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曹操下令道:“夏侯惇,夏侯渊,明日你们两人率领十万大军,直接攻打翼州,务必赶在孔融等诸侯抵达之前,占据翼州。”
两人抱拳应诺:“诺!”
“曹仁,曹洪,你等率领十万大军直接北上,占据渤海占据河间,任丘,阻断孔融等人的去路,并且要防止幽州的刘虞。”
“诺!”
曹操看了一眼众人,扬声道:“其余诸将随我进攻广平,阻挡袁尚回防,望众将士不负我之期望。”
众人抱拳道:“诺!”
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曹操这才看一旁的郭嘉,和声道:“奉孝,身体还需调理,就先留在高唐吧。”
郭嘉点了点头,虽然有神医的医治,有所好转。
但是还是时不时的咳嗽,对此曹操担心不已。
随后,众人离去,唯独把郭嘉留了下来。
突然,曹操轻轻叹了口气。
郭嘉见状,疑惑的问道:“主公,这是何故?”
曹操摇了摇头,语气显然有些沉重,随即开口道:“现在的征北军,太过于强大,我实在是忧心如焚。”
郭嘉闻言,皱了皱眉头,深思片刻后说道:“主公,征北军目前来说,是比我们要强上不少,难道因此,主公就没有战胜的信心了?”
曹操露出茫然之色,开口道:“兵力以及战力的差距,光有信心又有何用?”
郭嘉回答道:“主公,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是一旦失去信心,可就永远也无法战胜对手了。”
曹操闻言,神情一振。
郭嘉仰头看了看夜色继续道:“身为男儿,征战四方,青史留名,是多少人的梦想,就算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随即转头看向曹操道:“起码我们曾经努力过,即使输了又有何妨,仍能青史留名,记载我们的功绩。”
曹操猛然起身道:“奉孝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
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随即看向郭嘉,豪声道:“就依奉孝所言,与他刘茫斗上一斗,纵然是输了也不枉此生。”
郭嘉闻言,随即跪倒在地,激动的说道:“嘉愿誓死追随主公。”
曹操扶起郭嘉,随即两人相视而笑。
第二天,曹操的三十万大军开始,兵分三路。
另外以孔融为首的原青州诸侯,则率领十万大军前往翼州。
双方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拿下翼州。
而翼州只有几万守军,面对两方大军的进攻。
短短十几日的功夫,翼州全境接连失守。
六月中旬,夏侯渊与夏侯惇率领的十万大军,对上孔融及其诸侯率领的大军相遇。
孔融联军却不敌,随即兵败,开始率领残军退往河间。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河间早就已经被曹操拿下。
后有夏侯惇与夏侯渊的大军追来,而河间又被曹操占领。
进退两难,目前孔融联络驻扎在距离河间十余里的一处山丘之上。
虽然几面都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但是被曹操大军包围。
想要坚持下去,实在是太难了。
联军的大营之中,诸多诸侯紧皱眉头。
这时有人开口道:“如此局面,还不如降了那曹操,坐以待毙,迟早被困死。”
众人闻言,也是附和了起来。
孔融也是紧皱眉头,心里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随即看向原青州刺史田楷,问道:“刺史,你可有良策?”
田楷犹豫片刻后,开口道:“对于刚才的提议,我是赞同的,如今我们被曹操大军围困,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众人闻言,也是点头,似乎田楷说的很有道理。
孔融见众人都是这个意思,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既然诸位都是这个意思,那就降了曹操吧。”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太史慈,突然发出一声冷笑。
众诸侯见状也是全部转头看向太史慈,他们这些诸侯。
在一起个个都是土皇帝,哪有愿意寄人篱下的道理。
哪怕有一丝的机会,他们都不会投降。
孔融见状,连忙问道:“子义,你是否有良策,解决眼前困境?”
太史慈看了一眼孔融,冷笑道:“有良策又有何用,既然你们都做了决定,那就降了吧。”
孔融语气略带埋怨道:“子义切不可意气用事,这也是无奈之举,若是子义有办法,我等又怎会投降那曹贼。”
众诸侯也是在一旁附和。
整个联军有能耐的大将,也就太史慈,这个时候还得依靠太史慈。
太史慈眼光一闪道:“办法倒是有一个,那就是幽州的刘虞,你们想想看,幽州紧挨着翼州。”
“若是翼州被曹操拿下,那曹操下一个目的定然是刘虞的幽州,想要脱困,派人联系刘虞即可。”
“相信刘虞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刘虞派兵而来,我们就可以脱困返回幽州,到时再做打算。”
众诸侯闻言皆是眼睛一亮,孔融也是激动的连连称赞。
这是,田楷突然提出疑问:“先不说刘虞出不出兵,就算我们要派人前去,如何冲破曹操的围困,继而前往幽州?”
太史慈笑道:“这有何难,我愿率军突破曹操的围困,只是你们要派何人前去幽州,还需你们自行决定。”
最后,还是孔融觉得亲自前往幽州,因为众多诸侯中。
就属他与刘虞的交情颇深。
当晚,太史慈率军护送孔融下山,不过很快就被曹军发现。
太史慈见状,眉头一皱,随即命令副将分出一半兵力护送孔融。
而他自己则率领其余人,迎上曹军。
太史慈率军的只有不到千人,而面对曹操大军。
他们一点也没惧怕之色,相反孔融则被吓的不轻。
一共就八百骑兵,副将率领四百人躲在一旁。
太史慈亲自率领四百人冲入曹军之中。
只要曹操大军被太史慈吸引过去,副将则会迅速率人护送孔融。
面对太史慈的勇气,孔融不得不佩服,一共四百骑兵。
就敢迎着曹操的十几万大军而去。
此时的孔融,望着太史慈一往无前的气势,则羞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