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让阿鲁台他们停止撤退,这是完全可行的!即使阿鲁台再谨慎,一旦双方交战,尽管明军只有两万人,但只要能拖住鞑靼,就有可能吸引阿鲁台暂时停下逃跑的步伐。
毕竟,谁也不想一直像落荒而逃一样活着。
直接回去太冒险,可能会中计,所以他必定会非常小心。
然而,假如瓦剌军停止撤退,转而观察局势,找准机会从背后偷袭明军,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是瓦剌军真的这么做了,咱们再悄悄派兵跟踪他们,先前的僵局不就打破了吗?
不过,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事可不能白干。
朱瞻培带着两万人在那里跟鞑靼纠缠,时间久了,客场作战的他们肯定吃亏。
如果我们去追瓦剌军,而不去支援朱瞻培,那这两万人可能就要牺牲。
但是,要执行这个计划,真不能去帮朱瞻培。
为什么?因为一去支援,战场局势就会逆转,明军就会占据优势。
那个阿鲁台很精明,他绝不会主动进攻,反而担心明军迅速解决鞑靼问题,所以还是会逃跑。
这样一想,大家都沉默了。
朱棣目光一冷,什么都没说,只是挥了挥手,“你们先退下吧,再看看情况。”
“是!”
众将领弯腰行礼后退出。
经过这件事,无论是哪一方的将领,只要想起朱瞻培,心情就复杂得很。
这时,天已大亮!
朱瞻培率领明军直接逼近鞑靼边境!
“将军,咱们要不要主动出击?”
朱瞻培看了看天色,思考了一会,“等天全亮了,鞑靼那边还没动静,我们就开战!”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已经让所有人做好进攻准备了,炮火也都备好,炮口直指鞑靼!
时间慢慢流逝,天完全亮了!
朱瞻培站在大军中央,他所处的位置略高,整个战局一览无余。
他抬头看了看天,然后“嗖”
的一声拔出长刀!
“进攻!”
鞑靼那边没派使者来,反而把更多兵调到边界上。
其实朱瞻基根本就没指望他们答应。
这样的条件,除非鞑靼实在没办法了,不然怎么可能同意?他就是想跟鞑靼开战。
之前徐副将说他故意惹怒脱脱不花,还真是没错。
随着朱瞻基一声令下,炮火轰隆隆响起!一颗颗炮弹嗖嗖飞向鞑靼,落地就爆炸!
明军营地前,大炮一字排开,炮口对准鞑靼,炮管不断冒烟,因为炮弹发射后炮管被烧得滚烫。
炮弹在鞑靼那边炸开,鞑靼士兵顿时乱作一团。
他们知道这场仗不好打,昨晚就做了准备,但明军的炮弹一落下来,全军还是慌了。
朱瞻基清楚鞑靼边疆的状况。
一颗颗炮弹夺走了无数鞑靼士兵的生命,战场上浓烟滚滚。
大炮声震耳欲聋,仿佛在为生命倒计时,每响一次就有许多人丧命。
鞑靼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即使拼尽全力想重整混乱的队伍,也为时已晚。
明军的炮弹一落,鞑靼军就乱了阵脚。
从那一刻起,明军完全控制了战场局势。
炮声一停,大明士兵立刻拔出长刀,朝鞑靼边境冲去,两军正面交锋。
明军有序地冲入鞑靼士兵中,按命令排好阵型,并且不时调整位置。
鞑靼军实力本就不如明军,再加上两万先锋军中有不少带火器的士兵,这让鞑靼军更加难以招架。
朱瞻基板着脸看完战况,径直走到战鼓旁,拿起鼓槌重重敲击。\"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
激昂的鼓声震天动地,正在厮杀的明军将士听见,瞬间斗志昂扬。
战场上击鼓是有讲究的。
到处都是喊杀声、惨叫声,乱成一锅粥,声音稍小都听不清,只能大声吼。
所以战斗一开始,前方拼杀的士兵要靠将领下令,逐级传达,直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但如果要在后方军营向前线传令怎么办?
派人送固然可以,但太慢还容易出问题。
战场上刀枪无眼,或许命令还没送到,传令者就已经倒下了。
于是打仗时最快的方式就是用旗帜和鼓声传令。
战鼓敲得又急又快,每一记都像是敲在心上,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陈副将率军冲锋,徐副将则留守后方。
披挂整齐的副将擦了把脸上的血,目光坚毅无比,手中大刀一扬,又解决了一个敌人。
明军将士们挥舞兵刃直扑敌阵,耳边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和血肉模糊的惨烈场景让他们斗志昂扬。
有人一刀刺向敌人要害,有人格挡对方攻击,甚至还有人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
总的来说,这场战斗明军占据绝对优势。
战鼓渐渐停止,激战结束,夜幕降临。
朱瞻培依旧站在战鼓旁,双眼瞪得滚圆,紧紧盯着远处的战场,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一仗,明军打得酣畅淋漓!
