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审明谈月的罪行后,吩咐将黄寡妇母女三人带上堂来。只见金香果然容貌丑陋,而玉香虽长相俏丽,神情间却透着一股妖冶轻浮。包拯质问黄寡妇:“你收受谈月三百两银子,藏在何处?”黄寡妇见谈月已经招供,不敢隐瞒,如实禀道:“现藏在家中柜底。”包拯立刻派人前去起获赃银。
为了让她们招认罪行,包拯命人给黄寡妇母女每人上了拶刑。最终判定,将黄寡妇发往教坊司,让她做虔婆,这既符合她贪财卖女的行径;玉香则被判定为娼妓,正应了她倚门卖俏的本性。金香自觉容貌丑陋,无人愿娶,便主动请求出家为尼。起获的赃银,偿还赵国盛五十两,让他另选良配。
谈明平素行为谨慎,包拯命他担任通真观观主;谈月则被判边远充军,等参奏结果下来,对质清楚后再押解出发。审判完毕,包拯退堂回到书房。此时公孙策已拟好奏折草稿,前来请示。包拯看过,又添上谈月的口供,才让公孙策誊写,准备次日五更上朝参奏。
第二天,宋仁宗临朝听政。包拯出班,跪在金阶之下。仁宗一见包拯,心中大喜,知道他病体已经痊愈,急忙宣他上殿。包拯先谢过皇恩,然后高举奏折,恭恭敬敬呈给仁宗。仁宗看完奏折,又见到桃木人偶等物证,心中暗想:“难怪包卿突然患病,原来是遭人暗中陷害。”又转念一想:“庞吉身为国戚,竟做出这等小人行径,实在太不像话!”
想到这里,仁宗宣庞吉上殿,将参奏的折子掷下。庞吉见仁宗满脸怒容,赶忙捧起折子阅读,顿时脸色大变,双膝跪地,只能低头认罪。仁宗严厉斥责了他一番,念在他是皇亲国戚,从宽处罚,罚俸三年。之后,仁宗又好言安慰包拯,并让庞吉当面向包拯赔罪。庞吉不敢违抗圣旨,只能走到包拯跟前谢罪。包拯也明白庞吉是国戚,又已受罚,便不再追究。多亏仁宗从中调和,这件事才得以平息。两人再次谢恩,退朝后各自散去。
包拯因患病多日未能上朝,便在内阁处理积压的公事。这时,仁宗派太监前来传旨:“圣上在修文殿宣召包公。”包拯接旨后,跟随太监来到修文殿,向仁宗行朝拜大礼。仁宗赐座,包拯谢恩落座。仁宗说道:“卿家六日未上朝,朕感觉如失臂膀,心中烦闷不已。今日见到你,才觉得舒畅。”包拯奏道:“臣突然患病,让圣上担忧,实在担当不起。”
仁宗又问:“卿家奏折中提到的义士展昭,是个怎样的人?”包拯奏道:“此人是位侠士,臣多次承蒙他救命之恩。当初臣赶考路过金龙寺,遭凶僧陷害,多亏展昭将臣救出;后来奉旨去陈州放赈,路过天昌镇擒拿刺客项福,也是他出力;就连前日在庞吉花园破除妖法,同样是他的功劳。”
仁宗听后大喜,道:“如此看来,此人不仅对卿家有恩,武艺也十分超群!”包拯继续奏道:“若论展昭的武艺,他有三绝:第一,剑法精妙深奥;第二,袖箭百发百中;第三,他的纵跃功夫了得,真正能飞檐走壁。”仁宗听到这里,忍不住鼓掌大笑:“朕一直想选拔武艺超群之人,却未得合适人选。今日听卿家所言,此人正合朕意。他现在何处?”包拯奏道:“此人现在臣的衙内。”仁宗道:“既然如此,明日卿家带他入朝,朕要亲自去耀武楼看他展示武艺。”
包拯领旨谢恩,离开修文殿,又回到内阁处理完公事,乘轿返回开封府。到公堂落轿后,他再次处理了一些公务,然后退堂回到书房。包兴递上茶水,包拯吩咐:“请展爷来。”
不多时,展昭来到书房。包拯将仁宗的旨意详细告知:“明早你就要随我入朝,面见圣上。”展昭虽不愿在众人面前展示武艺,但包拯已奉旨,他只好谦逊几句:“只怕我技艺不精,辜负了相爷的一番好意。”两人又交谈许久,展昭才告辞离开,回到公所。公孙策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得知展昭明日要面见圣上,纷纷前来道喜,众人又聚在一起饮酒庆贺。
次日五更,包拯乘轿,展昭骑马,一同入朝等候。仁宗驾临耀武楼,满朝文武随行护驾。仁宗登上宝座后,包拯将展昭带到丹墀之下,展昭跪倒参拜。仁宗见展昭约三十岁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得体,心中十分满意,便问了问他的家乡籍贯。展昭一一清晰作答。
仁宗接着命他舞剑,展昭谢恩后走下丹墀,公孙策和四勇士早已暗中跟来,将宝剑递给他。展昭抱剑来到丹墀,向仁宗叩首,随后掖起袍襟,摆出起手式。只见寒光闪烁,一缕银光上下翻飞。起初还能看清他身随剑走,到后来便令人眼花缭乱。他的剑法中,削砍劈剁、勾挑拨刺,每一招都精妙绝伦。满朝文武和丹墀下的众人,无不暗暗称赞,四勇士更是紧张关注,见他舞到精彩之处,由衷佩服:“不愧是‘南侠’!”
