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老老实实地跟在他后面,像个成熟的小大人。
他们进了屋子,朱高炽立刻让人安排酒席。
朱瞻基傻眼了,“爹,这是要请谁?”
“就咱们爷俩喝点!”
朱高炽摆摆手。
这更让朱瞻基摸不着头脑了!
“爹,您这是搞什么呢?”
朱高炽挥挥手让朱瞻基坐下,然后问,“我听说,你和瞻培打赌了?输了就得认。”
朱瞻基笑着点点头。
\"这事皇爷爷也知道,我们商量好的,他管外,我管内,以后嘛,就看谁的功劳大!”
朱瞻基说得自信满满,却又笑了笑,“不过说真的,爹,瞻培已经很照顾我了,那加税的法子我都学不来,他内外通吃,这已经是给当哥的脸面了。”
朱高炽叹口气。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谁叫他俩儿子都这么出色呢?
他挥挥手,“既然这样,爹也不拦着你们,今天咱们爷俩喝点,聊聊心里话!”
父子俩坐下来,朱瞻基抬头疑惑地问,“爹,怎么不叫瞻培一起?”
朱高炽一愣,摇摇头。
他喝了口酒,叹了口气,“瞻基,你觉得瞻培是不是变了个人?”
朱瞻基愣住,问,“爹,您为何这样说?”
朱高炽叹了口气,慢慢说道,“从前他什么都不管,也不做坏事。
可在草原上,他居然掌控了整个瓦剌族。
你知道吗,我听说那晚的血腥场面,真是吓人!”
他摇摇头,继续说,“还有那些丹药,我不知道瞻培的丹药是从哪儿弄来的,但太医治不好我的病,他却能靠一颗丹药治好,真让人难以置信!”
朱高炽边说边摇头。
朱瞻基却笑了。
以前的他,主意比朱高炽还多!但现在,他更多是坦然和平常心!
他看着朱高炽笑着说,“皇爷爷已经跟我说过丹药的事了。
爹,您有没有想过,要是瞻培不是您的儿子,他为什么这么关心您的身体呢?”
朱高炽一听,半天没回过神!
朱瞻基慢慢笑起来,“爹,瞻培没变,变的是他的想法!以前他觉得有您在,有我这个大哥撑着,他可以无忧无虑,自然不用操心。
但现在不同了,瞻塔跟我说过,瓦剌非杀不可,而且瞻培做得对!一个不留,我都支持他!”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的话,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是他的儿子吗?从小学的君王之道都是讲平衡,现在,朱瞻基倒像是朱瞻培那样走极端了?
朱瞻基看着朱瞻塔,微微一笑。
爹,我跟你说句话,瞻培曾经说过,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干净的。
后来我琢磨了一下,明朝看着挺强,可瞻培来之前,国家快没钱了,外头还有瓦刺、鞑靼、倭寇这些家伙盯着!别的不多说,要是哪天我们不在了,子孙接班,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朝廷连钱粮都拿不出来,那会怎么样?
朱高炽没说话。
这还用问吗?一只狮子死了,周围的狼马上就会扑上来把他撕碎!
朱瞻基接着说:而且,明朝还得靠一代代的军队守着。
要是出了个不成器的儿子,哪怕没天灾人祸,你觉得会怎样?
朱瞻基说着,朱高炽皱眉喝酒,陷入沉思。
这时候,朱瞻基慢慢开口:爹,您想太多了!瞻培虽然变了点,但他还是原来的瞻培,他把鞑靼打跑,把倭寇赶走,还灭了瓦剌。
以后就算家里出了不争气的子孙,瞻培也能帮明朝多撑一阵子,不至于像他说的那样,来个大雪崩!
朱瞻基的话让朱高炽愁眉舒展了些,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笑着说:老头子老了,没你们看得长远,尽瞎想,哈哈哈!
朱瞻基苦笑着摇头:爹,您别操心了!瞻培还是原来那个瞻培,虽然不太会说话,但他给我丹药,还关心我的身体,愿意认输,这就说明他还是一样的人!
说完,朱瞻基也叹了口气:就算他不认输,咱们又能怎么样呢?爹,您要明白,他现在不是以前的瞻塔了!不管是加税还是打仗,这都是头一回,而且一出手就这么漂亮,爹,您见过几个这样的?
朱高炽听了大笑,知道朱瞻基是在夸瞻培呢!
这两个兄弟感情一直很好,之前肯定聊了很多贴心的话,这让他心里很安稳。
瞻基是好孩子,瞻培也是。
他们性格不一样,但朱高炽都很满意!
