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董,我们不能就研发这一条吧?”沈万三微微皱眉,眼中满是疑惑,看向顾子奕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探寻。在他看来,仅专注于单一研发路线,风险未免过高,而且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需要多维度的布局。
“当然不是了,这是一条主线,我再给你说说第二条技术路线。”顾子奕脸上浮现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似乎早就料到沈万三会有此疑问。他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网络传输发展路线图。
“沈院,你看啊,网络传输技术在整个通讯产业里,那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好比人体的血管,连接着各个器官,保障着信息的顺畅流通。”顾子奕一边说着,一边用粉笔在“网络传输发展路线图”下面画了一条长长的横线,强调着它的重要性。
“咱们先从最基础的拨号上网说起。现在很多家庭和企业上网,靠的就是调制解调器拨号连接网络。这种方式虽然能实现简单的网络接入,但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就像蜗牛在爬。打开一个网页,得等上老半天,图片加载也断断续续的。但它毕竟是网络走进大众生活的第一步,是我们迈向高速网络时代的起点。”顾子奕在黑板上写下“拨号上网”,并在旁边标注了“速度慢”“稳定性差”等缺点。
“紧接着,就是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相比拨号上网,它有了一定的进步,可以同时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等多种信息,而且速度也有所提升。不过,它的带宽还是有限,对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和复杂的网络应用,依旧力不从心。”顾子奕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更新着相关信息,将ISdN的特点和局限性清晰地呈现出来。
“再往后,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闪亮登场。这可是网络传输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能利用现有的电话线,为用户提供高速的网络接入。下行速度比ISdN快了好几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网页浏览、在线视频观看等需求。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它的‘非对称’特性,决定了上传速度远远低于下载速度,对于一些需要大量上传数据的应用,比如视频直播、云存储等,就不太适用了。”说到这里,顾子奕停顿了一下,看向沈万三,确认他是否理解。
沈万三点点头,目光紧紧盯着黑板,若有所思地说:“顾董,这确实是网络传输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AdSL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上网体验,但要满足未来更复杂的网络需求,还得继续探索。”
“没错,沈院。所以,接下来就是以太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以太网以其高速、稳定的特点,在企业网络和局域网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它通过网线连接设备,能提供百兆甚至千兆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员工们可以在局域网内快速共享文件、协同办公,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顾子奕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绘制了一个简单的以太网拓扑图,帮助沈万三更好地理解。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候,无线局域网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iFi,应运而生。wiFi让人们摆脱了网线的束缚,只要在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就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从最初的802.11b,到后来的802.11g、802.11n,再到现在的802.11ac,wiFi的传输速度不断提升,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今,在商场、学校、咖啡馆等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到wiFi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顾子奕详细地介绍着wiFi技术的发展历程,黑板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但这还不是终点,沈院。我们的目光要放得更远,看向未来的5G网络。5G网络的出现,将彻底颠覆我们对网络传输的认知。它的传输速度极快,理论峰值速率可达20Gbps,是4G网络的数十倍。这意味着什么呢?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可能只需要几秒钟;实时高清视频通话,画面将无比流畅,几乎没有延迟。而且,5G网络的低延迟特性,对于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新兴应用来说,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医生可以通过5G网络,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精准地为患者进行手术,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顾子奕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5G时代的美好景象。
“顾董,不得不说,您对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得非常精准。从拨号上网到5G网络,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见证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但研发这些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投入,而且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如此之快,我们如何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呢?”沈万三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顾子奕微微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沈院,你说得很对。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我们要提前布局,组建专业的研发团对,加大研发投入,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外部的科研力量,提升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另外,在产品推广方面,我们要找准市场定位,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推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传输技术的赛道上,稳步前行,引领行业发展。”顾子奕身为重生者,本以为知晓未来走向,应对诸事会轻松许多。可此刻,面对沈万三这样实打实的技术大拿,他才惊觉,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沈万三对技术细节的钻研、对研发难点的敏锐洞察,让顾子奕不得不时刻绷紧神经。在讨论网络传输发展路线图时,沈万三提出的诸多专业问题,涉及到材料、算法、信号处理等多个复杂领域,每一个都需要精准且深入的解答。
顾子奕虽有前世记忆作为依仗,但要将那些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当下可实操、可落地的方案,着实烧脑。他必须在脑海中快速梳理信息,结合当下的技术水平和资源状况,给出合理回应。每一次对话,都像是一场高难度的思维挑战,既要展现出对前沿技术的深刻理解,又得兼顾现实研发的可行性,稍有差池,便可能在沈万三面前露出破绽,这令顾子奕压力倍增,大脑一刻不停地高速运转着 。
两人又围绕着网络传输技术路线图的具体实施细节,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从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到市场推广的策略,从人才培养的计划,到资金投入的预算,每一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不断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创意。会议室里,灯光依旧明亮,黑板上的字迹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们对未来网络传输技术发展的无限憧憬和坚定决心。他们深知,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通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