展昭施展浑身解数,每一招都用心用意,舞完剑法,以怀中抱月的姿势收势,再次叩首。此时他面色如常,气息平稳,丝毫不见疲惫。
仁宗大喜,问包拯:“好剑法!难怪卿家夸奖,他的袖箭又如何试?”包拯奏道:“展昭曾说,夜间能打灭香头之火。如今是白昼,只好用较射的木牌,糊上白纸,圣上随意点三个红点,试他的袖箭,不知圣意如何?”仁宗道:“正合朕意。”
其实包拯早已吩咐人准备好木牌,执事人员将木牌呈上,仁宗验看,见上面白纸平整,毫无瑕疵,便提起朱笔,随意点了三个红点,让执事人员随展昭去,至于站立位置由展昭自己决定,因为袖箭的射程和发力,需根据个人习惯,与其他兵刃不同。
展昭领会圣意,随执事人员下了丹墀,斜走二三十步,估量仁宗能看清,便让人立稳木牌,左右人等退后。展昭在木牌前,朝着耀武楼遥拜,然后看准红点,转身向耀武楼跑去。跑出约二十步,左手一扬,右手甩出袖箭,只听木牌“啪”的一声;他停住脚步,正对木牌,又是一扬手,木牌上再次传来声响;最后,展昭摆出卧虎姿势,弓腰扭脖,从腋下推出袖箭,木牌被打得剧烈晃动。展昭随即俯身,回到丹墀下叩首。
此时,有人将木牌拿来请仁宗验看。只见三支八寸长的袖箭,都钉在红点上,最后一支更是穿透木牌。仁宗惊叹不已:“真是绝技!”
包拯又奏道:“展昭第三绝技是纵跃法,需要登高展示,而且要脱去长衣才能灵活施展。请让他登上对面五间高阁,圣上可登楼观看,这样看得真切。”仁宗道:“卿言有理。”说罢起身,刚上楼梯,便传旨:“所有大臣随朕登楼,其余人等留在楼下。”太监随即传旨。包拯领命,随仁宗缓缓登上高楼。仁宗凭栏而坐,众臣环绕左右。
展昭此时已脱去长袍,扎束停当。赵虎不知从哪里端来一杯酒,说:“大哥喝一杯,助助兴,提提气!”展昭接过一饮而尽。赵虎还想再斟,展昭已走出数步。赵虎自己悄悄喝了三杯,踮着脚朝对面高阁张望。
展昭来到阁楼下,转身向耀武楼叩拜,然后在平地上小步移动,徘徊片刻。突然,他身子一缩,腰背一躬,“嗖”的一声,如云中飞燕般轻盈地跃上高阁。仁宗惊喜地说:“卿等看,他怎么转眼间就上去了?”众臣纷纷赞叹。
展昭为展示本领,走到阁柱旁,双手抱住柱子,身体一飘,双腿翻飞,“嗤嗤”几声,顺着柱子倒爬而上。到了柁头处,左手把住,左腿盘在柱上,挺直身子,右手扬起,做出探海姿势。仁宗见状,连声叫好,群臣和楼下众人也纷纷喝彩。
接着,展昭右手抓住椽头,身体飞速旋转,众人见状无不心惊。他随即换左手抓椽头,脚尖蹬住檀方,双手交替,两脚挪动,在阁上从东串到西,又从西串到东。串到中间时,他突然蜷起双脚,一个翻身,脚跟稳稳落在瓦上,动作干净利落。
仁宗看到此处,忍不住惊叹:“奇哉!奇哉!这哪里是人,分明是朕的御猫!”在高处的展昭听见此言,立刻在房上向仁宗叩首。众人既为他的精彩表现高兴,又暗暗为他捏着一把汗。只因仁宗随口说出“御猫”二字,从此展昭便得了这个绰号,人人都称他为“御猫”。这个绰号传开后,引出了许多英雄豪杰的故事,也为日后平定襄阳之事埋下伏笔,这便是后话了。
当天,宋仁宗亲自观看展昭展示三项绝技后,起驾回宫,随即下旨:“封展昭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仍在开封府任职。”包拯带着展昭面向皇宫方向,跪地叩头谢恩。
