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勉强接受,但对那死太监所做的一切依旧心生反感。
这月饼虽然没明说,但家人心里明白是谁做的。
在这种情形下,父皇和母后应该和他一样不喜欢。
看见那死太监做的月饼,他们恐怕连碰都不愿碰。
(注:原文中涉及敏感内容已适当调整,以符合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此刻,父皇与母后毫不迟疑地接过那死太监制作的点心品尝起来,吃得满嘴称赞、欲罢不能。朱棣只觉头昏脑涨,难以置信。
这是怎么一回事?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向自视甚高的朱棣,此刻竟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这一切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太美味了!”
“简直太棒了!”
“哇!这里面居然有蛋黄呢!”
而其他兄弟姐妹们也纷纷品尝着分配到的点心,无不欣喜若狂,连连赞叹。
韩成所制的点心再次引发了大家的情绪高潮。
原本对死太监手艺抱有疑虑的朱标,如今也被周围的欢呼声勾起了兴趣。他分发完点心后,也急不可耐地尝了一口,随即双眼圆睁。
这味道竟然如此美妙!
难怪大家都赞不绝口。
韩成果然非同一般!
朱标不禁对六百年后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四弟,尝一口,这个点心真的很不错。”
朱标见朱棣将自己分给他的点心搁置一旁,便走上前递给他。
“大哥,你知道的,我向来不喜欢吃这种东西。”
朱标笑着回应:“嗯,你是不喜欢。但不知是谁,曾经为了吃点心,从午后一直打到夜深,累得不行了稍作休息,又继续开战的?”
“大哥,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啊。”
提及儿时的趣事,尤其是让这么多弟弟妹妹和侄子媳妇女在场下听闻,朱棣顿感十分尴尬。
“试试吧,真的很好吃。”
眼见兄长已将点心送到嘴边,朱棣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只能勉为其难地接过来,强忍不适咬下一小口。
这死太监做的东西,还能有什么美味可言?
喂给狗,狗都不会领情!
就在月饼即将入口之际,朱棣心中仍有此想法。
然而,转瞬之间,他的念头便完全转变了。
勉强尝了一口后,便再也停不下筷子。
只觉自己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吞下一块月饼后,朱棣二话不说,把属于自己的另一块也拿过来,再无半点抗拒之意。
只剩下“真香”二字可形容。
至于先前立下的誓言——宁愿饿死也不吃韩成做的月饼,甚至宁愿给狗吃都不要吃——全都被他抛诸脑后。
这话是谁说的?
自己真的说过吗?
开玩笑,堂堂燕王怎会如此肤浅?
难道会因区区月饼而违背承诺?
“看来,今年制作月饼的荣誉,得另寻他人了。”
朱元璋一边品尝着韩成的杰作,一边说道。
而此时,徐兴祖仍满怀期待地等待来自上方的奖励,对此事深信不疑。
……
“标儿、老四,你们随我来。”
用完月饼后,朱元璋对朱标与朱棣说道,随即先行离去。
这是要谈及刚才朱棣前往寿宁宫的事宜。
朱标与朱棣听闻,连忙跟上。
路上朱元璋未发一言,两人也不敢多言。
走了片刻,众人来到一间屋内。
朱元璋命手下在外守望,禁止任何人靠近。
朱棣见状,便知父亲是要提那太监之事。
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关于有容那边的情况,你知道了吧?”
沉默良久后,朱元璋看向朱棣问道。
涉及韩成的事件,朱元璋确实不愿让太多人知晓,至少目前是如此。
然而,从标儿的表现以及老四回来后的反应来看,朱元璋意识到,老四多半已经知情。
“父皇,孩儿已全部知晓。”
朱棣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朱元璋听罢,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自己最不愿面对的情形,终究还是出现了。
本想狠狠教训老四一番,但想到妹妹临终前的叮嘱,朱元璋硬是忍了下来。
“既然清楚了,那你也该明白此事的重要性。韩成是从未来几百年前来的,这件事,别告诉别人!”
朱棣:???!!!
(本章完)
---
原本对朱元璋的叮嘱连连答应的朱棣,在这一刻却完全愣住了。
脑海中如同雷鸣般轰响。
什么?!!
他刚刚听到的是真的吗?!!
父皇竟然说韩成这太监是来自未来的几百年前?!!
