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他只好去了。
没多久,他到了奉天殿外面。
不光是他,连老大朱高炽也赶来了。
“老大,你怎么也来了?”朱高烨问。
“还不是老爹的意思,要不是这样,我才不来呢,看来这次事情闹大了。”朱高炽叹了口气。
他一脸无可奈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因为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又是首次恩科,而且老爹还特别看重。
现在出了这种事。
所以不管怎么样,现在必须得有个说法,他们也得商量下怎么处理。
“这事我不知道,要是老爹问起,你就自己想办法回吧!”朱高烨当场就说。
朱高炽嘴角抽了一下。
“我说老四,你还是个人吗?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别把所有事都推给我,再说你现在可是太子!”朱高炽说。
“你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你也管事很久了,更有经验!”朱高炽心里想,“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两人正聊着,
很快到了奉天殿。
一进去,就看见老爹站在那里。
他们很快进了奉天殿。
朱棣正看着他们。
老爹的脸色好多了。
这次的事差点气死他。
这个该死的解缙!
朱棣万万没想到这家伙这么不靠谱。
还弄出这么大乌龙。
这不是说他当年镇守北平,现在当了皇帝,就忘了自己的北方背景,开始嫌弃北方人了吗?
老爹现在很生气,真的很生气。
这次科举被这个蠢货搞砸了。
所以朱棣现在很生气。
但他明白,得赶紧想办法解决,不然北方的才子会一直闹。
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所以老大朱高炽和朱高烨都来到大殿,眼睛都盯着老爹看。
尤其是朱高炽,心里有点发虚。
虽然这事跟他没关系,但老爹的脸色让他心神不宁。
“事情已经发生了,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老爹开口问。
他看了看面前这两个儿子。
“解缙这事搞砸了科举,你们怎么看?”朱棣问。
“我想父皇心里有主意了,我们就听父皇的安排就行。”朱高烨笑着说。
“儿臣也是这么想的!”
朱高炽眨眨眼,点点头。
“胡说!!”
老爹一听这话,马上又发火了。
他那张脸都黑了。
朱棣看着两个儿子,烦了,“行了行了,别绕弯子了。科举出了问题,北方才子闹得很凶,得解决好。”
朱高炽一听,赶紧把责任推给弟弟朱高烨,“老四,你是太子,这事你得想办法。”
朱高烨笑了笑,“确实麻烦,都是解缙惹的事,前几天还乱说话呢。”
朱棣冷声道:“他已经关诏狱了,不久就会被五马分尸!”
朱高炽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解缙是他找来的,现在出了事,真不知如何开口。
朱棣强调:“无论如何要处理好,否则北方才子更难安置。”众人互相看看,这任务不好完成。
最后,朱高烨主动站出,“让我来办吧,建议重开科举。”
朱棣点点头,“交给你了,别让我失望。”
朱高烨信心满满,“您放心,我不是解缙。”
朱高炽在一旁嘀咕:“真的要重开科举?”
朱高烨答道:“这是最好办法,不然北方才子不会服气。”
朱高炽思考后也只能点头,因为不这样不行,解缙搞得那事确实太糟糕,全是南方人,谁能接受?
