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一组正好分成三组,安排好后便模仿李伟的样子蹦蹦跳跳地学起来。
教坊司里的人都擅长歌舞技艺,李伟编排的动作简单易学,这些小丫头很快便掌握了窍门。
李伟满意地点点头,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欣赏着自己设计的新舞蹈。
这些年轻女子的舞姿远胜于身为男子之长的他,更何况还有定制的“工作服”,将她们的灵动与娇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伟看得痴迷,片刻之后,徐瑶悄然递上一块手帕,李伟瞄了一眼,不动声色地接过擦了擦鼻子,嗯,天气寒冷,流鼻涕也属正常。
或许是因为许久未与学堂里的师长们探讨学问,眼前这些少女随意跳跃便令他激动不已。
曾几何时,他可以专注听完整堂课,如今却衰退如此,连这样的场面都难以承受。
擦完第三次鼻涕后,李伟不得不站起离开,把空间留给这些姑娘们继续练习。
离开时,他背对着所有人穿上官服,至于为何背对着,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先行一步,你负责监督她们认真练习,明日我还会过来查看。\"
穿好官服的李伟终于舒了口气,转身对徐瑶说道。
“明白,明白!”
徐瑶脸颊泛红,刚才李伟起身时她无意间看到了不该看的地方。
李伟点头疾行而去,徐瑶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疑惑,这位李大人权高位重,面对美色竟克制如斯,实在令人意外。
离开教坊司前,李伟还嘱咐吕飞安排乐师,今日只顾指导舞蹈,音乐还未编排,要让乐师们创作出合适的曲子,没有的乐器可用相似的代替。
回到家中,李伟高烧未退,刚进门便看见小青,立刻停下脚步,有些戒备地注视着她。
小青身着一袭青色长裙,莲步轻移间裙摆随风摇曳,即使平日素颜示人,她的肌肤细腻、身材曼妙已足够动人,尤其此刻李伟发烧在身,更觉她今日分外妖娆。
小青缓步走近,朱唇微启道:“老爷,您回来了。\"
李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急忙掩饰道:“哦,回来了。\"
小青略有惊讶,今日自家老爷似乎有些异常。
“那个……我先回房了。\"
李伟避开目光,低声说道。
“那老爷要不要小青给您按摩一下?”
这段时间李伟借伤休养,每日享受小青的悉心照料,即便伤愈,此事仍未停止。
“好,好啊。\"李伟稍作迟疑便答应了。
回到屋内,小青先帮他换下正装,穿上日常衣物后,才让他平躺下来正式开始服务。
当小青那柔嫩的小手触及他的身体时,李伟仿佛被一股电流击中,迅速伸出双手握住了小青的手腕。
小青的身体微微僵硬,却没有挣脱,只是呆呆地望着他。
李伟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问道:“小青,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
“嗯?”小青一脸迷茫地看着他,不知该如何作答,因为她完全不懂妻子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喜欢你,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李伟调整了措辞,再次询问。
这样直接的话语让小青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她脸庞泛起红晕,低声说道:“老爷喜欢就好,小青自然愿意陪伴在老爷身边。\"
李伟停顿了一下,担心她还不明白,进一步解释说:“我的意思是,将来我会娶你为妻,你知道了吗?”
小青听闻此言,内心一阵波动,抬眼深情地注视着李伟,既有欢喜也有感激。
然而很快,她的眼神中又浮现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轻声回应:“只要老爷心中有小青便好,小青甘愿守护在老爷身旁。\"
见她应允,李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认真承诺道:“你放心,我会好好对待你的。\"
小青嘴角扬起一抹温婉笑意,随后垂首主动送上柔唇。
李伟如同火种遇风,热血沸腾,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渴望,一把揽过小青,压倒在床。
小青柔顺地躺着,任由他动作。
李伟既兴奋又忐忑,多年来独身一人,如今终于能有所行动了。
然而他笨手笨脚折腾半天,竟连解开衣物都做不到。
不对,不是古代服饰的问题,而是女人的衣物本身就复杂。
小青看到他焦急的样子忍俊不禁轻笑出声,纤细指尖轻轻一点,李伟顿时恍然大悟,顺利进入内室。
伴随着一声压抑的低吟,两人关系突破了最后防线,实现了质的飞跃。
小青眼含泪水,面带微笑,李伟怜惜地亲吻下去……
次日清晨,李伟如愿以偿,精力充沛地早早起床。
小青身体不适,李伟让她休息。
清晨时分,小翠正在清扫庭院,小月在灶台前忙碌,李伟满面春风地向两个丫鬟问好。
“早安,小翠。\"
小翠抬眸瞧了他一眼,见他这般愉悦,心中虽暗自腹诽,却依旧毕恭毕敬地行礼,轻唤了一声“老爷”。
李伟点点头,随后走向厨房,对小月嘱咐道:“小青这几日身子不大舒服,你要多留意些,知道吗?”
