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八个月时,已经展现出令医生都惊讶的味觉天赋。那天家庭聚餐,她肉乎乎的小手同时抓着四川辣椒酱和西班牙辣香肠,吃得满嘴通红还咯咯直笑。
\"Esto es increible!(这太不可思议了!)\"卡门的母亲玛利亚举着手机录像,\"我活了六十年,从没见过婴儿能吃这么辣!\"
我骄傲地擦掉女儿下巴的辣椒渍:\"藏族孩子的基因,加上西班牙人的热情,等于——\"
\"等于我们得随时准备灭火。\"卡门叹了口气,把小太阳面前的辣椒酱挪远些。自从女儿开始吃辅食,我们的冰箱就成了联合国食品展:西藏牦牛肉干旁边放着伊比利亚火腿,四川泡菜罐挨着西班牙橄榄酱。
小太阳突然挥舞着沾满酱料的小手,准确无误地拍在玛利亚定制的真丝裙上。我以为岳母会惊叫,谁知她大笑着把外孙女举高:\"?bravo!(太棒了!)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餐桌上爆发出一阵笑声。我父亲——曾经那个严肃的藏族汉子,现在正用蹩脚的西班牙语向何塞解释\"酥油茶\"的做法,两人比手画脚的样子活像默剧演员。母亲和卡门的祖母则头碰头研究一本相册,里面是小太阳这几个月来的\"美食探险\"照片。
\"说到这个,\"卡门突然压低声音,\"幼儿园的事考虑得怎样了?\"
我们相视苦笑。在西班牙小镇选择幼儿园本就不易,更别说我们这个\"四不像\"家庭。公立幼儿园只教西班牙语,国际学校学费惊人,而卡门坚持要找个能兼顾中文和藏语的地方。
\"我有个想法,\"我擦着手上的辣椒油,\"不如我们自己办个'家庭幼儿园'?轮流教?\"
卡门眼睛一亮。于是接下来的周末,我们客厅变成了迷你联合国。周一是\"西班牙日\",玛利亚教唱安达卢西亚民谣;周二是\"中国日\",我妈教认汉字;周三是\"藏族日\",父亲讲述雪山传说;周四是\"世界日\",卡门展示各国摄影作品;周五则是自由活动——通常以全家跳弗拉门戈结束。
小太阳两岁生日那天,她站在客厅中央,用四种语言说了\"谢谢\",然后准确地把收到的礼物分门别类:把绿松石手链给藏族奶奶,绣花披肩给西班牙外婆,熊猫玩偶留给自己。宾客们目瞪口呆,何塞拍着我肩膀说:\"这孩子将来能当外交官。\"
但跨国育儿从不是童话。有次小太阳在公园被问\"你是哪国人\",她困惑地看向我们。那天晚上,卡门连夜做了个特制地球仪,用红线标记墨脱、成都、安达卢西亚和所有家人去过的地方。
\"看,\"她抱着女儿轻声说,\"太阳从不会问自己属于哪片天空,它只管照耀所有地方。\"
三岁的小太阳有了自己的小相机——卡门旧相机的迷你版。她拍的第一张照片是橄榄树下打盹的三只猫,取景角度意外地有艺术感。现在我们家墙上挂的不再只是专业作品,还有女儿那些充满童趣的\"摄影大作\":父亲念经时打哈欠的瞬间,玛利亚做菜时飞扬的裙角,两只蜗牛在雨后共享一片橄榄叶...
去年春节,我们决定尝试\"反向文化融合\"——在西班牙过地道中国年。母亲和卡门花了一周准备:手写春联贴满橄榄园大门,自制灯笼挂在百年橄榄树上,甚至说服何塞穿上了唐装。当舞龙队伍(由镇上青少年临时组成)穿过小镇广场时,整个社区都沸腾了。西班牙邻居们学着用筷子吃饺子,小太阳则忙着教大家说\"新年快乐\",发音标准得让中国留学生都惊讶。
最神奇的是圣诞节。父亲主动提出要装饰\"藏族风格圣诞树\",结果那棵橄榄树上挂满了经幡、哈达和转经筒,树下摆着酥油茶和青稞饼。来参加派对的西班牙朋友最初一脸茫然,但当父亲用藏语唱起《平安夜》,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音乐超越了语言界限。
如今小太阳五岁了,在本地小学被称为\"小翻译官\"。上周她刚调解了一场争执——用西班牙语安慰哭泣的同学,用中文向我解释事情经过,最后用藏语自言自语总结\"大家应该像糌粑和酥油那样团结\"。校长专门约见我们,说这孩子让他看到了\"未来世界的希望\"。
某个周末的清晨,我被阳台上的笑声吵醒。透过窗户,我看见小太阳正坐在卡门膝上,两人共看那本《墨脱的西班牙玫瑰》摄影集。晨光中,女儿的红发与卡门的如出一辙,她指着照片问:\"妈妈,这是你爱上爸爸的地方吗?\"
卡门抬头,与窗边的我目光相遇。她笑着回答:\"不,宝贝,这是我们发现彼此本来就是同一个世界的地方。\"
橄榄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为这句话伴奏。我忽然想起多年前在墨脱那个雨夜,如果我当时选择留在客栈,如果卡门没有回头,如果父亲没有最终理解...人生有多少个\"如果\"堆砌成此刻的幸福?
\"爸爸!\"小太阳发现了我,挥舞着相册大喊,\"我们今天去野餐好吗?我要带辣椒酱和橄榄面包!\"
\"还有酥油茶!\"卡门补充。
\"还有tortilla(西班牙土豆饼)!\"我笑着回应。
阳光下,三种语言交织成最动听的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