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二六
以下是《广运舞》的相关介绍:
原文
於赫皇祖,昭明有融。
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
虔恭孝飨,穆穆玄风。
译文
伟大显赫的祖先,光明磊落,其德业昭着。有着文德的教化,也有着武功的建树。天下河海平静安宁,车轨统一,文字相同。虔诚恭敬地以孝行祭献祖先,呈现出庄严肃穆的祥和之风。
注释
? 於赫:叹词,用以赞美。“於”读音为yu。“赫”,显赫、伟大。
? 昭明:光明。
? 有融:融融,和乐、兴盛的样子,这里指德业昭着。
? 车书混同:指车同轨、书同文,形容天下统一。
生僻字注音
? 於:yu
? 谧:mi
《广运舞》作为唐代祭祀乐章的经典之作,宛如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的丰碑,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在古代,祭祀被视为国之大事,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和追思,更是传承家族荣耀、弘扬民族精神、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方式。这首诗以其严谨的结构、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全方位地呈现了祭祀活动的丰富内涵,为后人了解唐代祭祀文化、历史变迁以及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视角。
一、逐联剖析,探寻诗句深意
开篇“於赫皇祖,昭明有融”,以磅礴的气势,对祖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德行进行了热烈的赞美。“於赫”为感叹词,用以强调祖先的显赫与威严,仿佛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历史的长河。“昭明”突出祖先的光明磊落,其德行如日月般光辉灿烂。“有融”则表示祖先的德行源远流长,永不磨灭。这两句诗奠定了全诗庄重肃穆的基调,表达了后人对祖先的无限崇敬之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祖先的伟大与神圣。
“惟文之德,惟武之功”进一步展开对祖先功绩的歌颂。“惟文之德”赞扬祖先在文治方面的卓越成就,他们以智慧和仁德治理国家,推行教化,使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惟武之功”则歌颂祖先在武功方面的赫赫战功,他们凭借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拓展国家的版图。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对祖先文治武功的敬仰,也隐含着对当代帝王继承和发扬祖先传统,开创盛世的颂扬,激励后人以祖先为榜样,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描绘了一幅国家安定、天下统一的繁荣景象。“河海静谧”象征着国家的边疆安宁,没有战乱的纷扰,江河湖海都呈现出一片平静祥和的氛围。“车书混同”源自“车同轨,书同文”,表示国家在制度和文化上实现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的交流与融合。这两句诗通过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影响力的广泛。
“虔恭孝飨,穆穆玄风”将视角转向祭祀现场,突出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虔恭孝飨”表达了祭祀者怀着虔诚恭敬的心情,向祖先献上祭品,表达对祖先的孝心和敬意。“穆穆玄风”描绘出祭祀现场庄重肃穆的氛围,仿佛有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这两句诗强调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礼仪的重视,体现了儒家“礼乐”思想在祭祀活动中的具体实践,使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道德的教化。
二、多维赏析,领略艺术匠心
从结构上看,《广运舞》布局精巧,对仗极为工整。四联诗句两两相对,“於赫皇祖”与“昭明有融”,前者表达对祖先的赞美之情,后者描绘祖先的光辉形象,词性、结构和平仄相互对应,相得益彰。“虔恭孝飨”与“穆穆玄风”,一个体现祭祀者的态度,一个营造祭祀的氛围,对仗精妙。这种严谨的对仗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宛如一首激昂的乐章,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读者在诵读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如同跳动的音符,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沉浸在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中。
在用词方面,诗人匠心独运,用词精炼且表意丰富。“於赫”一词,简洁而有力地描绘出祖先的光辉形象,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祖先的威严。“穆穆玄风”运用“穆穆”这一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祭祀的庄重氛围,使诗歌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些精心挑选的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看,诗歌将祭祀场景的描绘与情感表达紧密融合。诗中既有对祭祀现场庄重氛围的细致刻画,又融入了对祖先的崇敬、对国家繁荣的赞美以及对礼仪的重视等情感。这些场景与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庄严肃穆、神圣而又充满自豪感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唐代的祭祀现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