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周明眉头紧皱,他显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反驳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甬城和下东城都落入周宁的手中吗?”
魏无忌缓缓说道:“太子殿下,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我们目前还需要借助镇北王的力量,先给他一些甜头尝尝,如此一来,他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效命。”
太子周明心领神会,他深知魏无忌所言甚是。如今荣亲王已然基本被击溃,只要再解决掉二皇子周立,那么他回到帝都之后,便能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周皇帝。
然而,周明也明白,倘若那时周宁心生异志,那么他必将成为大周的敌人。不过,以大周举国之力来对付周宁,应当是毫无压力的。
经过深思熟虑,太子周明决定采纳魏无忌的建议,他命令镇东将军卢开山继续与周宁保持合作关系,并明确告知周宁,目前最大的敌人乃是礼亲王。
就在东洲激战正酣之际,一支来自西域的庞大商队悄然抵达了定西关。这支商队规模之大,令人咋舌,而且其所携带的货物竟然清一色都是粮食。
荣亲王世子周杰亲自出马,前往迎接这支商队。他深知这支商队的来头不小,绝不能有丝毫怠慢。
因为这支商队乃是斯米兰国的商队,为了能够谈成这笔生意,周杰可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原来,宁贝国拥有丰富的粮食资源,而且据传该国与九皇子周宁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甚至曾协助宁贝国击退过众多来自西域的强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宁贝国却并不愿意将粮食出售给荣亲王。面对这一困境,周杰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通过中间商人,让斯米兰国在宁贝国购买粮食,然后再转手卖给定西关。尽管这样一来,粮食的价格大幅上涨,但毕竟能够得到真正的粮食供应。
当周杰亲眼见到这些粮食时,他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毕竟,这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而定西关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百姓们早已逃之夭夭。
自从荣亲王退守定西关后,他的军队也出现了大量的逃兵。若不是荣亲王果断下令,对发现的逃兵格杀勿论,恐怕他的军队所剩无几了。
如今,定西关的兵力仅剩八万,相比之前已经少了好几万人。这些士兵的流失主要发生在鹏城被攻破之时,他们在逃往定西关的途中偷偷溜走;还有一部分则是抵达定西关后,趁乱逃走的。
荣亲王得知粮食已经抵达,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站在一旁的周杰见状,赶忙说道:“父王,此次斯米兰国愿意继续与我们合作,实在是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所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荣亲王满意地点点头,然而他的心思似乎并未完全放在粮食上。稍作思考后,他突然开口道:“杰儿啊,你可曾想过,如果我们守不住定西关,该如何是好呢?”
周杰心中一紧,他自然明白荣亲王的意思。定西关乃是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但他还是镇定地回答道:“父王,孩儿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依孩儿之见,若是定西关难以守住,我们不妨退入西域,在那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荣亲王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似乎对周杰的想法颇为赞同。他接着说道:“不错,西域地域辽阔,国家众多,我们完全可以消灭一些弱小的国家,然后自立为王,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帝国。”
周杰其实早就有过这样的念头,但他也深知其中的困难与风险。他迟疑了一下,说道:“父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宁贝国附近的那些小国虽然实力较弱,但他们都已经对宁贝国俯首称臣。
我们若是贸然进攻这些小国,恐怕会引起宁贝国的不满,甚至可能会与宁贝国为敌。而且,据我所知,宁贝国背后似乎有九皇子周宁在暗中支持。”
荣亲王眉头微皱,显然对周杰的顾虑有所了解。但他并未被这些困难吓倒,反而坚定地说道:“西域那么多国家,我们未必非要去招惹宁贝国及其附属小国。只要灭掉几个与宁贝国不相干的国家,我们便可在那里建国,成就一番霸业。”
周杰一脸凝重地看着父王,沉声道:“父王,西域地域辽阔,不仅有广袤的沙漠,还有险峻的山脉和恶劣的气候。这些因素都会对我们的士兵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战争的失利。因此,我们在进入西域作战时,必须要小心谨慎,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荣亲王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周杰的观点,他深知西域的环境对于军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他心中也明白,西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所在,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拿下。
荣亲王凝视着周杰,语重心长地说:“杰儿,你说得对。西域的情况复杂多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你要密切关注西域的动态,深入了解各国的实力、政治局势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战略,确保我们的行动万无一失。”
周杰连忙应道:“父王放心,孩儿明白。我这就去安排人手,对西域各国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显示出他对这项任务的重视。
荣亲王看着周杰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周杰野心勃勃,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确实需要周杰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应对西域的局势。尽管荣亲王对周杰有所保留,但目前也只能暂时顺着他的意思来,希望能够借助他的力量达成目标。
镇东将军卢开山手持太子周明的亲笔信,眉头紧蹙,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信中的内容再明显不过,太子的意思就是让他别去计较镇北王周宁利用他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