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培看到人群里有人偷笑,一眼认出是徐副将。
他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家伙太滑头了!
随着整齐的呼喊声,越来越多的人走出营帐。
有人看朱瞻培,有人看脱脱不花,心里都很震撼。
鞑靼人发自内心地给朱瞻培磕头,这种事历史上从未有过!
连朱棣都走出来,看着这场景,笑得合不拢嘴。\"瞻培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爱面子!”
朱棣哈哈大笑,转头对着身边的大太监,满脸自豪。
朱瞻培挥着手,一遍遍喊话,却压不住其他人。
他只能无奈地摇头,由着他们喊一阵子发泄情绪。
朱瞻基听见外面闹腾出来,脸上的表情复杂得很。
他既为朱瞻培骄傲,又有点不服气。
朱瞻培都做到这份上了,他这个当哥的还一事无成。
朱瞻基想到这里,低下头,慢慢回了营帐,看起来心情不太好。
另一边,朱高煦正跟朱高燧说话,听见动静,自然也瞧见了那万人大跪的场景。
朱高燧表情很平静,好像早料到这结局。
可朱高煦就不一样了!
他脸一下子黑下来,攥紧拳头,冲进营帐想砸东西出气,最后却无奈放下。\"不行!绝不能让他一直得意!”
“一个小孩子,凭什么这么嚣张?”
朱高煦越想越恼火,看着人群,脸色忽明忽暗。
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持续很久才停下。
朱瞻培笑着让鞑靼兵起身,自己也离开了鞑靼地界。
再待下去说不定又生事端。
回到军营后,朱瞻培的脸色变了……
营中不知何时有了新传言。\"听说没?外面鞑靼人都喊五皇孙呢!你们知道不?现在在鞑靼心中,五皇孙可是大明军神,无敌的!”
“哼!你才听这消息?我听说五皇孙不灭鞑靼,因鞑靼都成他的人了!日后若他跟大皇孙争太子位败了,立马回草原借鞑靼反叛朝廷!”
“!真有这事?我觉得五皇孙不像这种人。”
“你懂什么?五皇孙什么样你清楚?瓦剌都能灭,如今只剩鞑靼,他要灭多容易,可他没干。
你不明白吗?他是故意留着鞑靼!”
底下将士争论不休,都没发现朱瞻培铁青着脸站在身后。
朱瞻培回头看了亲卫一眼,两个亲卫立即明白,立刻冲过去!下一瞬!
正聊天的俩将士全被推到朱瞻培面前。
朱瞻培脸色阴沉,直盯那个传谣的,冷声问:
“谁让你这么说的!”
同样是巡营,朱瞻基可能一声不吭,但朱瞻培不一样,有火就发泄!同样的话,在另一处响起。
朱高煦到朱棣龙帐前被侍卫拦下。
他恭敬作揖道:“父皇,孩儿求见!”
朱棣坐营帐里,挥挥手,还是让儿子朱高煦进来。
朱高煦一脸严肃走进来,目光紧锁朱棣。\"父皇,我刚才巡营时听了几句闲话,怕这些话对咱们不利,已派人仔细查了。”
朱高煦说。
朱棣不在意,随意摆摆手:“什么闲话?大战当前,谁还有空传闲话?”
朱高煦点头答应,说:“军营里的士兵们一直在讨论,都说五皇孙朱瞻培没彻底剿灭鞑靼部落,是想给将来和皇太孙朱瞻基争斗留条后路。
就算以后失败了,也能回草原联合鞑靼部翻身再来。”
朱高煦说完低头不语,显得很恭敬。
朱棣听后立刻坐正身子,一脸愤怒:“谁在胡说八道!”
“您让朱高燧进来查查这事吧,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说闲话!”
朱棣生气地说。
如果这话传开,朱瞻基和朱瞻培的关系肯定会变得很差。
本来人们都盯着汉王朱高煦和太子之争,现在恐怕要转到皇太孙和五皇孙之争上了。
朱棣知道有人在背后搞鬼,看着朱高煦的脸色变幻不定。
忽然,朱棣笑了下,像是明白了什么。
他说:“算了,这事别再追究了。
如果军营里还有人议论,直接抓起来打板子!”
朱高煦一听,愣住了。
他本以为朱棣会像查增税事件那样深入调查,没想到朱棣竟如此轻易放过。
朱棣察觉到朱高煦的想法,冷笑道:“怎么?你还想说什么?是不是不服气?”
朱高煦吓得赶紧跪下磕头:“父皇误会了,孩儿不敢不服气,只是觉得对瞻培不公平。
要是主使的人不查出来,对瞻培实在太不公平了!”
朱棣哼了一声:“不公平?我说了,到此为止!”
