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四,天色刚破晓,晨雾还未完全散去,
马峻便带着练九安以及几位经验丰富、熟悉挖渠的工匠,踏上了前往长江下游镇江城附近勘测地形的征程。
一行人骑着马,马蹄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脆。
马峻骑在最前面,神情严肃,他心里十分清楚此次任务的艰巨。
练九安紧随其后,手中紧紧握着那份江南地区水域走势图。几位工匠则在队伍末尾,一边骑着马,一边小声交流着挖渠的经验。
当他们来到镇江城附近时,眼前的景象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大片的农田被洪水淹没,房屋在洪水中摇摇欲坠,百姓们在水中挣扎着转移财物。
马峻勒住缰绳,眉头紧锁,对身边的练九安说道:“九安,你看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我们必须尽快确定泄洪渠的位置,让洪水有处可去。”
练九安点点头,眼神坚定地说:“马大人放心,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案。”
他们首先来到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坡上,站在那里可以俯瞰到周围的地形。
马峻拿出罗盘,仔细地确定着方位,同时观察着水流的走向。
练九安则展开手中的水域走势图,对照着实际地形进行分析。其中一位工匠舒洪指着远方的一片低洼地带说:“马大人,您看那边,地势较低,或许可以作为泄洪渠的起点。”
马峻顺着舒洪手指的方向看去,沉思片刻后说:“此处地势虽低,但距离大运河较远,开挖渠道的工程量会很大,而且中间还隔着几处村庄,会给百姓带来不便。”
接着,他们沿着长江岸边继续前行。江水奔腾汹涌,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马峻一边走,一边观察着江水的流速和水位。突然,他停了下来,指着一处江湾说:“这里的江水流速相对较慢,而且江湾的地势较为开阔,如果在这里开挖泄洪渠,能够有效地分流洪水。”
练九安走上前,仔细地查看了一番,说:“马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我们还需要考虑泄洪渠与大运河的连接问题,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流入大运河。”
几位工匠也围了过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年长的沈秋说:“要想让泄洪渠与大运河连接,中间需要穿过一片树林和一条小路,施工难度会比较大。”
另一位年轻的工匠向阳则提出:“我们可以在树林中开辟一条通道,然后沿着小路铺设渠道,这样既能减少施工难度,又能保证泄洪渠的畅通。”
马峻听了工匠们的建议,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每一个方案都有其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先对这处江湾进行详细的测量。舒洪向阳沈秋三人拿出测量工具,开始忙碌起来。
有的用标杆测量距离,有的用绳子测量高度差,有的则用罗盘确定方位。
马峻和练九安在一旁仔细地记录着数据。
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没有丝毫的懈怠。
测量工作结束后,他们又来到了大运河边。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穿梭,一片繁忙的景象。
马峻看着大运河,心中盘算着如何将泄洪渠与大运河连接起来。
他对练九安说:“九安,你看大运河的水位较高,如果泄洪渠直接与大运河相连,
可能会导致大运河的水位进一步上涨,影响航运安全。”
练九安想了想,说:“大人,我们可以在泄洪渠与大运河之间设置一个水闸,
通过控制水闸的开关来调节水流,这样既能保证泄洪渠的排水,又能确保大运河的航运安全。”
马峻听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此计甚妙,就这么办。”
接下来,他们又对大运河附近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在勘察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处地势较低的洼地,正好可以作为泄洪渠与大运河的连接点。
马峻兴奋地说:“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将泄洪渠的终点设置在这里,通过水闸与大运河相连,既方便排水,又不会对大运河造成太大的影响。”
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地后,马峻和练九安开始整理一天的勘测数据和资料。
他们将江湾作为泄洪渠的起点,通过在树林中开辟通道和沿着小路铺设渠道的方式,将泄洪渠延伸至大运河附近的洼地。
