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上大佐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你要以最短的时间,抓紧给我们筹措物资、武器和弹药,否则我会送你到军事法庭。”
在松上大佐的心目中,挨训早在情理之中。既然事情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再怎么着?也逃脱不了自己被惩罚的命运。
从九尾一郎师团长的口吻中,他也看到了一点希望。如果九尾一郎中团师团长不把这事捅出去,让自己慢慢的弥补该师团的一些损失,也许自己可以避免上军事法庭的厄运。
“师团长阁下,你放心,对于贵师团所需要的物资,我一定竭尽全力的人弥补。”话音一转:“这些支那人军队实在是太狡猾、太卑鄙了。绝对不是师团长阁下的大意和无能造成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尽快的消灭这支流窜在这一带的只那人的军队,就能挽回我们的颜面和损失”
听到这话,九尾一郎在心中大骂松上混蛋。心想,别说支那人狡猾,你比他们更卑鄙,竟然用这样的话来要挟自己,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松上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如果闹下去,其结果充其量不过是两败俱伤,只有两个人相互隐瞒,自然会相安无事。
在对待这支那人的军队上,九尾一郎确实犯了轻敌的错误,并没有真正把支那人的军队放到眼里,就连小青山的一时失利,都没有让他真正的清醒,他认为支那人之所以能够一时得逞,不过是侥幸而已,消灭他们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事实就是跟他预计的一样,当时他利用这支溃军成功伏击前来救援的支那军队,成建制消灭了将近一个师的支那军,他们已经让支那军闻风丧胆,没想到他们竟然敢再次深入虎穴。
现在他倒真的感到有点担心了,物资中转站的被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支那人的军队不仅在后勤上得到了保障,更关键的是在武器装备和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让他们的战斗力大幅度提升。
彼长己消的道理他是非常清楚的,物资被劫不仅仅是体现在对方实力的增强,更关键的是,这些部队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着后勤物资供应的短缺,让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松上是做不到的,还得要求部队节约子弹,节省弹药,否则的话,没有子弹和弹药的枪炮,充其量不过是个烧火棍。
他给其他联队发布了新的战斗命令,让所有的联队加强对南下通道的封锁。对重点地区、重点地域进行重点布控,坚决不能让这支支那人,再从他他们已经布好的天罗地网里逃窜出去。
那样,他的中将梦将会永远是梦。
承担联系和营救被围困的东北军任务危险,艰巨。同样,在后方留守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对这个事情,贾明博是深有体会。
自从梁继华和李梦天带着队伍出发之后,家里的一大摊子事全都压在了贾明博的身上。他先安排五连二排排长罗伟共在前几天的基础上,继续从事招兵工作。
不得不说,最近几天的招兵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仅仅五六天的时间,招收的新兵就达到了600多人。
因为招收的这些人员基础差,但是底子好,比较清白,他不想把这些人员跟投城过来的护国军搅在一起,希望能保持这些人员的纯洁性,所以,在接受训练的时候,他特意把这些人送到了二道梁子并一再交代五连长齐为正,六连长罗大坤对这些人员一定要分开训练。不能让这些比较单纯的战士,沾染上那些护国兵的恶习,不要受他们的干扰和影响。
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看,新归顺的27个山头的队伍,整个的进展也比较顺利,情绪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反复和异常的现象。
因为李梦天营长的的那句话,‘招收多少人员,给你多少职务’的承诺,迸发了他们招收新兵的激情,大家招收新兵的热情非常高涨。从统计的数据看,每天的招收人员都在一两百人以上。
尽管对招收的标准让派驻各部队的军代表把握,军代表也确实认真负责,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很难避免良莠不齐。
华夏军招收的所有人员加在一起,估计已经超过了7000人。
别看目前部队的人员增加了几倍,但是战斗力都不如以前。
他决定先把招兵的工作暂时停下来,不然的话,会因为新兵的数量太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停下来的目的是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所招收的兵员进行集中训练,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当然,对兵员的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新招收的没有任何基础的新兵。对他们要从基础抓起,重点军事素质。
另一种就是对于从救国军中反正过来的的人员。这些人员尽管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和军事技术,但是,他们都是在大染缸里混过来的,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沾染着不同的习气,更主要的是他们接受的都是效忠大日本帝国的教育,对这些人重点不是军事基础和军事素养提高,应该进行民族气节和民族大义的教育,戳穿小鬼子所谓建立建立大东亚共荣的骗局。
梁长官当时走的时候,给自己安排的另一个任务,那就是加强对这些人的教育。教育的方法,是用忆苦思甜或者说是讲解报告的方式,这样更直接、更形象、更有说服力。
这种方式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是有针对性的,是能够跟大家产生共鸣的。
他不知道梁长官跟李营长这一次执行任务需要多长时间,但是有一点他是清楚的。估计短时间之内,这些部队是很难返回来的。而自己李庙镇物资中转站缴获的敌人的物资和枪支弹药,目前来看能够满足部队的需求,但是随着人员的增长,供应紧张慧和短缺的矛盾会日渐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渠道,一是开源,二是节流,真正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节流不是根本的办法,那只能说治标,而不能治本。
问题还是如何标本兼治。
从目前开展的工作来看,在附近征收一部分粮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部队刚刚扎下根,落下脚,在人们心中刚刚有个好的印象。他不想因为征收军粮的问题。让部队在百姓中产生负面影响,给当地的百姓增加负担。
既不想增加负担,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都是摆在他面前的事情。
他坐下来,好好的整理一下思路,将手头的工作排排序,看看目前到底棘手的主要事情是什么,要怎么解决?正在苦思冥想的时候。
金玉涵找到了他:“贾团长,怎么感觉一夜之间,我们的部队和人员怎么少了这么多呢?”
部队开赴长华县的事情,是一项秘密的任务,对外几乎没有人知道。金玉涵的提问也合情合理。
“部队去执行任务了。”
“去执行什么任务?”
“有的很多事情你没必要知道的,你最好也不要问。”贾明博也感觉到自己语气有点生硬。又缓和了一下语气:“你是想找刘连长吗?”
金玉涵的脸竟然感觉到有点发红,随即,进行了否定:“我想找梁长官,有点事情。”
贾明博这才抬起头来,注视着金玉涵:“感觉到你说的好像不是心里话。”
金玉涵娇嗔的看了一眼贾明博:“跟你贾团长还敢说假话吗?”
贾明博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告诉金玉涵:“我们在七里屯开展的那个诉说活动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也得到了梁长官的认可。
你应该抓紧时间筹备一下,我们要把这个活动开展下去,开展的方式主要是诉说日本鬼子和开荒团在我们的国土上所犯下的罪行,目的是激起大家的愤慨。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战斗英雄的事迹激励战士,鼓励战士,在我们部队形成一个当英雄光荣,为祖国而战光荣,为祖国献身光荣的浓厚氛围。”
“只要是长官们安排了,我会尽心尽责的去干好这些工作。贾团长,你说我们这些工作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
金玉涵也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说到工作,她也是一板一眼,绝不含糊。
“要开展好这项工作,首先是要找好典型人物,要用真人真事,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打动战士,感染战士。在我们这支部队里,被小鬼子害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大有人在,事件要典型,要感人,要能催人泪下,要能激起大家的公愤。至于诉说土匪的情况,尽可能的少涉猎,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在黄龙山曾经受过欺压的也不行吗?”
“只要有正面的宣传意义,也可以考虑,但是一定要慎重。
战斗英雄,这个都好找,可以在小青山战斗中负伤的战友中寻找,也可以找一些机智勇敢,做出巨大贡献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