朱棣的话让朱高煦哑口无言。
他原以为朱棣会彻底查清,没想到朱棣就这么放过了,还打算冷处理,谁提这事就打板子。
这样没几天谣言就自己消散了。
朱高煦叹了口气:“儿臣这就去传令。”
朱棣笑了笑,又说:“出去顺便叫瞻基来,看他听到这个消息会有多担心,我得好好问问。”
朱高煦一听,嘴巴张得老大,满脸尴尬。
不一会朱高煦走后,朱瞻基进来,见到朱棣迷茫地问:“皇爷爷找我什么事?”
朱棣笑着问:“小事情,瞻基,最近你听到军营里有人说瞻培的事吗?”
朱瞻基摇头,这几日他都没心思去军营。
朱棣接着说:“大家都在议论,说瞻培打败瓦剌却不碰鞑靼,原因只有一个。”
朱瞻基听了忍不住笑起来,这事朱棣之前已经跟他们解释得很清楚了。
朱棣回答说:“爷爷不是说过吗?如果我们把鞑靼灭了,大明的威名就会受损。
毕竟,瓦剌能被灭也是靠鞑靼帮忙吧?”
朱棣摇摇头说:“他们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他们觉得你哥哥留着鞑靼,是为了给自己找条退路。
要是哪天他跟你争皇位失败了,还能去鞑靼那边重新集结力量!”
朱瞻基一听,心里猛地一沉。
想起刚才鞑靼士兵跪地叩拜、喊他为大明军神的情景,他的脸色变得越发阴沉。
他眉头微皱,心里琢磨着朱瞻培的事,又有些疑惑。\"瞻培瞻培,你是不是早就在谋划跟我争皇位了?”
朱瞻基在心里叹了口气,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朱棣也叹了一口气,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不明白为何大明的子孙总是这样,当年他自己也是靠争夺得到皇位的,现在朱高炽和朱高煦又闹得不可开交。
好不容易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朱瞻基,却又冒出了朱瞻培。
全是兄弟之间的争斗,让朱棣感到疲惫不堪。
他抬头看着朱瞻基的表情变化,心中隐隐有些心疼。
这时,朱瞻基忽然叹了口气,一句话也没说,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朱棣也跟着叹了口气。
有时候,从一个人的动作和表情中就能看出他的心思。
朱棣大致明白朱瞻基的想法,于是问道:“瞻基,你到底在想什么?”
朱瞻基沉默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孙子也不知道。”
确实是这样,他心里乱得很,甚至不清楚自己的感受,脑子像煮沸了一样,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朱棣笑了:“怎么了?连皇爷爷也不愿说吗?”
朱瞻基顿时哑口无言。
他并非不想说,如果有什么想法,他一定会告诉朱棣。
但问题是,他心里实在太混乱了!
一会想起他和朱瞻培的兄弟情谊,一会又担忧两人可能会为了皇位反目成仇。
这两种情绪在他心里交织缠绕,让他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朱棣等了很久,见朱瞻基真的说不出话来,也就不再追问。
他思索了一会,摸了摸下巴的胡须,决定换个话题。\"瞻基,你知道爷爷和你爹身体怎么样吗?”
这件事,朱瞻基心里清楚得很。
朱棣和朱高炽的身体都不好!
尤其是朱高炽,朱瞻基见过太多次太医进去,叮嘱他要多休息,别再劳累。
想到这些,朱瞻基满脸忧虑。\"爷爷,您和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孩子我知道自己不争气,让你们操心了!”
朱瞻基误解了!
他认为朱棣是在提醒他时不我待。
一想到朱棣和朱高炽的身体状况,他心里就乱得像一团乱麻。
朱棣笑眯眯地看着朱瞻基说:“你瞧瞧,你们兄弟俩,都挺有想法的,都想坐那皇位呢。
不过,我对你们对待家人的态度还算满意。”
说完,朱棣站起来走了几步,继续说道:“就说瞻培吧,他可不是为了自己争皇位,他的心思全都在大明身上。
不管是增加赋税还是打仗,他都没为自己想过。”
这一句话让朱瞻培显得格外高尚。
朱瞻基默默无言,他想起之前朱瞻培跟朱棣打的那个赌,为了不相干的事搭上性命,实在不值。
朱棣看着他们又道:“这丹药的事,瞻培也是用心良苦。
他要是没别的打算,绝不会给你们吃这种东西。
他知道你们身子骨都不太好,就想着帮你们一把。”
朱瞻基听到这里,心中五味杂陈,既有些惭愧,也有些感动。
朱瞻基居然就这么干了!结果呢,明朝国库堆得满满的,现在打瓦剌的钱都是朱瞻基想出来的办法,是他让国库有钱撑起这场大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