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大义名分对于强者就是华丽的遮羞布,对于弱者则是必须高举的旗帜。
王室联合齐、凉两国,为卫国之外的诸侯,全部送上了这面旗帜。
一开始,除了赵国这个愣头青提前开打,其余诸侯无人敢用,都在观望。
但眼下,连魏国都已经举起了旗帜,而齐国、凉国那边,似乎也能抵御卫国大军一阵子。
换而言之,曾经不可一世的卫国,此刻已经显露出最为虚弱的一面。
紧随魏国之后的,便是蔡国,蔡叔迁亲自率领大军,围攻卫国箬水城。
此城向北百里,是迁阳城,渡过迁江再向西北方向二百里左右,便是平丘城。
蔡国也是明白人,没有现在去攻打平丘城,知道秦国对此地肯定志在必得。
不过蔡国只要动作足够快,就能先吞下箬水和迁阳两城。
如此一来,就能阻断秦国与卫国本土的接壤地带,顶多只能在晏地发力,攻取卫国飞地。
......
卫国万寿城,卫王此刻太阳穴都在怦怦直跳。
他既觉得愤怒,又觉得好笑。
魏坤这条软趴趴的虫子,平时给他趴下来舔舐鞋履,卫王都觉得倒胃口。
不曾想,以往看来如此恭顺之辈,竟然会纠结大军攻打万寿!
不过作为卫国最重要的都城,万寿城城墙高大、坚厚,城内常备驻军,多达5万人!
而且万寿西北面六十里处,还驻扎着卫国酉山大营,人数在2万人,由卫国公室宗亲大将执掌,负责拱卫万寿城,并固守酉山陵寝。
“为寡人披甲,再派人突围前往酉山大营,宣卫祜率军勤王,战事之后,孤要用魏坤的人头做成酒器,与文武共饮!!!”
卫王双目赤红,但却冷静的发出一道道诏令。
万寿城此刻唯有卫王亲临城头,才能让卫国士卒们士气大振!
......
而此时的严洛,已经从严城出发,亲临浑阴县。
此外,晏地各城的文武官员,也收到了他的诏令。
针对卫国所占据的银安城、山阳城、凤梧城以及黄县区域,开始散播谣言。
谣言内容五花八门,比如,卫国都城万寿被魏、楚、徐三国攻破,卫王已死。
又比如,董氏、令狐氏举起反旗,已经响应王命诏书,裂土分疆,与其他诸侯一同瓜分了卫国。
又或者,卫国各地陷入战乱,百姓死伤无数等等。
这些谣言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从卫国本土跨境而来的晏地各城守军人心惶惶,思归故土。
晏地的卫国城邑皆为飞地,以往太平时,凭借卫国的霸道和威势,各城守军倒还没什么感觉。
但如今谣言汹汹,四周诸侯国也明显加强了军备。
郑、姜两国原本还在敌对,突然也进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这一切都让卫国守军们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而此时,秦国各城,已经选拔了一批能言善辩之士,秘密潜入这几座城邑县城内,面见卫国守将或者主官。
内容很简单——
秦国对于卫国,一向是恭敬有加,但如今诸侯合纵攻卫,已经是天下大势。
只不过秦君仁厚,不忍刀兵相加。
因此只要卫国守军自愿撤出晏地,将所在城邑交付秦国,那么秦国便可以让出通路,让他们自由返回卫国本土。
这一计策,是由孙武、诸葛亮联合制定。
借助如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态势,加上此起彼伏的谣言,营造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局面。
随后又借助严洛一直以来维持的“仁义之君”光环,彻底瓦解卫国军队的战斗意志。
当然,光是这样并不够,最后的杀手锏,则来自于郭开!
郭开在成为公子修红人之后,悄悄收集了卫王麾下负责撰写诏令官员的书简、帛书,设法送回过秦国。
书简和帛书上的字体,基本上是卫国常用的花篆,这个很容易仿造。
稍微有点技术难度的,是卫王印章样式。
不过,恰巧,印章用的就是当初严洛赠送给卫王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印。
秦国想要造的一模一样,并不难。
所以五月初,正当姜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起兵攻打卫国飞地银安城时,一名伪装成庶民的使者匆匆持着一份帛书进入银安城内。
而上面,则是从万寿紧急发出的勤王诏令!
原本就不想继续待在晏地煎熬的卫国守军顿时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当下便决定立刻集结全部军队,借道秦国,返回卫国本土,勤王救驾!
此时此刻,这些卫国将士哪里还会管晏地富庶不富庶。
就如同当年杨广麾下的将士们,江都再好,都比不过老家香啊!
而且他们也不是弃土不守,完全是要勤王救驾!
既保全了名份,又顺从了内心,两者兼得,将城邑让给秦国,让的那叫一个毫无负担!
而其余各城,凤梧、山阳、黄县,不过数日时间,便悄无声息的改旗易帜。
姜国和郑国本来迅速和解,为的就是想要集中力量,拿下晏地卫国城池,这一晃眼,城头却已经换上了秦国大旗!
这一幕顿时让他们错愕不已!
......
“恭喜宿主,您以外交谋略手段,获取卫国所属银安城(中等城邑)及其附属三县之地(一座上县,两座下县);凤梧城(下等城邑)及其一县之地(上县);山阳城(下等城邑)及其两县之地(两座下县),总计获得召唤点!”
邢城郡方向,由丁奉驻守,薛仁贵则轻装抵达银安城,负责驻守此地。
原邢城郡守霍商,改任柳林城郡守,如此一来,邢城这边主要事务,暂时由丁奉执掌。
霍商这个四品郡守,当初是蔡国观水城城守,虽然主动投效秦国,但将其放在边境城市邢城,严洛倒底有些不放心。
万一战事来临,此人再次投降,那岂不是误事?
柳林郡如今是秦国腹地,又受乾州州牧、刺史、防御使多方节制,郡守职权被制约,倒是不必担心霍商会出什么幺蛾子。
凤梧郡,则派赵云前去驻守,此地只有一城一县,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黄县铜矿,到时候工部、商部自然会派人接管矿产开采经营事宜。
至于山阳郡,此地位置和山南县倒是有些类似,地形比较封闭,北面和东面都是崇山峻岭、原始丛林。
向南,则是沣水和大泽湖,西南方向就是郑国飞地白泽城了。
此地严洛已经派遣正八品治水都监、丹水主簿李冰前往驻守。
李冰在丹水的工作颇有成效,疏通河道,挖掘沟渠,为丹水增加了不少水田。
丹水这个原本基本靠丹砂矿发家的郡县,如今粮食产量也比原先提升了至少四成!
但晏地境内的沣水乃是大泽湖的水源地,所以按照李冰所说,想要将这一带彻底变成沃土良田,并且平定水患,必须从山阳城开始治理。
严洛以李冰治理丹水有功,拔擢其为从六品山阳郡通判、兼任从六品山阳郡治水都丞,加爵县士,食邑百户。
虽然还不是郡守,但此地他的官职最大,和郡守也没有太大区别,只等今后积累功绩,便能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