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六十一章:笔蘸星河书壮志,墨融岁月写风华
暮春的风裹挟着柳絮掠过办公大楼的玻璃幕墙,煜明站在十八层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如织的车流和远处新起的楼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本翻旧了的《东坡乐府》。手机震动,工作群里弹出新项目启动的通知,红色的@符号像跳动的火苗,点燃了他心底蛰伏的创作欲。
作为集团生产部主任,煜明的日程表总是被各种会议和报表填满。但每当面对技术难题或管理困局,那些藏在诗词里的智慧便会适时浮现。记得上个月处理生产线升级矛盾时,他引用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功说服团队放下分歧。此刻看着窗外蓬勃发展的城市,一句诗突然跃上心头:“塔吊凌云书壮志,车流织锦绘繁华。莫嫌案牍劳形苦,且把匠心付岁华。”
下班后,煜明照例去了市图书馆。古籍区的灯光依旧昏黄如旧,管理员王伯笑着递来他预约的《全唐诗典故考释》:“小煜,最近又在琢磨新诗句?”他点头致谢,在熟悉的角落坐下。翻开书页,读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批注时,手机突然响起——是研发团队传来的紧急消息,新型设备测试出现意外故障。
夜色中的厂区灯火通明,煜明匆匆赶到车间。技术人员围在设备旁眉头紧锁,仪表盘上跳动的红色警报像刺眼的伤疤。他深吸一口气,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这些年积累的诗词灵感与技术心得。当目光扫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摘录时,心中豁然开朗:“大家别慌!我们把问题拆解,逐个击破,就像解一首复杂的诗,总能找到韵律。”
连续三天两夜的奋战,当设备终于稳定运行的那一刻,晨光恰好刺破云层。煜明揉着通红的眼睛,在车间的休息区写下《攻坚手记》:“寒夜攻关意未休,荧屏数据眼中浮。但凭肝胆描新卷,敢教难题化水流。”这首诗被他贴在车间公告栏,配文“与诸君共勉”,引得不少年轻员工驻足抄录。
不久后,集团接到了海外订单,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产能提升。面对巨大压力,煜明在动员会上引用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激励团队,同时制定了周密的生产计划。那段日子,他常在深夜的办公室里,一边审核报表,一边品读诗词放松。当读到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时,窗外的城市夜景与诗句交融,他即兴写下:“星灯万点映苍穹,铁臂千钧破雾蒙。且看今朝挥巨笔,豪情写就九州雄。”
项目圆满交付那天,集团举行了庆功宴。酒过三巡,总经理笑着调侃:“煜明,你这既能用技术解决难题,又能用诗词凝聚人心,堪称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他起身致谢,目光扫过台下同事们疲惫却欣慰的脸庞,想起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即兴赋诗一首:“几度攻坚岁月匆,同袍共济建奇功。今朝痛饮庆功酒,明日扬帆再踏风。”掌声中,他看见人群里王伯和朋友老师欣慰的笑容,眼眶不禁微微发热。
随着职务的提升,煜明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但无论多忙,他始终保持着每日读诗写诗的习惯。他在办公桌上摆放了一方素砚,午休时便研磨挥毫,将工作中的感悟化作诗句。这些诗渐渐在行业内传开,有同行评价:“从煜明的诗里,能看到现代工业的脉搏与古典诗词的灵魂在共振。”
深秋的一个周末,煜明受邀到大学举办讲座。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年轻学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他翻开精心准备的课件,第一页便是自己创作的诗句:“墨染山河抒壮志,诗融岁月写春秋。”他指着这句诗说:“很多人觉得诗词离现代生活很远,但其实,当我们用心感受工作的艰辛、奋斗的喜悦,每一个瞬间都能成为诗意的源泉。”
讲座结束后,一位学生递上笔记本请他签名,扉页上工整地抄录着他写的《攻坚手记》。煜明愣了愣,认真写下:“愿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有攻克难题的勇气,也有发现诗意的眼睛。”走出校园时,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高楼大厦在暮色中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他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记下:“岁月如歌诗作伴,丹心一片映朝阳。”
回到家,煜明将新写的诗稿整理成册,取名《匠心诗笺》。书桌上,与工作用的专业书籍并肩而立,台灯的光晕下,墨香与书香交织。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宛如散落人间的星辰,而他知道,自己将继续在这烟火人间,用诗词记录奋斗的足迹,让匠心与诗魂在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