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在阿育王的统治下,孔雀王朝达到了鼎盛,其疆域东起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下游名),西至阿拉伯海,西北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南抵内尔河。
尽管孔雀王朝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印度次大陆的南部和东部边缘,但这些地区并不属于其核心统治区域。
所以,天方城土地严格意义上属于东部土邦领地。
当然,这个时代,出海口盐碱地不值钱,各土邦也没有严格的界限疆域,所以别山君占了也便占了,并没有人来抗议或者索要钱财。
却说愤怒的阿育王愤怒过后又平静下来,阿育王老了,已经六十五岁的阿育王早皈依佛教,他还下令不许再武力征伐扩张,而是要用佛教和文明收纳国土臣服土邦(估计是被佛教徒忽悠瘸了)。
所以,阿育王便打听是什么人入侵了东部国土,他的孙子达拉沙拉说入侵者是来自东方的秦人。
“cion,是那个传说中强大的cion,他们从哪里来到了我们东边的布拉玛普特拉河,”
“海上,亲爱的爷爷,秦人有山一样巨大舰队,”
“这怎么可能,比我们的巨舰还要大吗?”
“还要大的多,我们三十几艘战舰被他们十一艘巨舰击败,”
“他们为什么要攻击我们的战舰,他们为什么要侵入我们的国家?”
达拉沙拉心虚道:“秦人说我们奴役了他们的子民,”
阿育王盯着孙子达拉沙拉眼睛道:“我们什么时候奴役过秦人?”
“爷爷,秦人说的子民是那些从开伯尔山口闯入的强盗。”
“这,可那些来自东方的游牧野人就是强盗啊,秦人是误会了还是被有心人利用?这事恐怕不简单吧,到底是谁先开战的?”
“肯定是蛮横的东方秦人,他们根本无法理喻。”
“那么,你上次献给我的精美丝绸呢?你不是说来自东方吗?”
“这,是的,是从这些秦人手里贸易来的,”
“所以,我的好孙子,你想抢劫秦人商队,甚至想劫掠他们高大的商船?”
“不不不,我的爷爷,事情不是这样的,是一场误会,对,误会,因为语言不通,所以……”
“好吧,我大概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了,我的孙子,你记住,哪怕我们理亏,但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是伟大的征服者,有广袤的国土和数亿战士,我们看上的东西就是我们的。”
“是,我伟大的无忧王爷爷,孙儿也是这样想的,既然地方官已经做了,我们只能将错就错把这些该死的秦人全部杀死,把那些巨大的战舰占为己有。”
“很好,达拉沙拉,那战况如何?我们杀死了多少来自东方的秦人?”
“这……目前战况还没有报上来,我想,东方很快就会传来胜利的消息。”
“好吧,我相信你的能力,不过我劝你最好亲自去一趟东部把事情办好,”
年老的阿育王其实已经昏聩不理事了,他的太子叫鸠拿罗,因为长得帅气,却被阿育王的宠妃看上,于是这妃子疯狂追求太子,太子鸠拿罗不答应,阿育王的宠妃,即阿育王的第一夫人征沙落起多便派人弄瞎太子鸠拿罗的双眼。
当然,传说最后阿育王要处死第一夫人,但被太子鸠拿罗阻止,理由是不想再造杀孽,阿育王坚持处死,太子便暴毙而亡。
够狗血的剧情,佛教忽悠孔雀王室比儒家忽悠中原皇室还牛逼。
一代传奇之王,一个开创天竺人统一天竺大业的传奇之王,其后宫王室会出现如此狗血剧情,而且太子说不同意苟合才被弄瞎双眼,可他为什么又要阻止阿育王处死第一夫人,是真的不忍再造杀孽,还是苟合过有感情,或者达拉沙拉这龟孙也和第一夫人有一腿才能越过无数叔伯成功上位?
当然,这个时候太子鸠拿罗虽然双目失明还在世,但失明的太子已经不可能再继承王位了,所以阿育王的孙子,也就是鸠拿罗的侄子动起心思。
和秦人的冲突到底是一场误会还是地方军队受到达拉沙拉的指示谁也说不清。
总之,东方百里被杀空杀绝的消息被达拉沙拉刻意隐瞒下来,也就是说,除了年老欲退位的阿育王不知情,国中所有人都知道。
在皇位交替关键时刻,如果消息隐瞒得好,达拉沙拉不出所料会于今年顺利继承孔雀王朝第四任国王。
如果消息泄露,阿育王肯定勃然大怒率兵亲征,那王位就不可能提前让出来。
所以走出王宫的达拉沙拉立即下令向东部调动军队,调十万精锐军,再从东部各城池一路抽调守卫军十万,再加上后勤民夫贱民二十万。
用四十万对战两万,王孙不相信还平不了东部叛乱,剿灭不了来自东方的秦人。
在天方城工地,随着每天抓捕越来越多的劳奴,没多久天竺劳奴的数量已经超过五万,为了管理这么多的劳奴,最近奴兵(东方奴)已经不再参加战斗任务,而是由土联邦骑兵自主向西扫荡乡村抓劳奴挣金币。
加上船上备有龙门吊大型轴承和马车轴承,有了高科技加持,所以城建速度很快。
当然,不快不行,七八千奴兵一手拿着皮鞭一手拿着利刃,有敢偷懒的劈头盖脸几马鞭抽下去,有敢于怒目或者异心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刀结果。
仇恨这个东西很难化解,当然,除非杀绝,所谓斩草不除根,便是给自己埋雷。
天竺人就无意中给自己埋下了最大的一枚地雷,所以现在,这些来自东方的奴隶对他们才如此深恶痛绝暴戾残忍。
当然,一方面肯定是别山军的纵容,所谓领导默认就是同意,上官漠视就是鼓励。
被人折磨和夺过皮鞭折磨人的感觉只能用一个字“爽”来形容,这些奴兵在得到来自东方的族人接纳后,在极力融合强大秦人的怀抱,他们认真学习隶书秦语,学着秦人神态身姿,甚至于学习象征着最优雅文明之使用筷子吃饭。
五万人的天竺劳奴为了活命日夜不停的抢工,从挖基础到打木桩,从搬运石头到烧制砖块,从伐木到烧制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