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瞪着眼睛盯着眼前这位中年男人,惊讶地问:“你居然还活着?”
中年人苦笑着摇摇头,“离开冲田家后,我投奔了龟田家,本想借助龟田家的力量跟明军对抗,可现在连龟田家也完了。
少主,如今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你我手上啦……”
中年人和冲田一郎并肩坐着。
他一脸严肃地看着冲田一郎。\"倭国现在的局势很糟糕!你得清楚,倭国北部的冲田、池田、龟田三家,都被明军给占了,整个北部地区都已经落入大明之手!”
他指着地图说道,“从明军的动作看,他们绝不会轻易撤退。
我想,他们可能是想占领整个倭国。
不过少主你不用太担心,他们虽然占了北部,但要稳定下来也需要时间。
毕竟,他们只有五万人!”
冲田一郎原本黯淡的眼神一下亮了起来。
他忽然明白了!
这里是倭国,不是所有人都想让大明统治!
说到底,如果朱瞻培太急躁,继续攻打倭国其他地方,很可能就会陷入后方不稳的困境。
一旦吃了败仗,就再也翻不了身了!
“请先生指点,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冲田一郎急忙低头,向中年人行礼。
中年人微微一笑,“先找盟友,壮大自己的势力。
我们不必做得太完美,只要能拖住明军将领,哪怕是一两年,他们的补给跟不上,自然就会撤退!”
冲田一郎越听越觉得这主意靠谱。
明军终究是外来的队伍。
只要拖住他们,这些外来者迟早得离开!
两人相视一笑,都充满信心。
……
在大明朝廷上。
朱棣收到了朱瞻培的来信。
这次,他直接将三份战报摊开。
面对满朝官员,朱棣语气平和地说:
“现在,朱瞻培已经在倭国消灭了冲田、池田、龟田三大家族。
可以说,倭国北部已经被咱们大明拿下了!”
这话一出,朝堂立刻安静下来。
大臣们已经很久没听到朱瞻培的消息了,差点忘记这个起初并不起眼的皇孙。
但现在,朱瞻培突然传来这样的消息,让所有人都心中一震。
以朱瞻培的能力,他当不当皇帝,对大臣们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
有一天,朱棣和朱高炽如果都不在了,朱瞻基和朱瞻培要是争夺皇位,朱瞻培只要逃到蒙古,朱瞻基就真的不敢追了。
毕竟朱瞻培可是个军事天才,他要是带兵来抢皇位,那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朱瞻基就在人群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替朱瞻培开心了一瞬,但很快眉头又皱起来了。
在华丽的大殿上,面对文武百官,朱棣突然看向朱瞻基,“瞻基,你觉得瞻培送来的战报怎么样?”
朱瞻基愣了一下,看到朱棣关切的眼神,他意识到皇爷爷担心他又钻牛角尖了。
于是他马上笑着说:“皇爷爷,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只是当年瞻塔离开时,我们还打了个赌,看谁能先完成任务。
现在瞻培已经控制了倭岛北部,我却没什么进展,确实有点急。”
朱棣一听明白了,原来这两个孙子是在互相较劲呢。
这可是个好事!
朱棣哈哈大笑,摇头对大臣们说:“这三份战报,只有最后一份是昨天才收到的,其他两份我早知道了,只是没说。
今天拿出来,是因为瞻培在最后那份里向我求援了。”
朱棣终于点出了今天的重点——要不要派援军?
大臣们一听,都紧张地眯着眼睛。
大家各有立场,现在老大朱棣还没表态,谁也不敢乱说话。
这时,朱瞻基果断站出来支持朱瞻培:“皇爷爷,我们应该赶紧派人去帮忙瞻培。”
“五万大军攻打倭国,肯定不容易,人少的话可能镇不住那里的百姓。
要是我们派兵过去,肯定能起到威慑作用,让瞻培的计划更容易成功。”
朱瞻基就是这样想的。
他知道,在倭国的朱瞻培,朝廷里能帮他说话的大概就他这个哥哥了。
朱棣的想法和朱瞻基差不多,但他没直接表态,而是看着众大臣。
这时,一个老臣站出来说:“陛下,我觉得应该赶快派援兵。”
老臣抬头笑着对朱棣说了一句话,这话让朱棣没法拒绝。\"陛下,让五皇孙早点拿下倭岛,您将来见到太祖时,也可以安心了。”
一句话说完,全场震惊!这个老臣是朱瞻基的人,平时帮朱瞻基出谋划策,是他的重要助手。
他这句话直接说到关键点上了。
朱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大家都清楚,但没人敢提。
老头不仅说了,还直接给朱棣指出来,拿下倭国的话,你朱棣就算死了下地狱见朱元璋,也完全不用觉得愧疚。
从古至今,能像霍去病那样建立功业、开拓疆土的皇帝又有几个呢?
