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间一晃而过,夕阳西下,少林寺的钟声在嵩山间悠悠回荡。
苦乘再一次亲自来到竹林禅房。
“阿弥陀佛,不知韩施主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韩牧朝着苦乘点了点头道:“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两人话语间,旁边禅院中的林舟儿已经闻声来到了韩牧这边,林舟儿脸色平淡,但目光中还是夹杂着一丝担忧之色。
“一切小心。”
林舟儿淡淡开口,生怕韩牧发觉她此时内心的慌乱。
在林舟儿眼中,纵然韩牧天赋奇绝,但参悟易筋经的难度,对于少林寺中得道高僧尚且如此,何况韩牧一个玄门中人。
一旦连易筋经都没有作用,韩牧恐怕未来大概率就会成为一个普通了,这让林舟儿内心感觉不是滋味,毕竟,这件事同她有很大的关系。
韩牧隐隐发觉林舟儿平静的神色下,目光有一些躲闪,他当即对着林舟儿俯身一拜道:“这一路上,多亏了舟儿姑娘你舍命相救。”
“我说过了,我这条命就是姑娘的,若是此次参悟不透,姑娘也不必过于自责,想要解恨的话,一剑杀了我,我也丝毫没有怨言。”
韩牧说的坦荡,故意如此言语,就是想看看林舟儿的反应,却见林舟儿目光明显有些慌起来。
“还没开始,如何就说参透不了,若你成了一个废人,活在世上也是无用,你……最好是恢复内力。”
林舟儿说完后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韩牧看着林舟儿的倩影,当即无奈的笑了笑。
“韩施主,我们出去吧!”
“好!”
韩牧跟随苦乘禅师离开竹林禅院,而后又穿过重重院落,脚下青石板路在夕阳余晖中泛着暗金色的光泽。
年过七旬的苦乘步履蹒跚,雪白的长眉下双目炯炯有神,云锦袈裟在晚风中微微飘动。
“韩施主,请随老衲这边走。”
苦乘的声音低沉而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们绕过藏经阁,穿过般若堂后,来到一处寂静古朴的院落。
院门上悬挂着一块斑驳的木匾,上书“菩提院”三个古朴大字,
韩牧注意到匾额右下角有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莲花印记,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两人来到菩提院门口,只见院门外,苦悲、苦觉、苦戒、苦观一众首座高僧已经齐齐等候。
“方丈,这是?”
苦乘也是一头雾水,只见苦悲几人互视一眼,显然是已经私下商量好了一起行动。
但见苦悲站出来,双手合十对着苦乘微微一拜道:“方丈师兄,你既然决心已定,我等众位师弟皆谨遵师兄之命。”
“但易筋经乃是我少林无上之秘,绝对不能外泄,故而,这位韩施主参透易筋经的这三日时间里,我们几个师兄弟几个,都要寸步不离的守在外面,还请师兄成全。”
听闻苦悲所言,苦乘当即表示道:“诸位师弟多虑了,这三日里,我会亲自守在门外,你们大可不必……”
苦乘话还没有讲完,韩牧却是打断苦乘话语开口道:“方丈,既然这几位高僧有所担忧,这也是理所应当,我能有三日时间参悟易筋经,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那就劳烦众位高僧,给贫道保驾护航了!”
韩牧抬手抱拳,苦觉几人双手合十对着韩牧回敬道:“阿弥陀佛,施主还请安心参悟,我等一定收好外面,三日内,一定不让任何人前来打搅你。”
闻得此言,苦乘也没了话语,当即领头来到菩提院门口,推开院门后,一众菩提院的武僧已经在院门等候多时。
一众人随着苦乘的脚步进入到菩提院内,一股混合着檀香与陈旧书卷的气息扑面而来。
“韩施主,菩提院乃我少林禁地,也是存放易筋经的所在之地,千年以来,能踏入此处的寺外外人不超过十人。”苦乘侧身让韩牧先行。
众人来到菩提院中,只见院内别有洞天,穿过前厅,是一座精巧的佛堂,正中供奉着一尊鎏金菩提树雕塑,枝叶间点缀着各色宝石,在烛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苦乘领着一众苦字辈高僧郑重对着菩提雕像躬身三拜,紧接着苦乘并未在此停留,而是绕到佛像后方,在墙壁某处轻轻一按。
“咔嗒”一声,地面竟缓缓移开,露出一道向下的石阶,韩牧暗自心惊,少林寺内居然也有如此巧妙的机关。
石阶尽头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密室,四壁刻满梵文佛经,中央石台上放着一个紫檀木匣。
苦乘单独领着韩牧走下石阶,剩余的苦悲、苦戒、苦觉、苦观四人则是守在密室出口位置。
苦乘和韩牧两人来到石室之中,苦乘双手合十,对着木匣深施一礼,这才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
匣中是一部泛黄的经卷,封面用金线绣着三个古梵文字符。
韩牧虽不识梵文,却从那字迹中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仿佛有生命在其中流动。
“韩施主,这就是易筋经了,我少林寺的镇派之宝。”
苦乘捧着易筋经,只见他的声音忽然变得庄严肃穆,看着古朴的经书目光中犹如对待圣物一般。
紧接着,苦乘给韩牧讲起易筋经的由来。
“韩施主,这易筋经乃我少林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秘籍,只是修习的秘诀极为不易,其中蕴含的佛理深奥无穷,想要参悟此经书,绝非容易之事。
翻阅经书时,心中需要不存练武之心的念头,摒弃一切杂念,或许方能感悟经书的真意。”
“哦?方丈难道已经从易筋经上钻研出武学之道了?”
韩牧发出疑问,却见苦乘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韩施主有所不知,正是因为此经书的博大渊源之深,但凡是有心想要修习此经书内容的僧侣,无一不想在经书上学的惊天动地的武功。”
“试问,怀揣着如此心态,又有哪一个人能真正有所领悟?”
韩牧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心想,只要心存寻求高深武学之心,那么反而可能会一无所获。
这易筋经倒真是高深无比,不愧是达摩留下的至高心法。
苦乘继续开口道:“在过去的数百年里时间,修习易筋经的前辈高僧自然是数不胜数。
然而,几乎所有高僧前辈,花费数十年时间苦心钻研,往往依旧还是一无所获,当时,大多数高僧前辈皆以为,易筋经对于武学之道或许并无效果。”
“这易筋经最初的原本,乃是我少林达摩祖师所创,由禅宗的二祖慧可大师,得到达摩祖师的亲自传授后,这经书才得以流传下来。”
苦乘继续言言:“慧可大师乃是本土地道的中原人,本名神光,他自幼便聪慧过人,表现出非常人的认知力和学识。”
“达摩祖师东渡来到本寺之时,神光大师曾不远百里前来少林寺请教。
神光大师一见达摩祖师,便有拜师向佛之心,达摩老祖见他所学过于繁多,并没有答应收他为徒。”
“后来,神光大师苦求良久,始终不得达摩祖师认同,他决心之下,毅然提剑砍断了自己的一条手臂,达摩老祖这才明白他向佛之心的坚定,终于答应收他为徒,并给他改名为慧可,二祖终于得到达摩祖师传承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