齐王实实在在的支持,保全了双方颜面,又牢牢卡住了核心技术的输出,保持了安阳的绝对优势。
王文昭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掩饰过去。他也知道,想一下子拿到安阳最核心的装备不现实,能得到这批旧式火器,也已远超预期,足以让齐王军在面对三皇子的部队时占据不小优势。
“如此,下官代殿下,拜谢大都督!”王文昭起身,郑重一礼。
送走王文昭一行,顾慎有些不解地问:“老叶,干嘛给他们家伙?虽说都是咱们淘汰的,可那也是真能打仗的玩意儿啊!”
叶明望着晋阳方向,目光深邃:“慎兄,齐王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他的‘正统’地位,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且与我们合作的中枢。支持他,就是支持我们自己。况且,用一些即将淘汰的装备,换取政治上的主动和对未来中枢的影响力,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冽:“而且,也要让京城里那位三皇子知道,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北疆的兵马,还有……来自安阳的枪炮声。”
安阳的影响力,随着这批军火,即将越过黄河,投向那争夺帝国最高权力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