在泄洪渠与大运河之间设置一个水闸,通过控制水闸的开关来调节水流。
同时,为了防止泄洪渠在水流的冲刷下坍塌,他们还计划在渠道两侧用石块和砖块砌筑护坡和护底,
并在渠道两侧种植树木和草皮,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马峻看着手中的方案,心中充满了信心。他对练九安说:“九安,我们的方案已经基本确定,接下来就是要组织人力和物力,尽快开工建设。”
练九安点点头,说:“马大人,我这就去安排招募工人和采购物资的事情。”
………
第二天,工部右侍郎马峻怀揣着精心制定的泄洪渠建设方案,快马加鞭赶回了扬州府衙。
此时,扬州府衙内气氛略显凝重,林如海、锦衣卫南镇抚使周鸿已早早等候在此,而江南大营虎威将军尉迟迥也刚刚赶到。
马峻一进府衙大堂,便向众人行了礼,然后急切地说道:“各位大人,此次前往镇江城附近勘测地形,
我已与练九安等人确定了泄洪渠的建设方案。”说着,他将手中的方案呈递给林如海。
马峻字原宽。
林如海接过方案,仔细地翻阅起来,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看完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原宽贤弟,你此次勘测甚是用心,此方案考虑周全,
既能有效泄洪,又将对百姓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只是这工程量巨大,需多方协作才能完成。”
周鸿双手抱臂,走上前看了看方案,点头说道:“原宽兄的方案可行。
如今洪水泛滥,百姓受灾严重,若能尽快建成泄洪渠,定能缓解灾情。
我那三万锦衣卫,可负责运输物资以及传递消息,确保工程的信息畅通。”
就在这时,尉迟迥洪亮的声音响起:“周大人说得是。我刚从江南大营赶来,深知洪水之害。
我愿带领江南大营的十万大军参与修建泄洪渠,为百姓出一份力。”尉迟迥身材魁梧,一脸刚毅,话语中充满了豪情。
马峻听了众人的表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接着说道:“有各位大人的支持,这泄洪渠定能早日建成。
此次泄洪渠起点选在镇江城附近的一处江湾,那里水流相对平缓,便于开挖。
然后通过在树林中开辟通道和沿着小路铺设渠道的方式,将泄洪渠延伸至大运河附近的洼地。
在泄洪渠与大运河之间设置一个水闸,可控制水流。
同时,为防止渠道坍塌,还计划在两侧砌筑护坡和护底,并种植树木草皮。”
林如海微微点头,说道:“此方案甚好。只是这工程浩大,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姓受灾,生活艰难,需给予一定的补偿和支持。”
户部的宁向贤一直静静地听着,此时他开口道:“林大人放心,我会负责购买粮食,组织百姓参与修渠。
让百姓在出力的同时,也能解决温饱问题。”
众人又围绕着方案的细节展开了讨论。
有人提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地质问题,马峻详细地解答道:“我们在勘测时已对地质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
对于可能出现的软土地基等问题,会采用加固措施,确保渠道的稳固。”
尉迟迥摸着下巴,思考片刻后说:“我那十万大军纪律严明,施工经验也较为丰富。
但在施工过程中,还需与百姓和其他队伍密切配合。马大人,你有何具体的指挥安排?”
马峻胸有成竹地说:“将军放心。我与练九安等熟悉挖渠的工匠会全程指挥修渠事宜。
在施工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工种,合理分配人员。大军可负责一些重体力的挖掘和搬运工作,百姓则可参与一些相对轻松的辅助工作,如运送材料等。”
周鸿也补充道:“我那三万锦衣卫会随时听从调遣,确保物资运输及时,消息传递准确。一旦有突发情况,能迅速传达并做出应对。”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
林如海站起身来,神情严肃地说:“此次修建泄洪渠,关系到江南百姓的安危和福祉。
各位务必齐心协力,各司其职。
尉迟将军,就由你负责分配江南大营的十万大军参与修建;马峻、练九安等人负责具体的修渠指挥工作;
我和宁向贤负责购买粮食,组织百姓;周鸿的三万锦衣卫负责运输及消息传递。”
众人纷纷领命,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马峻看着众人,心中充满了信心,他说道:“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泄洪渠定能早日建成,让江南百姓早日摆脱洪水的威胁。”
随后,众人便开始各自行动起来。尉迟迥快马返回江南大营,安排大军的调动和部署;
马峻和练九安着手准备施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林如海和宁向贤则前往市场采购粮食,张贴告示招募百姓;周鸿也迅速安排锦衣卫做好运输和消息传递的准备工作。
扬州府衙外,阳光洒在大地上,仿佛预示着这场与洪水的较量即将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