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巧的是,那家纺织厂张建国本就熟悉。
之前宋莹给张建国设计头饰时,生产所用的碎布,正是从这家纺织厂拿的。当时做出来的那批头饰质量扎实,销路也不错,张建国怎么就忘了,随城的纺织厂也能帮他批量供货呢!
这下可好,平白多花了这么长时间,绕了这么一大圈。不过张建国也觉得还好,毕竟这家纺织厂离得不算远,他不仅熟悉,之前还合作过,这样一来,再谈合作的事就顺利多了。
为了不影响工厂进度,张建国请了两天假,坐上火车返回随城。出发前,他已经提前打电话询问,告知郑厂长自己要过去谈合作。
刚下火车,张建国就看到有人向自己招手。定睛一看,来者居然是纺织厂的郑厂长,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郑厂长之前只在第一次合作时见过一面,这次居然亲自来接,足见纺织厂对这笔订单的重视。
张建国跟着郑厂长走进厂区,迎面就撞上了上次接待他的仓库主任。主任看到张建国,神情有些诧异,下意识以为他还是来要碎布的,眼神里带着几分敷衍。
郑厂长却在前面引路,径直把他带到仓库主任面前,吩咐道:“这是我们厂的重要客户,你带他去仓库,好好介绍下布料的品种和规格,一定要好好招待!”
郑厂长郑重其事的交代,让仓库主任惊讶得眼睛都瞪大了。等厂长离开后,主任用手肘顶了顶张建国的胸脯,打趣道:
“建国,就你之前那‘小打小闹’的需求,还用得着厂长亲自接待?”
看样子,他还以为张建国只是来要些碎布。
张建国笑了笑,开玩笑说:“你这是看不起谁呢?你们开纺织厂,我过来买点猪肉!”
仓库主任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大笑着拍了拍张建国的肩膀:“等着!我去仓库给你‘拿’!”
仓库主任说是去仓库,实则是去找周海生。毕竟当初张建国就是通过周海生,才和这家纺织厂促成了第一笔生意。
周海生听说张建国来随城,还去纺织厂谈生意,立马急匆匆赶了过来。看到周海生,张建国十分惊讶,转头对仓库主任笑道:“这就是你给我‘拿’的货?”
玩笑归玩笑,周海生见到张建国回来,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上次张建国回随城要账,时间太赶,两人都没来得及好好聊聊。一问之下,周海生才知道张建国居然又开了家服装厂,当即用拳头捶了捶他的胸口,羡慕道:“你可以啊!生意越做越大了!”
周海生是打心底里佩服,还是江城的发展机会多。
张建国自从去了江城,先是开百货公司,现在又办服装厂,在他看来,江城简直是块洞天福地。看张建国春风得意的样子,肯定是百货公司赚了不少钱,才想着再开服装厂。
张建国笑了笑,没有否认,他告诉周海生,自己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江城市面上找了无数种布料,指尖摸过的样品堆了满满一桌子,反复比对手感、韧性、色牢度,才确定这家纺织厂的布料性价比最高,质量和价钱都没话说。
没想到兜兜转转,最合适的还是周海生当初介绍的厂家,不然也不用这么大费周章。
两人寒暄了一阵,张建国便转头对仓库主任说,想让他带自己去仓库看货。如果布料符合要求,今天就能确定价格、当场订购;要是纺织厂能保证后续供货质量,他还想签订长期供货合同。
纺织厂这边也格外看重这笔订单——像张建国这样的服装厂,对布料需求大且稳定,堪称不可多得的优质订单。周海生在一旁陪同,仓库主任也不藏着掖着,把厂里的优质布料一一展示给张建国看。
有周海生这层关系在,又是老合作对象,仓库主任压根没想过弄虚作假。
张建国拿起一块藏青色布料,指尖摸过,纹理紧实、手感细腻,又扯了扯边角,韧性十足,接连看了好几批货,都觉得满意。
最后,张建国确定了十几种布料的价格,一算下来,居然比江城的报价便宜了将近百分之十。
仓库主任十分得意:“这都是熟人价,咱们这么熟,厂里只收个辛苦钱。要是你每次订单量大,还能再给你优惠!”
张建国对此十分满意,当即表示要签合同。
这让仓库主任喜出望外,没想到这笔生意这么爽快就成了。张建国说,现在厂子还没开业,但他带来了第一批货的定金,还定下了送货日期——正好是自己服装厂预定开张的前一天,到时候货送到,他会一次性结清尾款,若有日期变动,会提前通知。
仓库主任忙不迭点头答应,两人很快草拟了合同,简单核对后便签了字。放下笔时,周海生再次向张建国祝贺:“现在你可真是打拼出名堂了,风光无限啊!”
张建国笑了笑,坦言这次要是没有周海生在中间帮忙,事情恐怕不会这么顺利。他邀请周海生,等服装厂开业时,到江城去一起热闹热闹。
周海生有些意外,但没犹豫就答应了。反正随城离江城不远,坐火车来回也就五六个小时,况且张建国在江城混得这么好,他过去也脸上有光,凭着两人的交情,张建国肯定不会让他吃亏。
爽快答应后,周海生问张建国,这次事情办得这么顺利,剩下的时间打算做些什么。
张建国想了想,告诉周海生,随城离龙叔家不算远,他打算去看看龙叔和其他老朋友。
告别周海生和仓库主任,张建国拎起包,径直往龙叔家的方向走去,脚步轻快,心里也惦记着许久未见的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