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阳的支持,冯建辉开始在群里介绍应急响应测试。
“在确定磁镜-超导协同约束系统的测试基本取得成功后,我命令团队里的研究员,开启了超导失超应急响应测试,步骤如下。”
“通过人为触发,让一组Nb?Sn线圈失超,以此来模拟电阻突然增加近100Ω的极限情况,随后观察超导磁体保护系统(cSS)的响应情况。”
“观察发现,cSS自动开启了固态断路器,其分断时间为10μs,并自动注入液氮冷却剂,以此来抑制温升。”
“李工,大致的测试情况就是如此。”
超导失超响应测试其实也比较简单,目的很明确,就是验证系统在极端故障下的安全性,确保磁体损坏的风险低于0.01%。
过了有一会儿,李阳在群里问道。
“冯所,超导失超情况下,能量的吸收效率如何?”
冯建辉:“通过计算得出,失超情况下的能量吸收效率在98%上下浮动。”
“仪器中剩余的能量被铜制导流板吸收,且它的峰值温度控制在200摄氏度,没有超过这个数值。”
李阳又问道。
“从故障出现,到系统正常恢复,用了多长时间?”
这些数据,冯建辉信手拈来,李阳刚问出,他就对答如流。
“三十分钟左右!”
这个结果,让李阳微微一惊,也让群里的其他老登感到无比惊讶。
“三十分钟就恢复正常了?”
“好快的‘自愈’能力,而且在故障期间,也没有损坏仪器的部件。”
“厉害啊!前后半个小时,还包括了故障排查,以及自我修复。”
“没记错的话,老鹰的系统要实现恢复,至少也需要两个小时吧?”
“是这样的,两个小时都算少的了。”
大家都用过老鹰的约束系统,知道这套系统的弊端。
平时没事还好,仅仅是效率比较低。
但只要有故障,动则耽误几个小时。
有时候明明是系统的问题,结果还把仪器的零部件给整坏了。
如果运气好,遇到突发情况,它倒是能自动启动固态断路器。
但想要让它自主恢复,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以上。
哪里能有磁镜-超导协同约束系统的表现优秀。
百分之九十八的失超能量吸收效率,三十分钟系统自主恢复正常。
这样的表现,李阳也比较满意。
“不错,有这样的数据,即便在正常的实验中遇到突然情况,至少也能保证设备仪器不会损坏。”
“既然都测试了超导失超,冯所长有没有顺便测试一下中性束注入故障切换?”
屏幕前的冯建辉看到李阳发的消息,正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手停了下来。
他正要告诉李阳这个事情呢,没想到对方未卜先知,提前预判了他的预判。
冯建辉:“李工,我正想说,除了超导失超,我还测试了中性束注入故障切换,没想到你就问起。”
他打了个哈哈,然后继续道。
“正如李工你猜想的那样,这项测试我顺手也做了。”
“数据如何?”李阳询问。
冯建辉发送语音,简单介绍这项测试的步骤和情况。
“我们中断了主束线电源,来模拟中性束功率骤降百分之五十的突发情况。”
“在这个突发情况发生时,不到1ms的时间,自动触发备用线束。”
“同一时刻,低杂波电流驱动自动启动,补偿能量缺口,使得等离子体电流保持稳定。”
中性束注入故障切换的测试,目的就是验证m2Scc的多驱动冗余设计,确保在聚变反应在设备故障时不会中断。
这次不等李阳问,群里其他人就主动开口问道。
“老冯,测试数据怎么样?”
冯建辉:“……”
让你问了吗?
你以为你是李工啊?
他心里腹诽。
没有太在意,冯建辉把测试的数据直接发出来,并说道。
“功率切换时的暂态波动小于百分之十,等离子体的电流稳定,即波动幅度小于等于百分之二。”
还算优秀的测试结果,得到了李阳的肯定。
“不超过百分之二的波动幅度,远远低于ItER百分之五的设计标准,还不错。”
群里其他人看到李阳对测试的结果反应如此淡定,顿时坐不住了。
“李工,这何止是不错啊,这简直是太优秀了。”
“如果把磁镜-超导协同约束系统的各项数据,以及极限测试数据公布出来。你信不信,外界肯定要炸了。”
“我敢打赌,今天公布数据,明天鹰酱国约束系统的团队就会大幅下调各国使用他们约束系统的会费!”
“还是你了解老鹰啊,哈哈哈……”
李阳笑了笑。
虽然是玩笑话,但确实很有可能发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老鹰的约束系统团队可能会嘴硬,但绝对会‘身体力行’。
因为他们是专业的,稍微看一下测试数据,就能知道磁镜-超导协同约束系统性能的好坏。
大家讨论的也差不多了,很多之前他担心的地方,冯建辉他们在测试过程中都已完善,也无需李阳做过多的嘱咐。
所以……
李阳:“总体来看,磁镜-超导系统约束系统已经达到直接列装的标准,接下来等系统和对应的实物落实到位后,各位参与测试的就纳入第一批列装的单位。”
“感谢诸位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和详细、认真的测试。”
这些研究所都是国家重点研究机构,经验、技术自然不用多说。
有他们参与测试,减轻了李阳很大的负担,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不然的话。
如果让他单独一人完成,并邀请其他人进行测试,这个时间,肯定要延长至少一年以上。
冯建辉他们激动不已。
“终于能用上国产系统了,再也不会被鹰酱国钳制卡脖子了。”
“也不用被他们老旧的系统折磨的死去活来了。”
“李工,预计需要多久可以搞定,我打算直接让实验停摆一段时间,后续等你的系统完善列装后,再重启实验。”
“俺也一样!”
李阳想了想,给了一个稍微准确的时间。
“半个月左右,我尽量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