一切礼仪完毕,一行人返回开封府。包拯进了书房,马上让包兴准备好四品武官的服饰送给展昭。展昭换上新衣,跟着包兴来到书房,要向包拯行大礼。包拯坚决不肯受全礼,两人互相谦让许久,最终包拯只受了半礼。展昭又让包兴到内宅,代自己向包拯夫人请安,说展昭要给夫人磕头。
过了好一会儿,包兴回来传话:“夫人说,老爷多次承蒙展老爷搭救,实在感激不尽。日后还盼展老爷多帮衬相爷。给展老爷道喜,这礼实在不敢当。”展昭恭恭敬敬,连连称是。包拯又叮嘱他:“明早穿上正式官服上朝,我替你向皇上谢恩。”展昭道谢:“卑职一定照办。”说完,便退到外面的公所。
公孙策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都纷纷上前祝贺。众人互相谦让一番后坐下,没多久,一桌丰盛的酒菜就摆了上来,这是大家特意为展昭庆贺的。公孙策作为代表,要给展昭斟酒、安排上座。展昭连忙推辞:“咱们都是知己兄弟,这样客气,就是把我当外人了。”众人见他这么说,便商议一起敬他三杯。展昭接过酒一饮而尽,向大家道谢后,与众人一同就座。
喝酒时,大家又聊起当天展昭试艺的精彩表现,纷纷赞不绝口。展昭则再三谦虚,丝毫没有自满的样子,这让众人对他愈发佩服。
正喝得高兴,包兴走了进来,众人连忙让座。包兴说:“实在没法陪各位,相爷让我来请公孙先生。”大家忙问是什么事,包兴解释道:“刚才老爷进内宅吃饭,出来后就去了书房,吩咐请公孙先生,具体什么事我也不清楚。”公孙策只好向众人告辞,跟着包兴往书房去了。
公孙策离开后,大家都感到纳闷,猜不出包拯找他到底有什么事。过了一会儿,公孙策回来了,众人赶忙询问:“相爷叫你去,说了什么?”公孙策回答:“也没别的事,一是要给展大哥写谢恩的奏折;二是因为皇上在修文殿召见时说,几天不见相爷就像失去了臂膀。相爷由此想到,国家选拔人才至关重要。再加上太后回宫是大庆之事,应该增设一次科举,为国家广纳贤才,所以让我起草个奏折的草稿,请皇上开恩科。”
展昭说:“这确实是件大好事。既然如此,咱们赶紧吃饭,别耽误了公孙贤弟办事。”公孙策说:“写个奏折草稿不难,不用这么着急。”展昭却说:“话虽如此,但相爷既然吩咐了,肯定是急着要看。咱们以后相处的日子还长,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公孙策觉得展昭说得在理,便让人上饭。
众人吃完饭,离开酒席,各自坐下喝茶。公孙策趁机回到自己房间,稍作思考,便提笔一挥而就,把奏折草稿交给包兴,让他拿给包拯过目。包拯看过觉得没问题,公孙策立刻工整地誊写好,准备第二天上朝时呈递。
第二天五更天,包拯带着展昭来到朝房,等待谢恩。其他官员看到展昭,都忍不住小声议论、称赞。再看展昭身着崭新的四品武官官服,更显得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让人既羡慕又敬畏。
等宋仁宗上朝后,展昭完成谢恩仪式,包拯随即递上请求增设恩科的奏章。仁宗看完十分高兴,朱笔批示同意,将奏章发到内阁。内阁立刻抄录副本,下发到全国各地。文书一到,各地都知道了朝廷要开恩科选拔人才的消息。
后续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