鞑靼军只能狼狈撤退。
这时,军营里到处洋溢着欢腾的呼喊声。
朱瞻培也露出了笑容,这是他首次带兵作战,取得胜利无疑会在士兵心中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如今,他屹立于两万大军中央,眼神如炬,似照亮前路,即便置身于血雨腥风之中依然镇定自若。
尤其当他擂响战鼓时,这举动让两万将士对他刮目相看。
刚进帐篷,熟悉的声音便从系统传来:
“恭喜主人,与模板融合加深,获得帝王气质以及天命光环。”
声音刚落,朱瞻培顿时感觉体内似有异样波动。
虽仅是一瞬,但他确信自己有所变化!
无论如何,这都算好事,再说“帝王气质”
“天命之子”这类称呼简直就是为皇帝量身打造!
战场上大获全胜,杀神模板再次强化,并且获得了丰厚回报,朱瞻培脸上笑意愈发浓厚。
虽然今日明军占优,但仅两万人马,面对的是整个鞑靼部族。
历史上虽有不少以弱胜强的例子,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何况他们的对手是整个鞑靼。
两万人确实太少了。
说实话,人手不足确实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但在朱瞻培看来,这点完全不成问题。
两万人固然不足以一口吞下鞑靼,但这未必是坏事。
因为,鞑靼目前并非他的主要目标!
毕竟几十年后,真正威胁京城的不是他们!
“传令,召集诸位将军商议。”
朱瞻培在主座坐下后说道。
明日作战计划还需向诸位将领交代清楚。
没多久,随朱瞻培来到鞑靼的将领们都到了,一个个精神焕发,情绪高涨。
朱瞻培看了看众人,嘴角微扬:“诸位今日辛苦了。”
“不敢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众人急忙回话。
相较于起初,他们现在对朱瞻培愈加钦佩。
虽然朱瞻培年纪轻轻,但行事沉稳老练,远超同龄人。
朱瞻基不仅气势汹汹,众人也能明显感觉到,他一直在掌控着整个局势。
这种能力,已经足够让手下对他另眼相看了。
而且这次,人们总觉得自己被他的某种气质吸引,似乎有股力量促使他们愿意臣服,却说不清原因。\"今天把各位找来,主要是想商讨下明天的战斗。”
虽然朱瞻基心中已有打算,但他还是要听听大家的意见,或者说是让大家知道一声。
最终的结果如何是一回事,让众人参与讨论则是另一回事。
这个时候,既是展现领导才能的好机会,也是拉近与下属关系的重要时刻。\"将军,从今日的情形看,我们无疑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些鞑靼兵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只要保持现在的状态,打败鞑靼只是时间问题。”
“我认为应该趁势追击,一举将鞑靼消灭!”
“话虽如此,但我们今天虽然大胜,可我们只有两万兵力,与鞑靼相比,在数量上还是处于劣势。”
“没错,我们现在无法立刻解决鞑靼。
若战事拖延太久,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利。
到时候补给跟不上,优势就会倒向鞑靼那边。”
“我觉得可以向皇帝请示,多调些兵力过来,我们一鼓作气,彻底消灭鞑靼!”
想想看,按照现在的势头,即便攻入鞑靼腹地,占领大片土地也不是难事。
问题是,我们人手不足,做不到。
就算占了鞑靼的土地,也没人守得住。
如果再分兵去守,那就更不够用了。
听到这里,
朱瞻基立即皱眉摇头说道:“不能向皇帝求援,更不能让皇帝派兵过来。”
这句话一出口,所有的将领都愣住了。\"请问将军,为何如此?”
“要是皇帝能派兵过来,我们不是能更快战胜鞑靼吗?”
“对呀,就凭我们这两万人,虽然目前占据优势,但这优势未必能长久保持。
说不定最后我们会和鞑靼陷入僵持。”
众人开始议论纷纷。
朱瞻基环视了一圈将领,没有详细解释,只说:“若是让皇帝派兵过来,弊大于利。”
“明天继续进攻,大家都做好准备。”
说完,
看到很多人依然一脸疑惑,朱瞻基站起身,严肃地说:“这件事我自有安排,到时候你们自然会明白。”
“现在,都听我的命令!”
朱瞻基的最后一句话,说得格外坚定!
刹那间,
几乎所有人都心头一震,不由自主地低下头!随后,竟有人直接跪下,齐声喊道:
“我们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