要是朱棣真能做到这两件事,哪怕死后在阴曹地府见到朱元璋,都能昂首挺胸,毫无羞愧。
老头说完后,朱棣脸上的表情没怎么变,反倒微微一笑。
这个理由,他实在没办法拒绝。
但这时,朱高煦慢慢走到大殿中央。
他看着朱棣,慢慢说道:“父皇!这援兵不能派,不但不能派,还要赶紧召回朱瞻培!”
他说完,所有人都傻眼了。
朱瞻培已经占了倭国北部,你现在叫他撤军,这是什么意思?
朱高煦心思很简单,就是不想让朱瞻培再建功立业。
但他也有自己的漂亮话。
他望着朱棣,大声说道:“父皇!您想想,从古至今,有谁像朱瞻培这样,带五万兵就能打下一个国家的?就算真的打了下来,又能守得住多久?”
朱棣知道朱高煦精明。
他一开口,立刻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朱高煦看着朱棣,接着说道:“父皇!儿臣就想问,五万大军从出发到现在,儿臣估计朱瞻培才到倭国不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占了倭国北部,那这片北部地区真的就是朱瞻培的了吗?”
他向前一步,声音更响了。\"儿臣也是带过兵的!儿臣很清楚,就算是大军攻城,每攻下一地,最少也要留几千人稳定当地百姓和官员,即便如此,还得防着他们反叛。
朱瞻培不到一个月就占了倭国北部,但他只有五万人!”
看着朱棣,朱高煦满脸忧虑。\"父皇,您想想,万一后方出问题,朱瞻培被前后夹击,恐怕再也回不来大明了!”
朱高煦表态后,马上有人跟着附和。\"对父皇,我们都是武将,就觉得这事太突然了!”
“后方要是不稳,五皇孙就危险了,臣也觉得,最好还是把五皇孙召回来。”
“年轻人总是太冲动,急于求成,才出了这么大问题!父皇,依微臣看,五皇孙是难得的帅才,还是召回来好好培养,以后再说吧!”
这些人都是朱高煦的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清楚,赶紧把朱瞻培叫回来,这样才能保命!
朱棣环顾四周,眼中兴奋很快消失了。
很显然,他也开始担心朱瞻培的安危了。
朱瞻基皱起眉头刚出现,朱高煦就扯着嗓门喊起来:“瞻基!你到底想干嘛?瞻培可是你亲弟弟!你对他生死不管不顾,到底打什么主意?”
这一嗓子把所有人都吸引到朱瞻基身上!
朱瞻基一时愣住,半晌说不出话,他本只想帮弟弟,可现在这样……
他赶忙解释:“皇叔,我相信瞻培有能力!他在草原上能立下赫赫战功,能灭掉瓦刺,对付几个小倭寇怎么可能应付不来!”
“你能保证吗?”
朱高煦严肃地大声问,“你也知道瞻培在草原上的战绩有多惊人!像他这样的将才,更需要细心栽培!这是他第二次上战场,年纪又轻,年轻人难免会出错!你敢担保他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吗?”
一句“你敢保证吗”
堵得朱瞻基无话可说。
朱棣也叹息一声。
朱瞻基虽有能力,但在朱高煦面前还是嫩了些。
朱棣正要开口定夺,朱高炽走出来。
他绕过朱瞻基,把朱瞻培藏在自己身后。
他笑着对朱棣说:“父皇!我敢保证,瞻培一定能办好这事!”
朱高煦的脸立刻沉下来!
他可以当众指责朱瞻基,但不敢惹朱高炽。
他无奈地说:“大哥,瞻培还年轻呢!”
朱高炽不跟他啰嗦,转头看他,温和地说:“汉王多虑了!我是瞻培的爹!最了解他!他的性子、能力我都清楚!这事不用您操心!”
他一眼看穿了朱高煦的心思!
朱高煦就是要召回朱瞻培,让他继续读书,理由很正当,毕竟他是个人才。
可问题是,如果朱瞻培回来,那倭岛那边怎么收拾?
要是朱棣真的下旨让朱瞻培回朝,那么无论瞻培怎么解释,别人只会说他年轻冲动,导致后方出乱子,明军大败!这才是朱高煦的目的!
就算瞻培打赢了,只要他这次回来,旁人看来就是输了!
现在朱瞻培在军中声望正高,如果这次战败,那名声肯定大跌!
所以朱高炽必须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