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冈回到察院,发现上官均正在押房门前等他。
彦衡兄,怎来我这里,可是有要事?”
王冈对这位正直的科考前辈还是很有好感的!
据说熙宁三年科考时,苏轼、吕大临等人都将他评定为第一,后来吕惠卿覆考时,见他卷中言辞诋毁新法,才改为第二的!
而且他虽是被蔡确推荐进御史台的,但却不逢迎蔡确。
这种正直的品行,让王冈不禁生起惺惺相惜的感觉!
大家都是一般的忠义,自然会彼此欣赏!
却不想上官均冷着一张脸,递上一份公文,用公事公办的语气道:“王御史,这是吴安诗的罪状!”
王冈抬眼一扫他,脸色冷了下来,既然对方不愿与他亲近,他也犯不上热脸去贴冷屁股!
拿过公文打开一看,吴安诗对罪行供认不讳,不过也只有这一项罪名。
王冈合上公文淡淡道:“从吴安诗在利民坊的私宅搜出来近三千贯钱,而此案涉及的不过一千五百贯,剩下的钱从哪里来的!”
上官均道:“吴安诗交代了,那是他自己的钱!”
“呵!”王冈冷笑一声:“上官御史为官已有七年,不知可曾攒下一千贯家财!”
上官均脸色一僵:“兴许是他家里给的!”
王冈嗤笑一声:“哈!上官御史倒是帮他找了个好理由!”
上官均脸色一变,冷声道:“王御史还请慎言!下官所为皆在法理之中!”
“好一个法理之中!真是法中有情啊!”王冈冷笑道:“所以此案在你眼中已经算是审完了?祥符县、开封府那些审判案件的官员,也都不管了?”
上官均正色道:“下官受皇命查办吴安诗受贿之案,如今已然查清,自然是结案了!”
“好!那便结案吧!”王冈随手将公文丢了过去,抬步便往押房走去。
上官均接过公文,见王冈打开房门正要往里进,又冷声道:“王御史得官家恩宠深重,还望御史忠心国事,莫要跟放贷的商贾走的过近!”
王冈手上一顿,扭过头来,冷笑道:“如何忠心国事?似你一般,官官相护?还是说为了逢迎宰相,千方百计为其子脱罪?”
“王玉昆,你休要污蔑于我!”上官均勃然大怒,“王何尝官官相护,又何尝为吴安诗脱罪!那些判案官吏,我自然不会放过,只是如今我……”
不等他说完,王冈抬手打断他,不屑道:“你什么?你无非是得到邓润甫的邀请,去监察吴安持案罢了!怎么宰相家的案子,就比百姓的重要?让你如此奴颜卑恭,简直丢尽了御史的脸!”
“你!”上官均指着王冈,气的手指发抖,厉声道:“吴相公乃是忠贞之臣,乃是无端受到牵连,我与中丞监察此案,便是为了使真相大白!这难道不比为那放贷的商贾出气要重要!”
“放贷商人怎么了?难道就不是大宋百姓了!便不值得你这清贵的御史为他主持公道了!”
“我没说不管这案子!只是事有轻重缓急!”上官均脸色阴沉,冷声道:“我倒是见王御史对这吸食大宋百姓血肉的商贾颇有好感!”
“你不用阴阳怪气!我就是对这钱铺有好感!”王冈毫不掩饰的道:“你觉得这钱铺两成利钱,是吸食百姓血肉,那大相国寺呢?那些私下放贷的王公贵族呢?动则五六成,甚至翻倍的收取利息,他们又算什么?敲鼓伐髓?”
眼看上官均的脸色变的更加难看,王冈却丝毫没有放过他的意思,讥讽道:
“我听说你反对新法,怎么觉得两成利息的青苗贷不好!那些土豪劣绅动辄要人家破人亡的高利贷才是好的?”
“呵,王玉昆,你觉得青苗法是好事?你又可曾见过有多少百姓,被官府逼着借款,而倾家荡产的!”
“哦,逼着被贷款不好,那这钱铺可曾逼着别人借款了!”
王冈话锋一转又把话题给拉扯了回来,戏谑道:“低息还不强迫,难道这也不好?”
上官均一怔,显然还没反应过来。
王冈陡然提高嗓音,铿锵有力道:“在我看来这钱铺所行,让百姓免受过多盘剥,就是有益于国,有利于民,我为何不能欣赏他们!为何不能为他们出头!”
“你……巧言令色!”上官均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怒斥。
“哈哈……说我巧言善辩,那不妨拿出实例来!你可去钱铺查探一番,京中百姓对其的反馈,再去看看你所谓忠贞的宰相,上任以来究竟做过什么为国为民的壮举!”
上官均一怔,吴充上任以来,做过什么举措?想法不少,但都被王珪和蔡确一帮人给祸祸了。
除了跟赵顼谏言几次,还真没做成什么大事。
但这不过是一时受阻,正道诸臣终究是会战胜奸佞的!
“相公受挫只是暂时的,终究会施展出抱负的!”上官均强行争辩道:“尔等若是为了大宋,当助相公一臂之力!”
“冥顽不灵!”王冈懒得再跟他争辩了,砰的一下关上房门!你永远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王玉昆,你好生无礼!”上官均在门外气的大骂!
“蠢货!”王冈不屑的撇撇嘴,连吴充就是赵顼摆出来的吉祥物都看不清,还想着施展抱负呢?
他能有什么抱负,把旧党迎回朝中?
那要看赵顼的心意,他用新党之人,特地提拔吴充当宰相,又打感情牌把冯京召回来,是为了平衡新党!
真以为他多看中吴充啊!
看看他当年是怎么对待王安石的,为了能推行新法,把文彦博和司马光这些人全都赶了出去。
再看看他怎么对吴充!但凡有对王安石一半的支持,蔡确都不敢反复横跳着去打他的的脸!
王冈坐下来,回想上官均的态度,越想越气,决定报复。
不是咱心眼小,主要是为了朝堂正气!
沉吟片刻,王冈打开门,对小吏吩咐道:“去把舒亶叫来!”
小吏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