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媳妇儿!”
宋金枝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因为原身,满儿心智不全是个傻子。
如果乔氏再因为她丢了性命,等陈守安回来,她怎么跟二儿子交代啊!
宋金枝心慌手段,正要找路下去,小长安突然拉了拉她。
“奶奶,他们没事儿。”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下面就传来了张大成的声音。
“宋大娘,乔嫂子他们没事儿。”
宋金枝松了口气,但还是赶紧的找了路下去。
在上面看着是个陡峭的山坡,谁知到了下面,却是一大片的平地。
平地上一片草林,连块多余的石头都没有。
不仅摔不到人,还,还全是鲜嫩的蕨菜?
宋金枝以为自己看错了,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张大成也有些愣住了,“昨天我才从这经过,一根蕨菜都没有,怎么一夜之间就长出这么多了?”
“老二媳妇儿,孩子没事儿吧?”
乔氏抱着受了惊吓的儿子,口上虽然不停地安慰,但目光却紧紧盯着那些蕨菜,连宋金枝的话都忘了回答。
“奶奶,我也要下来。”
长安一个人不敢下来,只能撅着小屁股,努力的往下面张望。
宋金枝一边催着张大成别傻站着,赶紧采蕨菜,一边回答长安:“你别动,我上来接你。”
张大成今天是上来砍柴的,没想着要找蕨菜。
可眼前这么多,老陈家也吃不完吧。
等宋金枝把长安抱下来,张大成已经采了不少的蕨菜了。
“宋大娘,剩下的你们来吧,我得下山去了。”
宋金枝喊住他:“你那一小把怎么够,多采些,我记得你娘喜欢吃这个。”
张大成有些不好意思。
宋金枝把刚才她们上坡上采的那些全都分给了张大成,“拿着,春天不就是吃这一口吗。”
张大成呵呵的笑着,“那就多谢宋大娘了。”
宋金枝拍了拍小长安,示意她过去找满儿。
满儿还有些害怕,藏在乔氏怀里呜呜的哭着。
但只是哭,并没有要发狂的意思。
小长安走过去,轻轻拉了拉他的手。
“满儿哥哥,这是菜,不是虫。”
刚才乔氏怎么哄都没用,现在长安不过是说了一句话,他果真就把头抬起来了。
还没走的张大成看见这一幕,更是瞠目结舌。
“你家满儿已经好了?”
宋金枝故作翻脸,“我家小孙子本来就没事儿。”
张大成轻咳两声掩饰尴尬,“对对对,看我这张破嘴。”
他背上柴火,又拿了两把蕨菜,这才赶紧下山了。
可到了山脚,他才敢嘀咕出声。
“她家小孙子本来就是个傻的啊,都傻了四年了,村里各个都晓得,前一阵子还疯狗似的乱咬人,现在怎么突然能听懂人话了?”
走了两步,张大成又停下来。
“嘶,陈守仓跛了三年的脚也是莫名其妙就好了。这老陈家是不是有点儿说道啊!”
从后山进了村,正好经过陈守仓家。
张大成见他在院子里站着,就顺便打了个招呼。
寒暄两句后,陈守仓先进了屋。
张大成见他走路又是一高一低,又成了个跛脚,顿时又迷糊起来。
他是不是老眼昏花了?
老陈家不跛的又跛了,该傻的又不傻了。
陈守仓回了屋里,刚把鞋子脱了躺下,听见门外有孩童的嬉闹声,又立马爬起来,赶到门口。
看着那些孩子嬉闹着从家门前经过,陈守仓心又失落下来。
一定是昨天娘生气自己不讨媳妇儿的事,所以今天不让满儿跟长安过来了。
可娶媳妇儿又不是嘴巴说两句就成了,他跛着脚,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
满儿被长安安抚下来,甚至还被长安带着一块儿采蕨菜。
没一会儿的功夫,他们的背篓已经装了不少了。
“行了,今天先回去。”
宋金枝把背篓背起来,乔氏却还在采。
“老二媳妇儿,够了。”
乔氏应着声儿,可手上却还是不停地采着蕨菜。
她这个劲儿,好像明天蕨菜都没了似的。
可有长安在,什么好东西找不到。
“行了行了,一会儿我还打算去地里一趟呢。你要是不走,我可就先走了。”
乔氏依旧是应着,手上的动作根本没停下。
宋金枝不管她,喊着长安跟满儿先走。
可刚抬脚,乔氏倒是说话了。
“我想多摘一些,给白家送过去。”
宋金枝侧眸多看了乔氏两眼。
大概是察觉到了婆婆的目光,乔氏赶紧抬起头来。
“娘,怎么了?是我说错话了?”
青菜萝卜都送过去了,蕨菜也是个野味儿,人家收不收是一回事儿,反正她们送过去,也算是自己的心意。
宋金枝满意的笑着,“你倒是开窍了。”
乔氏也不采了,收拾东西乖乖跟着宋金枝下山。
稍稍往下走了些,宋金枝突然停住了脚步。
“我记得那边就有几棵桑树?”
乔氏顺着方向看过去,点头,“是有几棵的。”
宋金枝点头,“这几天多买点菜,咱们买几个簸箕,下个月开始养蚕。”
乔氏一惊,“养蚕?”
见她这么大的反应,宋金枝问她:“怎么?你怕蚕?”
怕肯定是怕的,那些肉乎乎的虫子,密密麻麻趴在叶片上,谁看了不害怕?
宋金枝啧啧两声,“你知道蚕丝可以做什么吗?绫、罗、绸、缎、锦、绣、纱,这些都能做。蚕丝质地轻薄,染色后绚丽夺目,是权贵最喜欢的东西。”
她又问乔氏,“你知道那些有钱人舍得花多少银子买一匹上等的丝绸吗?”
乔氏摇头。
她这辈子见过最多的钱就是陈守安娶她进门时的三两银子,可那些钱只是过了眼,之后就全被娘家拿走了,她连碰都不能碰一下。
丝绸这个东西她听过,但是没见过,更加不知道是什么价钱了。
宋金枝说,“好的丝绸百两一匹,上等的能卖到千两。”
她眸心沉了沉,“现在最好的丝绸就是唐家的织金锦,十人绣制三月方才得一匹,耗时耗力,且成品率太低,所以若是能得一匹,就是千两黄金都卖得。”
乔氏倒吸一口。
“娘,我们养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