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再乱一点,最起码要引起朝廷的足够重视。
如果只是小打小闹,造反起兵就被平定,那于朝廷而言不痛不痒。
戴枞做了两手准备,他既要让安化王造反,又不能让安化王造反成功。当然,不仅有仇钺这个后手,安化王身边的长史孙景文也早早的就被戴枞收买了。
之所以能激起安化王造反的决心,孙景文至关重要。
实际在布局安化王的时候,戴枞就已经将所有后路给找好了,他当然不能让安化王成功,朝廷还是现在的朝廷,他们要对付的是刘瑾,不是大明朝廷,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
所以他此番才来找了仇钺,以便随时可以结束这场闹剧的造反!
但这场造反的戏码不能就这么草草收场。
如戴枞预料的一样,仅仅过了不到三天的时间,甘宁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三天,安化王的军队膨胀到了六万多人,这是安化王自己都没料想到的。
欢喜的同时,更是深深的忧愁,兵力众多固然是好事,可粮草不够啊!
六万大军,每天的粮食消耗都不是他这个王府能承担的。
军师孙景文给安化王出了个主意,庆府的诸王府宗室都富得流油,只要将这些人洗劫一空,军费粮草立刻就能解决。
安化王认为这是个极佳的主意,于是先礼后兵,先修书给甘宁两地的宗室藩王,希望他们能提供粮草钱财。
这些藩王宗室们也不是傻子,谁会看好安化王造反成功?若是日后被朝廷知晓他们暗中支援安化王造反,秋后算账,谁也不敢承担这个后果,于是果断拒绝。
安化王爷就不在客气,当下下令麾下军队直接去各宗室藩王府邸洗劫,直到藩王府富裕,但没想到会这么富裕,几个王府宗室的府邸洗劫之后,大军粮草足足可以支撑个把月的时间!
安化王深知兵贵神速,于是任命何锦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军师,张钦、杨元朗为先锋将军,大军立刻开始朝东推进。
五日后,宁夏这边的指挥佥事仇钺投奔,这更让安化王信心倍增!
果真如同军师孙景文说的那样,只要本王起兵,四周定会有人簇拥,仇钺的投奔,也给甘宁许多边军做了个榜样,于是投奔安化王的军官越来越多!
……
北平。
在最初安化王起兵后,陕甘宁的地方官都默契的将消息捂住了,同时固原、陕西两地的总兵官已经开始调兵压境,只是他们的兵力实在太小,在面对号称六万大军的安化王军队后,还是识趣的选择退回城内防守。
当消息实在捂不住的时候,地方官才开始上奏朝廷,将安化王造反的事上奏北平。
蔚王府。
刘振刀的消息直到现在才得以传回来,在得知安化王造反后,朱厚炜神色一滞,想过会起兵,但没想过会这么快!
这个愚蠢的东西!
朱厚炜心里隐约有些猜测,安化王之所以造反,未必会是他的本意,这些藩王从来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事前也查过安化王的履历,得知了这个人的生平和脾性,这样胸无城府性格冲动的人,只要稍稍利用,立刻就能上当!
在看完了刘振刀的细节信件后,这才得知安化王是为了给宁夏几名千户百户做主,私自斩杀了周东度和安惟学,然后便起兵了。
这更确定了朱厚炜心中的猜想,安化王这是铁定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不过在短短不到七天时间内,安化王的军队膨胀到了六七万人的规模,这是让朱厚炜如何也没想到的!
尽管朱厚炜知道这支杂牌军大多数都是混口饭吃的百姓,但也侧面印证了朝廷在西北的失信。
规模越大,刘瑾就越是危险!
事发了七天,消息才被传出来,各地方官居然一言不发,全部保持默契。
这些事串联起来,让朱厚炜都不由得后怕!
七天啊!造反的大事,为什么七天才能传到京师?这不就是眼睁睁看着安化王的造反规模扩大么?
朱厚炜焦急的骑上马匹,急促的朝紫禁城而去。
他第一时间进入了乾清宫,找到了大哥朱厚照。
“大哥!出事了!”
“潜龙秘卫那边传来消息,安化王真的起兵造反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刘瑾踉跄的奔来,对朱厚照道:“爷,太子爷,西北,西北,安化王造反了!规模很大!”
“固原总兵曹雄的奏本送了过来,请爷立刻下令他节制三军前去平反!”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武将能调动军队的规模很小,总兵官需要接到兵部虎符之后才有调动兵马的权力,这也是明朝为了钳制武将造反的一种制约之策。
朱厚照惊愕的看了一眼朱厚炜,还真被弟你给料到了啊,安化王当真有这个胆子造反!
朱厚炜深深看了一眼刘瑾,刘瑾又何尝不是,现在最担忧的就是刘瑾了。
他跪在地上,不断对朱厚照和朱厚炜开口道:“爷,蔚王爷,救救老奴。”
刘瑾真是个聪明的人,对政治上的嗅觉很敏感,他知道这次安化王造反,受害者就是自己这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实际历史上也是在安化王造反后,刘瑾就被凌迟处死了。
只不过朱厚炜现在并不想让刘瑾死,刘瑾能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刘瑾都能用。
从个人情面上来说,朱厚炜也很欣赏这个聪明伶俐又对政治有独特见解的大太监。
“成了,起来吧。”
“你是大哥的大伴,从小陪着大哥长大,大哥还能眼睁睁让你去死?”
朱厚炜开口,朱厚照也道:“就是!你怕个什么啊!”
“大哥,去后宫。”
朱厚照点头道:“嗯,走!”
兄弟俩没有在乾清宫多待,急促的找到了正在垂钓的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淡淡的道:“又怎么了?又来打扰朕钓鱼,总不能安化王真的造反了吧?呵呵。”
兄弟俩默然不语,弘治皇帝奇怪的看着两兄弟,旋即惊呼:“真,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