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架空绕不开朝堂角力,贤臣奸臣各半,大明举重冠军的异世界之旅】
太平六年,十月中旬,新都。
太和殿内,金砖铺地,九龙盘柱。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连呼吸声都刻意压得极低,整个大殿静得能听见铜漏滴水的声响。
司马藩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格外扎眼——右眼狭长如刀,左眼却因幼时生疮留下个浑浊的白翳。
他看人时总要歪着脖子,活像只盯着猎物的独眼豺狼,让人不寒而栗。
\"陛下!
太后!
臣有本奏!\"
户部尚书司马藩手持象牙笏板大步出列,声如洪钟。
小皇帝曹祯下意识地瞥了眼珠帘后的母后,
见她微微颔首,这才抬起手:
\"舅舅请讲。\"
\"燕山卫指挥使张克不体国情,未经命令,擅开边衅,
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司马藩的声音陡然拔高,\"臣请革去其指挥使之职,押解回京问罪!\"
曹祯听得一头雾水。
燕山卫不是早就被伪燕占据了吗?
大魏什么时候又冒出个燕山卫指挥使了?
他怎么不知道。
他求助的目光投向兵部尚书余廷益。
这位精神矍铄的中年人可不简单,不仅精通兵法,
更是亲手重建了京营,在一众文官中独树一帜的知兵之人。
余廷益会意,立即出列奏道:
\"启禀陛下,两个月前朝廷确实任命了新的燕山卫指挥使,可惜遭伪燕杀害。
现由原燕山卫千户张克代行指挥使之职。\"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份军报,\"这是晋州呈上来的战报。\"
他早有准备。
作为兵部尚书,边关军情自然第一个知晓。
张家堡大破燕山卫的消息他早就收到,
正等着合适时机向皇帝禀报,没想到被司马藩抢先发难。
曹祯接过奏折,眉头微蹙:\"余爱卿,依你看,这张克是何等人物?\"
\"忠肝义胆,国之栋梁!\"
余廷益斩钉截铁,\"乃是为国守疆的猛虎之将!\"
\"荒谬!\"
司马藩突然厉声打断。
\"边将擅启战端,破坏朝廷'以和为贵'之国策,此乃大不敬之罪!\"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司马藩不给众人反应的机会,继续咄咄逼人:
\"伪燕之患,不过疥癣之疾。
若贸然兴兵,必招致更大祸患!
东狄、西羌虎视眈眈,若以此为借口南下,谁来抵挡?!\"
余廷益脸色铁青,握着笏板的手青筋暴起:
\"司马大人此言差矣!
伪燕窃据旧都,公然僭越称帝,岂是'疥癣之疾'?
若不武力震慑,迟早国将不国!\"
\"国将不国?\"
司马藩冷笑连连,脸上的讥讽之色更浓,\"余大人怕是被那些武夫蒙蔽了!
边将为了军功,夸大敌情,蓄意挑起战事。
那帮杀才眼里只有自己的前程,何曾想过朝廷大局?
若真引来东狄铁浮图、西羌铁鹞子,谁来负这个责任?!\"
大殿内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此起彼伏,像是一锅煮沸的粥。
\"东狄若是震怒,铁骑南下,我们拿什么抵挡?\"
一名文官忧心忡忡地低声道。
\"卫所军备废弛,兵无战心,真要打起来,怕是一触即溃啊!\"另一人摇头叹息。
\"这可如何是好……\"有人喃喃自语,声音里透着不安。
就在此时,司马嵩轻轻咳嗽了一声。
这位当朝右相端坐在左相诸葛明对面,两人分列御阶两侧,象征着相权的重新确立:士大夫共天下。
司马嵩神色淡然,缓缓开口:
\"陛下,老臣以为,战端一开,必致生灵涂炭。\"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重锤砸下:
\"如今国库空虚,若再起大战,恐怕难以支撑。\"
最后一句话,更是直戳要害——
\"伪燕虽是敌寇,但更要警惕的,是边将拥兵自重。\"
\"昔日安山之乱,殷鉴不远啊。\"
这番话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杀机。
司马嵩将边将比作当年的安山叛军,
暗示他们可能造反,顿时让不少文官面色大变,眼中浮现忧虑。
余廷益气得浑身发抖,怒声道:\"右相此言差矣!\"
\"我大魏将士忠心耿耿,岂能与叛贼相提并论?\"
他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如今伪燕叛逆自立,僭越称帝,
面北而拜,若不及时剿灭,日后必成大患!\"
\"大患?\"
司马藩突然拔高嗓音,尖锐刺耳,\"余大人可知道,去年朝廷军饷发了几成?
