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人家这般猛夸,饶是郑江南脸皮不薄,此时也显得有些难为情。
他轻轻扶住那位大婆,笑道:“大婆,您言重了,言重了。”
村长擦了擦眼角,感慨道:“郑老板,三姑婆说得一点儿没错。
您是不知道啊,咱们进山头的孩子为了读书吃了多少苦...”
郑江南露出一副愿闻其详的表情。
村长接着说道:“您也看到了,咱们这村子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原来村里的孩子上学,只能去红旗公社。”
郑江南点了点头,这个不仅仅是进山头村,眼下他们和政县大部分的乡村都是如此。
只不过进山头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确实更为偏远,孩子们要走的路,必然也更加不方便。
村长继续说道:“村里那些适龄的孩子,每周日下午就得出发走路去公社,周五晚上放学再赶回来。
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孩子们的手脚都冻得红肿。
有一年春天,那雨下得特别的大,一群孩子再去公社上学时,突然遭遇了山体滑坡,
很不幸的是,我们村千军家的两个孩子,当场被泥石流给吞没,就…就再也没回来。”
围着他们的村民,听到村长讲这个事,都突然陷入了不好的回忆中,一个面现痛苦。
不等郑江南回应,村长低沉的声音再度传来:“原本村里的人穷归穷,可大部分人还是支持孩子受教育的!
可出了这事儿后,大家都怕了,觉得孩子读不读书的不重要,有命在才是第一位的,于是都不让孩子读书了。
我和村里几位有识之士,心想这可不行啊,咱们进山头本来就穷,
如果孩子们再没读书的机会,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终究走不出这大山。
于是我们几个挨家挨户去劝说,告诉大家山体滑坡只是个例,孩子还是得读书。
几乎可所有的家长,都拒绝了我。”
郑江南和刘振邦对视了一眼,说实话,村民们的做法是符合人性的。
是,读书是重要,可有我孩子的命重要吗?
如果孩子的命都没了,那读书有个屁用?
教育,本来就是一件奢侈品。
只是后世的我们,幸运的生在了一个强大的国度、强大的年代!
“后来呢?是不是村里自己报小学了?”郑江南追问道。
村长点了点头:“是,因为看到大家都不同意孩子去读书,没办法,我和村里的几个老人一合计,就决定村里自己办小学。
村里条件比不上公社,没有钱请老师,我们就村里几个会认识字的人轮着教;
没有教室,我就把村里以前一户地主人家的房子拿来当学校。
我原本以为,现在村里有小学了,就在家门口,家长们肯定愿意让孩子好好学习。
可我还是想简单了,由于年久失修,村里这所谓的学校教室破破烂烂的。
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孩子们只能戴着斗笠上课。
桌椅东倒西歪,书本少得可怜,全靠我去公社和县里四处化缘。
好多孩子的父母看到这艰苦的条件,索性早早让孩子放弃读书,
在他们看来,如果读书就是这样,那也没啥屁用。”
郑江南有点语塞,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些家长。
你说他们对吧,可现在家门口有学校了,他们却不让孩子读书了;
可你要说他们错吧,好像也没大错。
毕竟在他们认为,读书就是将来能够风风光光的当大官,享福的;
可看一下那破败教室和读书环境,得读个屁书啊,还不如和老子上山扛锄头呢!
村长越说越激动,声音再度哽咽起来:“郑老板,您不知道我心里有多着急。
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他们去过公社上学,知道读书的好处,
可他们的父母觉得没盼头,就把孩子留在家里干活,不让他们去学校了。
看着那些孩子眼巴巴的眼神,我上门劝过、求过他们的家长,可都没用啊。
您这次愿意出钱改善小学环境,简直是给咱村孩子的未来点亮了一盏明灯。
要是有了新教室、新桌椅、新书,说不定那些家长能改变想法,让孩子继续读书。
孩子们有了好的学习条件,说不定真能学到本事,走出这大山,到时候咱村也能跟着沾光。
我知道,这世上像您这么好心的人不多,我代表全村老老少少,给您鞠躬了。”
郑江南没有立刻去扶村长,而是看向向老道。
那眼神仿佛在问:他说的都是真的吗?不是为了骗我而讲的故事吧?
向老道默默地点了点头。
郑江南知道,向老道这个人虽然行事诡异,却绝对是正义在心中的好人!
于是得到他的确认后,郑江南重新把眼光,看向头发花白的村长。
郑江南眼眶微微泛红,赶忙上前扶起村长,说道:“村长,您别这样。
我听了您说的这些,心里也不好受。我既然决定做了,就一定会负责到底。
我答应的钱,今天就能到位,不过由于我比较忙,具体事的还得麻烦您这个村长。”
村长被郑江南搀扶起来,他用粗糙的手抹了抹眼角,
声音带着感激与颤抖说:“郑老板,您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保证让孩子们有个好的学习地方。
不让孩子读书的只是一部分家长,其实大部分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条件读书的。
就算是那些不让孩子读书的家长,如果真有好的条件,他们也愿意让孩子读书。
毕竟,谁不盼着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只不过一切都因为穷啊。”
郑江南赞同的点了点头。
是啊,哪个父母不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
周围的村民听到郑江南说捐的钱马上就能到位,顿时沸腾起来。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还有的村民拉着郑江南的手,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的话。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