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祖又拿起了另一把文人用的五力弓。
这把五力弓比起刚才那把十力军弓可要秀气的多。
这把五力弓是典型江南工艺,用湘妃竹制胎多层桑皮纸贴胎,用鱼鳔胶、桃胶 混合香料粘合还散发着丝些香气。
弓身朱漆打底两端戗金描绘竹子图。
弓身还镶嵌螺钿玉片 。
弓驰处用的更奢侈竟然用的是象牙片。
弓消两端留白用于弓箭的主人刻上诗词之类的。
弓弦用蚕丝与马尾毛混编 染成青色。
林泽祖看的直咂摸嘴这玩意儿看是真好看就是太奢侈了。
文人之所以喜欢弓箭,除了射艺外还跟其隐喻有关:
弓张而不驰 儒者之过也;驰而不张,佛老之弊也!也就张驰之间暗合中庸之道。
算了这把弓也就当个收藏用吧。
回头一想自己也直挠头,明明有两把弓箭都摆在自己面前却用不得。
紫苏在旁边看着林泽祖为难的样子,就朝续断和厚朴使眼色,让两人赶紧把弓箭收起来拿走,省的在这里扰乱公子的心思。
“紫苏,小姐去哪里了怎么没见到人”?
“公子,小姐今天一大早就去了京上”。
“小姐临走还留下话说她要在汗青书坊住上几日”。
“好好的不住在茶语楼跑到汗青书坊去干嘛”?
林泽祖有些莫名其妙。
“小姐说找她的人多怕扰了公子的清净”。
林泽祖一时无言。
好嘛!
一人县试一家人都比他紧张。
算了
啥也别想了还是老老实实的温习功课吧。
林泽祖自从当日逛了书坊之后便收了心,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后院。
江姐只留下紫苏一个人在后院照顾林泽祖的日常起居。
然后就像门神一样守在中院不让任何人进后院打扰林泽祖。
就连小馨儿回来了两回都都没有让她进去。
小馨儿急得跟江姐耍小性子也不好使。
“你这个不懂事的女子,公子的前途比挣多少金子银子都重要你可不能乱搅和”。
“再要闹腾下去看我不拿棍子抽你”。
江姐一脸严厉还真不是开玩笑。
小馨儿只好悻悻地回到了汗青书坊。
小馨儿也不是无理取闹还真的有事找林泽祖商量。
都是林泽祖写的那首诗给闹的。
汗青书坊掌柜三十六号倒是个明白人。
他命人把林泽祖写的诗装裱之后,悬挂在一楼的迎门处最显眼的位置。
这一来可不得了,一传十十传百,每日慕名而来的文人学子不计其数。
有些文人本对这话本子之流嗤之以鼻。
但是却因为这首诗买了《杨家将》回去一看究竟。
当翻开一看就是大白话,气的这些文人破口大骂。
可是越是往下翻看越上头越是放不下。
直到最后翻完了第一卷算是彻底破防了。
好多人又再次返回汗青书坊催更第二卷。
这其中就有柳道明和朱夫子家的下人。
除了这些催更的也就罢了。
大家伙还都在到处找写这首诗的人。
但是汗青书坊从掌柜的到伙计都是一问三不知。
可是这事还没有平息汗青书坊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众衙差刚到任不久的知县王代奎王大人。
王代奎来到汗青书坊也不下马。
众学子还以为汗青书坊出的什么要案大案,都吓的站原地不敢动腿肚子直转筋。
三十六号赶紧迎了出来。
他边走还在边思考,从开店至今汗青书坊一直老老实实地做着本分的生意。
并没有惹出什么事端心中虽然忐忑但也不慌张。
三十六号跪地叩拜:
“草民汗青汗青书坊掌柜叩拜知县大人”
其实汗青这个名字还是他灵机一动临时给自己取的。
总不能给对着知县大人自称三十六号吧。
王代奎面如黑锅底,还满脸的胡子,一身官服不怎么合身怎么看怎么别扭。
只见王大人马鞭一指:
“去把写的那北关的诗拿过来给老子…给本大人瞧瞧端祥”。
三十六号一听脑子转了几个弯才明白。
“是大人”
不一会小伙计便把裱好的诗取了出来。
三十六号跪在马前双手把裱板举过头顶。
“好!这字写的很有气势跟打仗似的”。
“《杨家将》本大人也听过……也读过是个大好的文章”。
“你小子跪在地上做甚,本大人眼花起来帮本大人读上一读”。
三十六号心里在犯嘀咕,公子这字写的这么大,知县大人这眼得有多花呀还看不清。
其实三十六号哪里明白这王代奎本是大老粗一个,识字本就不多。
但林泽祖写的这首诗又是用行书书写的。
别说他眼花了,就把每个字抠下来扔到他眼睛里,王代奎也认不出半个。
三十六号心里犯着嘀咕动作却不慢。
公子写的诗别说读了就是倒背如流也可以。
同时三十六心中还暗自庆幸。
得亏江先江先生平日里对他们的操练不但抓的紧而且抓的实。
平日里扮演个官差地主老财什么的,没想到这会儿还真碰到知县大人的面了。
三十六号清了清嗓子也不含糊,这是公子写的诗,既然知县大人让读,那就读出气势读出感情来。
三十六号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的的开了嗓子。
题杨家将忆廿年战北关
杨公碑前忠魂在
汗青页里丹心同
燕云十六州犹泪
伐北三万士已空
风雪并刀裁铁骨
冰河羯鼓祭鬼雄
从今留取头颅在
好认北关夕照红
甲辰年春月于汗青书坊读《杨家将》有感,忆廿年卫国北关之战,敬戍边将士守护山河,临江幼学题墨。
哈哈哈……
“这诗写的好!你这个小娃娃也念得好,是个好文章”!
“这留着脑袋看大日头老子…本大人在北关干过这事,好诗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