“嗯,知道了,老爷。\"
小月性子淳朴,听闻此言并未生疑,规规矩矩地应了下来。
李伟满意地点了点头,夸了几句这孩子懂事,这才返回庭院。
环顾四周,他忽然觉得此刻的家与往日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归属感吧。
从前的他孤身一人,到了大明后更是举目无亲。
然而自今日起,他有了牵挂,内心也找到了归属。
用罢早餐,他精神抖擞地前往教坊司。
昨夜服用了小青牌退烧药,药效明显,如今已不再是那副垂涎少女的模样。
吕飞召集的乐师齐聚,李伟依照后世的曲谱重新编排,逐一把乐器换掉,再低声哼唱出曲调,让乐师们练习。
果然别有一番风味,听着也颇为悦耳。
其中鼓点尤为重要,节奏感需精准到位。
调试完配乐后,他又安排三队青春少女配合音乐试演,并教授她们边唱边跳的技巧。
顿时,欢快的青春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伟看完一天的演出,体温再度攀升,意识到尚未痊愈,便决定继续用药。
回家后,他早早吃完晚饭,便带着小青回屋推拿,这一按便是一整夜。
如此这般,李伟每日以正人君子之态外出,却似浪荡子弟归家,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教坊司在他改造下,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歌舞表演,而是增添了多种艺术形式。
除了少女们的活力曲目,他还添加了诸如李清照《如梦令》改编的古风曲等,同样不错,且更贴合这个时代。
此外,他还尝试了相声、小品等未曾出现过的艺术类型。
写得太累了,作者本性正直,毫无经验,这段实在难以下笔。
(本章完)
朱元璋不解之谜
对于此事,朱元璋确实问过。
主角以学习理科为由推脱,朱元璋虽有所怀疑,但也未完全不信。
或许有人会质疑,一个现代人声称不知历史,朱元璋怎会轻信?毕竟这是常识啊!
作者自省,自己就是一个记不住朝代歌的人,仅了解秦汉、唐宋元明清,能在众多朝代中认得出开国皇帝的名字便已不易,至于其他细节,除非是汉武帝、唐太宗这类名人,否则鲜有知晓。
就连堡宗朱祁镇,作者也是近两年才听说。
回溯过往,明朝相关影视剧尚未流行时,真正了解明史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只知道康乾盛世,却不知永乐年间的故事。
即使在今天,若在街上随机询问十人朱标去世的具体年份,恐怕多数人都难以回答,甚至不知道朱标其人。
要不是《大明风华》热播,朱棣也可能被许多人遗忘。
许多人所谓的常识,不过是局限于特定圈子的共识,并非普世知识,就像三相电与单相电的区别,对理科生而言是基础,但实际上不少人并不清楚。
至于朱元璋为何轻信主角,因为在古代,真正懂史的人本就稀少,王朝初建便需组织大量人力物力修史,耗费巨大。
主角自称不懂史,在朱元璋看来并非荒谬之事,而是合理且可信的。
当然,朱元璋生性多疑,绝不会完全相信,这一点在后续情节中会有体现。
目前他更关心的是主角的实际能力。
作为新手作者,文中有诸多不足,恳请各位指正。
这样的设定或许欠妥,未能充分考虑历史题材读者的感受,但既已成文,也只能如此了。
下一本书定会更加谨慎构思后再发布,感谢大家的支持!
------------
乾清宫内,朱元璋手捧一本小册子,仔细查阅着李伟的监控记录,这是几天前毛骧送来的。
见到李伟流鼻血的画面,朱元璋不禁皱眉:“真是软弱!”
随后又见李伟硬是忍住,未在教坊司惹事生非,这才勉强给予合格评价。
浏览完册子后,朱元璋拿起一旁的纸条,上面写着秀美的字迹,仅“康健无疾”四个小字,大致意思是此人体魄健全,无明显病症。
“哼,算你走运!”
朱元璋将那张纸条收入袖中,冷声低语几句。
……
教坊司内,李伟一人独坐台下,看着台上少女们灵动跳跃、表演着精心编排的新节目,笑声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