来,喝酒喝酒!别提别的了!朱高炽举起酒杯,愁绪全消。
这时,朱瞻基也笑了,端起酒杯对朱高炽说:爹,我觉得该给瞻培找个媳妇了……
朱高炽听后笑得更欢了。
瞻基这是在委婉提醒他,不管瞻培变成什么样,他始终是他儿子!至于找媳妇的事,他们都知道瞻培主意很大,不会违背他的想法,就等着合适的机会吧!
不过,在朱瞻基心里,还是有点担忧。
他调查那次刺杀朱棣的案子,总觉得这事不会那么简单!
三天后,朱瞻培骑着马去见朱棣。
朱棣看完队伍,大军就开始出发了。
朱瞻培深吸一口气,这次他决心改变倭寇的命运!
朱棣看了看朱瞻培,笑着说:“行了,出发吧!早点回来,我还要听你的捷报呢!”
说完他突然一愣,看到外面一大群人,哭笑不得:“哎呀,我忘了,那天好多百姓都在等我们的镇北将军,结果没见到,现在都跑来看啦!”
朱棣满脸骄傲地说这话,那是他的孙子!
大臣们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一个个夸赞:“陛下真有福气,有这样的孙子!”
“五皇子的能力,真是世上少见!”
“我们这些人都羡慕!”
朱棣听了更开心,挥挥手让朱瞻培可以出发了。
朱瞻培一挥手,所有将士立刻站得整整齐齐,像风中的稻草一样整齐。
大军正式出发,朱瞻培走在前面,郑和骑马紧跟其后。
他们顺着街道往城外走,老百姓都在旁边看着。
很多人挤在路上想看一眼朱瞻培,还有一些父母带着孩子,指着他说:“你要学他!”
朱瞻培很平静,自从草原上的经历后,他觉得自己的心态变了,很多事不再让他激动。
要是普通人站在这里,就算不笑得合不拢嘴,也会嘴角带笑吧。
但朱瞻培一脸严肃,好像周围的事物都和他没关系。
郑和偷偷瞄了他一眼,点点头,又看向前面。
回城时路上铺满了沙子,朱瞻培没赶上;可出发时,满城的花,他看到了。
还有很多送别的亲人,有些人红着眼眶不敢哭,觉得不吉利。
朱瞻培听说过一件事,一个母亲送儿子打仗,没忍住哭了,结果儿子没回来,她第二天就自杀了,说是自己害死了儿子。
这事让朱瞻培只能叹息。
在这个热闹的场景中,有多少人的不舍,又有多少家人的担心!
郑和笑着问:“将军为什么叹气?”
朱瞻培摇摇头说:“希望能有一天,大明的战士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这话说出来,就是希望大明没有战争!
郑和惊讶地看着朱瞻培,点点头,安静地跟在他后面。
大军缓缓出城后,长安城也安静下来了。
朱瞻基这时候正站在院子中央,冷冷地瞧着面前的一帮子人。\"叫你们去找个人的身份,找了三天了,什么都没找到?”
“你们这些废物,到底都在干什么呢?”
平常的朱瞻基还算好说话,但这会一看下属办事不力,哪还能给他好脸色?
一群人全都耷拉着脑袋,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就那么死死盯着脚下的地。
忽然,有人从外头慌慌张张跑进来。\"大皇孙!有消息了!”
“这些人八成是孤儿!”
一听“孤儿”
俩字,朱瞻基的脸色立马变了!
谁敢训练孤儿来刺杀皇帝?是不是有人正在京城搞什么大动作?
深吸一口气后,朱瞻基说道:“就算是孤儿,也该留点蛛丝马迹。
好好查查,看看他们在哪儿训练,在哪儿住。
只要找到那个地方,咱们就能挖出些线索!”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
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得到新消息。
朱瞻基带着人摸黑赶过去。
在一堆箱子边,几个提着火把的人正站着等他。
朱瞻基一到,他们连忙迎上前。\"大皇孙,这帮人的来历不一般!”
朱瞻基微微点了点头,挥挥手让随行的人都退下,自己走到那个人身旁。
这人还在小声汇报:“我们发现这家伙傍晚时分举动可疑,往外跑,有人喊一声,他就溜得飞快。
觉得不对劲,就派人追,本想活捉,但他嘴里藏了个东西,结果当场死了。”
朱瞻基点点头,掰开那人的嘴,果然有个东西。
开始翻找他的随身物品,并问道:“你说他们来历不一般,怎么回事?”
那人急忙拉开那人的衣领,竟发现怀中有个牌位!
朱瞻基吸了口气,掏出了牌位。
上面刻着的名字,他自然不认识,不过底下的人一直在查这件事,所以掌握了不少线索。\"大皇孙,这是靖难时期的一个小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