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前,在燕州府休整了两日,整理了一番带回家的物资,最后装了整整二十辆马车——
四车皮毛料子;
两车江南丝绸;
两车药材(其中一车是产自南洋的珍贵药材);
两车菌子、茶叶(菌子在西北逗留期间晒干了;茶叶有产自江南的明前特级龙井,有采自雪山的云雾茶,普洱生熟茶饼就装了半车);
两车沿途采买的土特产干货,适合走礼、回礼;
两车南洋特产,包括玳瑁、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燕窝……
两车牛羊肉制品和乳制品(新鲜牛羊肉她倒是也想拿些出来,可回到京城怕是天气转暖放不住);
两车适合婚庆喝的上好女儿红;
最后两车装的是挖碎的玉籽料和碎金子。
没错,挖矿机器人加工时淘汰的碎籽料和碎金子都需要两辆马车来拉。
二十辆马车,还是精简之后的数量。
谢姎自己都看醉了。
不收拾不知道,一收拾怎么这么多东西啊?
这还是六台货运飞行器货舱塞不下了拿出来的。
二十辆马车一字排开,以她的小身板,站在头车都望不到尾车,干脆雇了支镖队帮忙押送。
此趟回京,机器人保镖不再以“千面圣姑”的身份现身人前了,被她换成了中年女子的皮肤,取名宁姑,身份是“千面圣姑”的哑巴护法,是“千面圣姑”派来贴身保护她的。
而她以后就是“千面圣姑”的嫡传弟子,现成的门派功法也有了——九天玄女功。
嗯,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
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镇国公府张灯结彩,下人们进进出出忙碌着。
周边街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镇国公府要办喜事了——再过五日便是府上四少爷娶亲的大喜日子。
谢府三房就更忙碌了。
三夫人指挥着丫鬟婆子打扫庭院、擦洗门窗、清理花草、张贴喜字。
给儿子布置的新房,也要再一次掸尘、擦灰;
崭新的家具都绑上喜庆的红绳;
成亲当日要铺在床上的吉祥干果挑颗粒饱满的备好。
同样备好的喜饼、喜茶、喜糖、喜烛一遍又一遍查看,不能出丁点差错。
“母亲,儿子回来了。”
谢璟额间冒着细密的汗珠,匆匆从外头进来。
“怎样?可曾打听到圣姑的消息?”
谢三夫人吩咐丫鬟去备温水给儿子洗脸擦手,一边上前问道。
谢璟摇摇头,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灌了两杯解了嗓子眼的干渴才道:“儿子把京城的镖局、车行都跑遍了,都说没有圣姑的消息。”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谢三夫人捶了一下手,神色焦急,“上回来信,明确说了会带姎儿出席你的婚礼。无奈圣姑行踪不定,你爹托镖局捎去交州府的信找不到人接收,不会出事吧?”
谢璟也担心自家小妹的安危,想了想,决定去找死党之一的孟然帮忙,他父亲是五城兵马司,京城内外的信息掌握得多一些,兴许能打听到一二。
正准备出门,就见门房小厮一脸惊喜地跑进西跨院,气喘吁吁地通禀:
“三太太!四少爷!七小姐回府了!七小姐回府了!”
“真的?哎呀太好了太好了!”
谢三夫人顾不得更衣洗漱,提起裙摆就往府门口跑。
谢璟步子大、步频快,先她一步来到府门口。
只见此刻的谢府大门外,原本宽敞的空地已经停满了马车,停不下的只好停在街上,二十辆马车同时到来,场面不可谓不壮观。
“姎儿?”
“姎儿?”
谢璟一眼没扫到自家胖乎乎的小妹,着急地呼唤起来。
“四哥。”
谢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她就在头车的车辕上站着好伐。
“!!!”
谢璟这才注意到,头车辕上站着的苗条小姑娘居然是他家胖小妹。
“小妹,你怎么……”
他想问怎么变得这么瘦又这么高了?
被他娘一把推开。
“姎儿!”
谢三夫人抱住了谢姎,嘤嘤哭起来:
“娘亲的乖姎儿!你受苦了!”
“娘亲,姎儿好好的,没受苦。”
“怎么可能没受苦!瞧瞧你瘦成什么样了!”
“……”
谢姎劝不动,只好任便宜娘发泄地抱着她哭了一通。
好在还知道这是在府门外,谢三夫人哭了一场就抹了抹眼泪,抱起闺女进府了。
二十辆马车里的货,自然由谢璟安排人手卸下来,抬到三房去。
好在这时,外出打听圣姑消息的谢三爷也回来了,父子俩在场压阵,没人敢打这些货的主意,一车不落全都运进了西跨院。
等大房、二房那边收到小侄女带着她师父赠与的二十车礼物回府探亲的消息,那些完好无损的特级皮毛,昂贵的药材、摆件、珍珠、血燕窝以及不好为外人知道的玉石籽料碎金子早已被收入三房私库了。
堆在院子里的都是相对次一些、方便走礼用的。
谢府七小姐的回归,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两年前,她被千面圣姑收作徒弟带离京城传授武艺;
两年后,她赶在嫡兄成亲前夕,带着二十辆马车的礼物回到国公府。
大家有的在猜二十辆马车拉来的都是些什么?
有的在猜谢七小姐有没有得千面圣姑的真传、习得厉害的武功?
也有的在猜千面圣姑怎么没来?居然让谢七小姐一个五岁的小姑娘独自回家?当师父的居然放心?
谢府三房,一家人围在一起也在讨论这个话题。
“姎儿,圣姑呢?怎么没跟你一起来?”
“姎儿,这两年你跟着圣姑去了哪些地方?怎么送来的节礼五湖四海都有?”
“妹妹你怎么长这么高啦?都快赶上六哥我了!”
谢姎:“……”
我该先回答谁?
算了,先吃吧!
回府后,她泡了个柚子叶煮的热汤澡,换上谢三夫人前儿个刚给她做好的春秋襦裙,被丫鬟伺候着擦干头发,坐在软榻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厨房用鸡汤煮的荠菜春笋鲜肉馅儿小馄饨。
听说是庄子送来的刚冒芽的嫩荠菜和头茬春笋。
老太君尝了个鲜觉得味道好,就让大夫人派人给各房都送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