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昌三年7月,大梁皇帝萧符前往河北,出兵5万,准备去协助亲近大梁的漠北部族,抗击敌对的漠北部族。
萧德忠将前往汴梁监国,他将离开萧平旌的指导,真真正正地依靠自己来完成对大梁这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器的运转。
一路上守玄跟随在萧德忠的身边,他把萧平旌写下来的几个锦囊交给了萧德忠。
“太子殿下,这是太上皇交给您的锦囊,如果您实在是感受到疑惑,那您就拆开来看吧。”
萧德忠问
“我能现在拆开来看吗?”
守玄说
“太子殿下,若实在是关乎您的切身安危,您再拆开来看。这是太上皇的旨意,最好不要违背。”
萧德忠说
“是,我知道了。”
回到汴梁以后,萧德忠首先来到了政事堂,会见了萧策等朝廷王公大臣。
萧德忠问萧策
“长林王爷,现在父皇准备出兵前往漠北,国库存钱足够吗?”
萧策说
“回太子殿下,存钱是足够的。现在朝廷还打算在洛阳等地开设新的官号,并且广召商人储钱呢。”
萧德忠道
“嗯,那么,尽管让计司和户部去做吧。”
萧符正率军北上漠北草原和叛乱的漠北部落交战,连战连捷,但是军费的要求提升了。
张赟死后,杨守德成为了计相,现在杨守德来到政事堂,对萧德忠说
“太子殿下,陛下率军在合力赤部连战连捷。可漠北叛军骑兵居多,现在正在积蓄实力。”
“陛下认为,漠北骑兵可以很快移动到别的地方去。我军将士重步兵和重骑兵居多,故而不能贸然出击,现在更重要的是调拨钱粮作为前线军费。故而在洛阳开设官号的事情,可能要缓缓了。”
萧德忠问
“要多少钱呢?”
杨守德道
“合计军饷200万贯,朝廷需早做准备。”
萧德忠心慌了,此前他在琅琊山的时候,不论是赈灾还是办事,用上的钱财最多也不过20万贯。
现在一到了朝廷核心中枢办事,单单一个平叛经费,就要200万贯,真是考验一个执政者的心态。
打仗的事情,军饷不能打折。这一点萧平旌对萧德忠再三告诫了不少,哪怕是1万贯,也很有可能会造成前线的战败。
萧德忠坚定语气,说
“军费200万贯的事情,责令计司立刻调拨!洛阳、徐州新设官庄的事情,暂缓吧。”
一批都畿路商人与两淮商人一起前往了汴梁,见到了郑王萧德霖。
这些天,萧德霖正在派人对这些商人进行“招商引资”。因此商人们非常感兴趣,来到了汴梁,和萧德霖商量如何设置官庄。
悬镜司并没有闲空去调查谁和萧德霖来往,加上萧符对萧德霖颇为宠爱,因此萧符离开汴梁后,萧德霖的行为愈发放肆不止。
一名商人问萧德霖
“呃...郑王殿下,朝廷现在平叛漠北叛军...为了平叛,朝廷急调200万贯用作军饷,以此平定漠北叛军。所以官庄的设置便拖延了...请问郑王殿下现在该如何做好这个官庄的事情呢?”
商人这么一问,萧德霖道
“嗯,哼哼好!现在,本王跟你们说一下本王的策略。”
萧德霖喝了口茶,说
“你们都是经商十几二十年的人,钱财这方面,自然不用说。两淮盐利天下皆知,你们这些盐商赚的盆满钵满!而洛阳、汴梁两地更是各国商人汇集的中心,来往利益自然不少。”
“现在,你们可以联名向皇太子奏请,由你们出钱筹备洛阳、徐州的官庄,朝廷为了支持你们,肯定会让你们印制钱票。”
商人们一看,知道了萧德霖想干什么了,萧德霖想利用商人来构建大梁的官方钱庄,以此大肆贪污钱财。
不过商人们也是聪明人,他们看破不说破,一名领头的淮盐商人问萧德霖
“那,我们就写上联名上书了...请问郑王,要不要由您带头呢?或许您出马了,我们就好说了点。”
萧德霖放下茶杯
“不必,你们就说你们是为了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而参与钱庄的构建。但是不要提上我!一个字也不要提!知道了吗?”
商人们笑着点头
“嗯嗯嗯!好啊!”
一群商人来到了太子府,见到了萧德忠,萧德忠对大家笑道
“你们,免礼吧,各位商人都请求来到汴梁见本宫,请问对本宫有何所求啊?”
淮盐商人对萧德忠作揖笑道
“嘿嘿,太子殿下,我们淮盐商人已经商量好了。在徐州开设官庄,由我们存钱进入官庄,稳定钱与钱票之间的轻重。”
另一名汴梁的商人对萧德忠笑道
“我们也商量好了,汴梁和洛阳的商人也在洛阳开设官庄,我们存钱进入官庄,和淮盐商人的做法一致。”
各位商人起身道
“请太子殿下俯允!”
萧德忠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反正商人也是一片赤子之心想要建设国家。
刚想笑着答应商人们的要求,王士龄风急火燎般带着奏疏来到太子府,喊着
“呃呃!哎哟!老臣王士龄!老臣王士龄要向太子殿下上奏!”
萧德忠一听,是王士龄来了,赶紧出门去请。
因为萧平旌经常把王士龄挂在嘴边,总是说王士龄有多厉害多聪明,又说谋略不输太宗武宗时期的宰相程知忌,也不输给宣宗、祁德一朝的上官云益,那萧德忠自然是对他非常尊重。
王士龄像个老顽童,跑到太子府大堂里面,赶紧跪下,对萧德忠说
“太子殿下!臣有事要奏!”
诸位商人不敢不尊重王士龄,毕竟王士龄是宰相,赶紧起身来扶起王士龄
“哎哟!王阁老辛苦了!”
“王阁老何必如此操劳国事呀?请起身吧!”
王士龄装糊涂,问
“你们...你们是谁啊?”
萧德忠向王士龄介绍道
“奥,这位是汴梁的商人。他们是洛阳的商人。而他们是两淮盐商。怎么样?王阁老,有何事要向本宫奏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