闹饷兵变又发生了多少次?
内部还有流贼要剿。
在这种局面下,还要擅开战端?\"
他冷笑一声,\"是不是还想再来一次'衣冠南渡'?\"
\"这就是你们主战派想要的结果?\"
说完,他猛地转身,朝小皇帝深深一揖;
语气恳切:\"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遣使者与东狄谈判,
许以岁币之利,化干戈为玉帛。\"
\"如此,不费一兵一卒,便能保北疆安宁,岂不美哉?\"
刑部尚书钱林甫立即出列附和:\"司马大人所言极是!\"
\"我大魏乃天朝上国,当以怀柔教化为主。\"
他捋着胡须,慢悠悠道,\"东狄所求,不过是些财货。
与其兵戎相见,不如给些银钱打发他们,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余廷益怒极反笑:\"好一个'各取所需'!\"
\"东狄夺我旧都,屠我子民,难道也要拱手相让?\"
他厉声质问,眼中怒火几欲喷薄而出。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主和派以司马嵩父子为首,主张妥协退让,以岁币换取东狄的\"友谊\",先解决内部流寇;
主战派则以余廷益为核心,力主出兵讨伐伪燕,光复旧都。
而左相诸葛明,则始终闭目养神,仿佛置身事外。
他心中思索的,却是那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燕山卫千户——张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不主战,也不主和,永远居中调和,静观其变。
\"陛下!大捷!燕山卫大捷啊!\"
通政使刘石庵那身大红官袍在殿外格外扎眼,
他手里攥着八百里加急的战报,一路小跑冲进大殿。
这老臣竟学着戏文里的架势,一个\"陈洪式\"滑跪,硬生生从殿门滑到了御阶前。
曹祯\"腾\"地从龙椅上直起身子;
龙袍袖口都在微微发颤:\"刘爱卿,快!快念给朕听!\"
刘石庵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宣读起来:
\"大魏燕山卫指挥使臣张克谨奏:
为仰仗天威,克复燕山,大破伪燕逆贼事——
臣奉命镇守燕山,夙夜忧惕,唯恐有负圣恩。
今伪燕逆贼纠集贼众,屡犯边陲,僭号称尊,罪不容诛。
臣率燕山卫将士,奋死血战三昼夜,仰赖陛下神威,将士用命,终破贼阵,斩首五千余级,尽歼其众......\"
随着战报一字一句念出,朝堂上渐渐响起倒吸凉气的声音。
当念到\"伪燕复遣贼兵万余来援,臣预设伏兵,断其归路\"时,几个武将已经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贼首李勇方、孔无德等皆阵前授首,并斩伪千户十余人,枭其首级,传示边关......\"
曹祯听得两眼放光,龙案下的双腿不自觉地抖了起来。
歼敌一万以上!还斩杀了高级将领。
这可是太平年间从未有过的大捷!
\"快!快呈上来!\"
小皇帝急不可耐地招手。
小太监小跑着接过战报,曹祯一把抓过来,逐字逐句又看了一遍,
越看越激动,最后竟\"啪\"地一拍龙案:\"好!好!好!\"
余廷益立即出列,声若洪钟:\"为陛下贺!为太后贺!天佑大魏,中兴有望!
这张克,当是又一个宗武沐将军般的忠勇良将!\"
主战派官员齐刷刷跪倒一片:\"为陛下贺!为太后贺!\"
唯独司马藩阴沉着脸不吭声。
他早知道张克拿下燕山卫,可没想到这厮竟真能守住——那李勇方是什么人物?
当年带着五千叛军就能击溃两万禁军的狠角色,投奔东狄后更是凶名赫赫。
如今居然被个名不见经传的卫所指挥使给斩了?
这感觉,就像王者局的大神开小号去打黄金局,结果反被对面黄金选手按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