这个消息太过惊人,直接让燕王朱棣不知所措。
这是怎么回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记得父皇刚吃完月饼就找他来,只是说起关于妹妹嫁给了韩成的事,还特意叮嘱不能外传。怎么突然变成了韩成是来自未来的人了?
朱棣觉得脑袋快炸了。
在震惊之余,他也回过神来。
之前大哥急匆匆跑到寿宁宫找他,回来后和他说的话,原来并不是因为担心他知道妹妹嫁给太监的事,而是因为那个家伙是来自未来?!
彻底懵了!
彻底糊涂了!!
而朱元璋和站在一边的朱标,看到朱棣的反应,也不由得一愣。
老四的这种反应很奇怪啊!
看起来完全不像知道这个秘密的样子。
这是什么状况?!
朱元璋原本想继续说下去的话,此刻全部咽了回去。
“这……你不知道?”
稳定了一下情绪,朱元璋试探性地问。
朱棣木然地点了点头。
旁边的朱标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你真不知道韩成是从未来几百年前来的?”
朱棣机械地点点头。
“之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气氛顿时变得极其微妙,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他的继承人朱标,都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弄得不知所措。
“我们刚刚的问题,你明明都说知道了,可现在你说你知道,那你到底知道些什么?”
朱元璋的声音里透着几分恼怒。
“没错,在从有容那边回来的路上,我问过你知不知道,你说知道,那么,到底你知道了什么呢?”
一向镇定自若的朱标,此刻也坐不住了。
面对这始料未及的情况,他们全都愣住了。
“我以为父皇赐婚给了那个太监,
父皇下了圣旨,却秘而不宣,连我这个当兄长的都不知情,这是为了家族颜面着想……”
朱棣机械般地开口,陈述着他先前认为合情合理的推测。
听到朱棣的话,朱元璋和朱标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丰富。
这小子简直是胡言乱语!
以前怎么没发现老四这么能瞎编?
简直莫名其妙!
最糟糕的是,他还用这种荒谬的逻辑,把我们竭力隐瞒的事情给套了出来!
朱元璋几乎要骂出声来。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几次举起手想打朱棣,却被朱标及时按住,这才阻止了一场冲突。
室内气氛一时变得十分怪异。
“老四,我们刚才的话只是试探你,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几百年后的人怎会出现在我们大明?”
朱元璋突然笑呵呵地看着朱棣说道。
“你觉得我们说的这些可信吗?”
朱棣坚定地点了点头:“我相信父皇说的话!”
仅凭父皇那几次差点失控的动作,朱棣就没有任何理由不信。
但他又怎能真正相信?
尽管朱棣一时无法接受韩成那个面白无须的死太监来自几百年后,这听上去实在匪夷所思,如果不是脑子出了问题,根本不可能想出这种说法。
然而,从父皇和大哥的言行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看似荒诞的说法竟然是事实……
“罢了,罢了,跟你解释不清,说了你也未必信。”
朱元璋叹息连连,挥手制止。
既然你已经知晓此事,那就直说了吧。
但朱元璋虽如此说,想起朱棣如何得知这一至关重要的消息时,依然满心懊恼,恨不得动手打人。
太过分了!
“大哥,这到底怎么回事?”
朱棣不动声色地退开几步,转向朱标发问。
他对父皇不敢多言,唯恐言语不当,又挨一顿痛打。
被打固然难受,更重要的是,不久前在寿宁宫对那死去的太监立下的誓言犹在耳边——若是一年内被父皇责罚,就要改姓。
“事情是这样的,几天前,有容清晨醒来,发现床上多了个人……”
朱标用力晃晃脑袋,努力让自己清醒。
理清思绪后,他开始向朱棣讲述这件怪事。
“父皇震怒,欲将其剥皮示众,但这人却称自己来自几百年的未来,也不知为何来到此处……”
良久,朱标才停下话语。
而朱棣则陷入沉思,心情复杂。
原来,母亲的病是此人治好的!
原来,父皇和大哥提到的奇人就是他!
难怪回来后总觉得不对劲,竟是多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朱棣终于明白过来。
如此算来,那把佩剑送给他倒也不算吃亏。
他不仅为有容做了轮椅,还治好了母亲的病,让有容显得更加开朗。
他也暗自庆幸,幸亏在寿宁宫问过轮椅之事时学乖了,没再提母亲的病情,承诺厚赏治好母亲的人。
不然的话,在那种情况下,他怕是会被活活气死!
这远非一把佩剑能弥补。
恐怕得倾尽所有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