于是两人离开,朱高炽也默认了弟弟的做法。
朱高烨回到燕王府后,立刻着手准备恢复科举的事情。解缙闹出的笑话让大家都很不愉快,所以这件事必须尽快解决。
恢复科举的消息很快传开,北方的才子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愤怒了。这也很正常,毕竟之前生气是因为觉得不公平——三十个录取名额全是南方人,北方人自然不服气。如果重新考试,大家心里会好受些。
“这次一定要认真对待。”朱高烨平静地说,同时重新选了十位考官。这些考官是他精心挑选的,比如杨士奇和杨浦都在其中。杨士奇上次帮过他的忙,所以他比较欣赏杨士奇。这次的重任基本都交给这些人负责监督。
这次科举比上一次更严格,一共持续了五天。那个叫于谦的人再次引起杨士奇的注意。他在答卷上写出了民众的心声,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安定国家的计划,这让杨士奇更加好奇他是何方神圣。
如果说第一次考试时于谦的表现就让杨士奇有些动摇,那么这次考试,他的表现比上次更加出色!杨士奇愈发想知道,这个于谦究竟有何背景。
由于这次科举比上次严格得多,最终只有三十五人通过,其中一半是北方人。南方人这次也参加了,因此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结果。
当然,科举考试还有前三名这种重要排名呢。这次考试分成了三个等级:一甲、二甲、三甲。能进这三甲的才是真正的顶尖人才。
这次考试的要求非常苛刻,只有进入三甲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国家栋梁,而且官职会越来越高。而其他三十五人想升官发财,则完全要看自己的能力了。
在这三甲之中,于谦得了第一名,另外两个分别是曹斌和杨伦。三人都是佼佼者,但如果非要分个高下,那肯定是于谦最厉害。他的文章堪称一流,两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这让杨士奇越发对这个于谦产生了兴趣。
“这是完整的名单,这次绝对不会再有问题了!”杨士奇将名单递给朱高烨。外面的榜单已经贴出来了,这是备用名单,也是给朱高烨看的。朱高烨没有看名单,只是看了看杨士奇。
朱高烨皱眉问了一句:\"这次应该没问题了吧?\"
杨士奇一听这话,立刻跪下,双手捧着名单:\"这份名单绝无差错,我用脑袋担保!\"
朱高烨听完笑了,扶起杨士奇:\"既然杨大人如此自信,我还追究什么?\"
杨士奇一听又慌了,忙再次跪下:\"臣不敢!\"
朱高烨摆摆手:\"行了,先让我瞧瞧名单再说。\"
看过名单后,朱高烨点点头:\"不错,既然是这样,就把名单给老爷子送过去吧,科举的事要全告诉他,包括三甲的情况。\"
\"好!\"杨士奇点头答应。
他小心地捧着名单走到奉天殿,亲自递交。门口的小太监听他保证名单没错后,便进去通报。
朱棣听后笑了:\"杨士奇亲自送来,看来这次是真认真了。\"
\"让他进来。\"
杨士奇轻声走进来,将名单递给朱棣。皇帝仔细查看后,满意地点点头。
\"做得很好,今日你功劳不小,待会有重赏!\"
朱棣的目光落在三甲名单上,对杨士奇说:\"什么叫三甲?朕没听说过。\"
杨士奇解释:\"这是太子新定的规矩,三十五位才子里,三甲是最出众的。\"
朱棣饶有兴趣地细看,目光在曹斌和杨伦的名字上停顿。然而,很快他的眼神定住了。
因为他在名单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于谦。
没错,就是那个于谦。
朱棣想起见过此人,沉稳冷静,果然非同一般。看到于谦名列榜首,朱棣不禁感叹:\"于谦很厉害,朕知道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杨士奇在一旁也暗暗舒了一口气,看来事情并未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对这个于谦也充满好奇,毕竟连皇帝都对他赞赏有加。
朱棣肯定觉得于谦是个很厉害的角色,所以他也很期待见到这个年轻人。他觉得于谦可能是太子的人。
杨士奇听了这话,立刻明白过来,难怪于谦这么出色。他心里想着,果然如此,也只有太子能有这样的人才。
朱棣扫视了一圈那些新晋才子,特别是三甲中的佼佼者。杨士奇却还站在原地不动。
\"今天不给你们管饭了,你还不走?\"朱棣斜着眼睛说了一句。
杨士奇连忙行礼告退,慢慢出了奉天殿。朱棣独自看着名单,越看越生气,特别是想到于谦的事情。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让太子来主持科举,也不至于出这么多乱子!\"朱棣语气带着不满。
想到解缙,他就更生气了,脸黑了好一阵。旁边的小太监赶紧劝说,皇上息怒,事情已经过去了,解缙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朱棣这才好一些。新的榜单很快就出来了,南北的人都很惊讶,这次确实挺公平,北方人和南方人都有上榜的机会。
不像之前那次,基本全是南方人上榜。而这次太子的安排,让大家都很满意,中榜的人都高兴得欢呼。
人们开始讨论这次科举,焦点自然在太子身上。有人说这次是太子主持的,真是个了不起的人。还有人说太子刚当上太子就杀了上百个官员。
\"那些官员该杀,听说都是贪官,搜刮了无数民脂民膏。\"有人说。
\"对,太子杀得好!我们也应该为国家效力,我中榜了,以后要做个清廉的好官!\"
\"不过这次三甲的人才是真的厉害!\"
没错,都说谁呢?那头名于谦,文章写得真是一流,这次考试直接拿了满分!
“还有曹斌和杨伦也不错!”
“是,确实不错。”
众才子七嘴八舌地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