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年八月初十,东厂的加急奏报悄然呈放在乾清宫的御案之上。奏章里,关于松浦兴信私自铸造火器的证据被用朱砂醒目地圈注出来:五岛列岛的地窖中,囤积着上万斤的硫矿,那锻冶场里,炭火映照下的铜牌上,清晰地刻着“大明匠籍”字样。朱厚照看到这些,怒从心头起,猛地拂袖,将奏报扔在一旁,抓起桌上的神锐铳顺势划过《倭患十策》,他声色俱厉地喝道:“着李承勋即刻整备神锐铳营,福船高悬‘工器明威’大旗,朕定要让松浦氏知道,大明海疆,容不得他们烧杀抢掠!”
三日后,拂晓时分,东海之上波谲云诡。厚重的云层在天边翻涌,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危机。李承勋屹立在旗舰“破浪号”的甲板上,极目远眺,五岛列岛的渔火在晨雾中明灭闪烁,宛如鬼火般神秘。他袖口的验铁符被海风轻轻拂动,发出清脆而泠然的声响,好似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奏响前奏。牛二虎赤裸着上身,雄踞在船头,手中的镗床刻刀在神锐铳的枪管上熟练地游走。随着最后一道缠距完工,他朝着准星啐了一口唾沫,恶狠狠地骂道:“狗日的倭寇,爷爷的铅弹早就等着喂你们了!”
“开炮!”李承勋猛地振袖,挥动手中的银印,那银印重重地落在舱板上,发出如裂石般的声响,仿佛是向敌人宣战的最强音。
此时,王希正身着的青衫已被鲜血浸湿,他在了望台上,将《工器要览》中的“紫微阵”图与《工器汇典》里“离卦九三”的参数仔细并置在一起,然后用算珠链有节奏地敲击着节拍。刹那间,神锐铳阵列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灵动地旋转变换,迅速组成了“三才五行铳阵”。只见火舌吞吐的频率陡然加快,整个铳阵的射速竟一下子提升了三成。
紧接着,三千门神锐铳齐声怒吼,火舌喷吐,铅弹裹挟着硫磺燃烧产生的烈焰,如狂风暴雨般射向敌人,瞬间洞穿了敌方的了望塔。松浦军见状,急忙想要操起火绳枪反击,可就在这时,他们惊恐地发现,明军福船的甲板突然洞开,七十二架“神火飞鸦”如鬼魅般破雾而来。这些“神火飞鸦”嘴中所衔的并非寻常火药,而是陈大锤精心秘制的“磁石爆弹”。爆弹触地的瞬间,五岛列岛的地磁骤然发生巨变,只见千百把武士刀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纷纷挣脱鞘口,如群蜂振翅般腾空飞旋。刀柄上的“菊纹”与明军的铁砂在飓风中激烈碰撞,迸发出一道道青紫色的电弧,将半边海天照得如同白昼。
“随吾登岸!”牛二虎大喝一声,甩掉算珠链,背负着改良后的神锐铳,踏上了“冰橇铳车”。磁石滑板擦过礁石,溅起的蓝焰中,竟跳跃着丁香状的火花。陈大锤趁此机会,迅速抛出改良棉种,种子遇热瞬间燃烧,在倭寇阵中如绚丽的花朵般绽开带硫磺香气的火莲。每一朵火莲爆开时,都发出如算珠落盘般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对倭寇的无情嘲笑。
牛二虎扣动扳机的那一刻,准星上的牛骨映出松浦兴信那狰狞的模样——他正挥舞着武士刀,凶狠地劈向一名无辜的民妇。牛二虎心中默念:“七寸九分白虎啸,三分刀影破贪狼。”神奇的是,手中神锐铳蜂窝散热器的转速竟与海上朔望潮的节奏同步,准星上凝结的盐雾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拂去,视野刹那间变得清明无比。
“贼子休狂!”伴随着一声怒吼,铅弹破风而出,精准地洞穿了松浦兴信的肩胛,巨大的冲击力将他牢牢钉在了锻冶场的“大明农具”木牌之上。木牌碎裂之处,《永乐年赐琉球国》的标识显露出来,“赐琉球国”四字被鲜血浸透,模糊得如同鬼泣,仿佛在诉说着倭寇在现实面前的不堪一击。
申时三刻,五岛列岛的制高点上,一面染着鲜血的“明”字大旗高高扬起。李承勋脚踏松浦氏的祖坟,将“片板不得下海”的祖训拓片重重地覆在松浦兴信的额头上,冷笑道:“尔等妄图私自仿制,却怎知神锐铳‘离卦九三’的精妙之处,那可是天工与人文相互参透的结晶!”说罢,他从容地抽出算盘拿在手中,每一颗珠粒上都清晰地刻着倭寇头颅留下的凹痕,那是这场战斗的残酷见证。
在接下来的七日之内,明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将松浦氏的十七座锻冶场尽数摧毁。三万斤废铁被重新熔铸,打造成犁头,分赐给朝鲜、琉球的匠人。当最后一座日式箭楼在火海中化为灰烬时,泉州商船队已缓缓抵达五岛海湾。船头悬挂的“归民商站”灯笼璀璨夺目,舱中所载不止刀兵,还有“工器监造”的铁锅、算珠以及改良棉种。这意味着,长崎港那充满铜臭的旧秩序,终将被大明火器的光芒、算珠的声音所彻底取代。
捷报传至京城之日,朱厚照在奉天门高悬松浦兴信的佩刀。刀身上原本刻着的“物哀”二字,已被熔铁完全覆盖,取而代之的是新刻的“万胜”二字,在阳光下闪耀着如烈日般的光芒。杨廷和看到刀上硫磺凝结的痕迹,忽然听到午门外传来算珠与火铳交织的和鸣声——原来是神机营正在演练“犁庭阵”。每一声铳响都与《礼记》的节拍完美契合,相较于古乐,更增添了几分铿锵有力的气势。
“陛下,归民商站的首笔税银已到。”张忠手捧黄册,恭敬地奏报,“松浦氏的硫矿脉,如今已在我大明旗帜的掌控之下。”
朱厚照听闻,缓缓打开酒坛,将酒水倾洒在《皇明祖训》之上,酒水冲开了片板上“不许入海”的“不”字。他神色威严,目光扫过殿外新铸的铜风铃,说道:“传谕李承勋,让他在五岛广泛种植‘神火丁香’。倘若日后再有倭寇胆敢生乱——”皇帝的衣袖轻轻拂过酒渍,“当将他们的骨头化为算珠,让东海的每一朵浪花,都传颂着大明算术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