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期,钜鹿有个叫张臶的人,字子明,颍川的胡昭,字孔明,他们都怀着高洁的志向,选择隐居而不踏入仕途。
张臶年少时便进入太学求学,对儒家的内外经典都有深入的研究,学成之后回到家乡。袁绍先后多次征召他为官,他都没有回应,后来为了避开尘世纷扰,迁居到上党。并州牧高干上表朝廷,任命他为乐平令,他依旧没有赴任,又辗转迁徙到常山。在常山时,他门下的门徒已有近百人,之后又迁居到任县。曹操担任丞相时,征召张臶,他也没有前往应召。
太和年间,朝廷下诏寻求那些隐居且有学识、能够消弭灾祸、解释怪异现象的贤士。郡里多次向上举荐张臶,朝廷下令让他前往,可当时他年事已高且身患疾病,无法成行。广平太守卢毓到任仅三天,郡中的主簿就来报告,说按照惯例应该拿着名帖去拜访张臶。卢毓教导说:“张先生是那种对上不侍奉天子,对下不结交诸侯的人。这样的高人,岂是用名帖拜访就能表示敬重的?”于是,他只派主簿带着书信,并送上羊和酒,以此表达敬意。
青龙四年,朝廷下达辛亥诏书:“张掖郡的玄川河水四溢,波涛汹涌,有一块宝石背负着图像,形状如同灵龟,屹立在川西,稳固坚实,它质地青黑,上面白色的纹理组成了麟、凤、龙马等图案,清晰可见,还有文字传达着天命,十分明显。太史令高堂隆上奏说:这是古代的帝王圣贤都未曾遇到过的祥瑞,实在是大魏受命于天的征兆,是如同东序所藏的稀世珍宝。”(《尚书·顾命篇》中记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陈列在东序。”注释说:“河图,是从河中出现的图,是帝王圣者所接受的祥瑞。” )这件事被通告天下。任县县令于绰带着诏书去询问张臶的看法,张臶私下对他说:“神灵能预知未来,却不会追溯过往之事。祥瑞先出现,而后朝代的兴衰便随之而来。汉朝早已灭亡,魏国已经取得天下,哪里还用得着追溯汉朝的祥瑞呢!这块宝石所呈现的,是当下的奇异现象,却会成为未来的祥瑞之兆。”
正始元年,有一种叫戴鵀的鸟,在张臶家门的背阴处筑巢。张臶告诉门下的弟子说:“戴鵀是属阳的鸟,却在门的背阴处筑巢,这是一种凶兆。”说完,他便拿起琴,一边弹奏一边歌咏,作了两首诗。十天之后,张臶就去世了,享年一百零五岁。这一年,广平太守王肃到任,他下令给下属各县:“之前在京都时,我就听说过张子明的大名,来到这里后本想拜访他,却得知他已经去世,实在令人痛心惋惜。这位先生勤奋好学,隐居不仕,不与世俗争名逐利,以追求道为乐。从前绛县的老人埋没在民间,赵孟将他提拔起来,使得诸侯之间和睦相处。我怜悯张子明年迈却依然勤奋向道,却没有得到荣耀和恩宠。接到此令后,派遣官吏去慰问他的家人,在他家的门户上显着地题字,一定要给予特殊的待遇,以此来慰藉逝者,也激励后人。”
胡昭起初为躲避战乱,前往冀州,同样拒绝了袁绍的征召,后来又回到家乡。曹操担任司空和丞相期间,多次以礼征召他。胡昭前去应命,到了之后,他向曹操坦诚自己只是一介乡野之人,没有治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诚恳地请求回去。曹操说:“人各有志,出仕和归隐的选择不同,你努力坚守自己高雅的志向,我也不会勉强你。”于是,胡昭转而隐居到陆浑山中,亲自耕种,以遵循道为乐,闲暇时便研读经籍,自得其乐。乡里的人都对他敬重有加。(《高士传》记载:当初,晋宣帝司马懿还是平民的时候,就与胡昭有交情。同郡的周生等人谋划着要谋害司马懿,胡昭听说后,徒步跋涉,在崤山、渑池之间拦住周生,劝他放弃计划,周生却不肯答应。胡昭流着泪向他表明诚意,周生被他的义气所感动,这才放弃了行动。胡昭与周生砍断枣树,立下盟誓后分别。胡昭虽然对司马懿有救命之恩,却始终没有说过,因此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他的诚信和德行在乡里十分有名。建安十六年,百姓们听说马超叛乱,有一千多家为躲避战乱逃入山中。由于饥饿匮乏,人们渐渐开始相互劫掠。胡昭常常言辞谦逊地去劝解,因此匪患渐渐平息,众人都十分尊崇他。在他所居住的部落中,方圆三百里内都没有相互侵犯施暴的情况发生。)
建安二十三年,战火的阴影笼罩着大地,天下局势动荡不安。陆浑县接到上级指令,需征调民夫前往汉中。这一消息对于当地百姓而言,不啻于一场噩梦。汉中路途遥远,百姓们深知前往服役不仅要承受长途跋涉之苦,还可能面临战场上的生死威胁,因此,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抵触,整个县城人心惶惶。
在这种不安的氛围下,孙狼等一些激愤的百姓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满,发动了叛乱。他们手持武器,冲进县衙,杀死了主簿,一场血腥的冲突瞬间爆发,原本宁静的县城陷入混乱,房屋被烧毁,街道上满是惊恐的百姓和四处逃窜的身影,县邑在这场叛乱中变得残破不堪。
危急时刻,陆浑长张固没有慌乱。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百姓、稳定局势的重任,于是带领着仅有的十几名吏卒,前往胡昭的住处寻求庇护。胡昭,这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贤士,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敬重。在他的帮助下,张固开始招集那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安抚民众的情绪,组织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努力让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重新恢复生机。
与此同时,孙狼等人在叛乱后,选择了投靠关羽。关羽接纳了他们,并授予印信,分发武器,让他们继续在陆浑一带为寇。孙狼等人得到支持后,愈发猖獗,一路来到陆浑南的长乐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孙狼等人竟立下誓言:“胡居士是贤德之人,谁都不许侵犯他的部落。”正是因为这一誓言,胡昭所在的这片区域得以安宁,百姓们不再担惊受怕,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
后来,天下局势逐渐安定,胡昭为了寻求更宁静的生活环境,举家迁徙到宜阳。幽州刺史杜恕听闻胡昭的贤名后,曾特意前往他居住的草庐拜访。二人在草庐中谈论时事、探讨道理,胡昭言辞谦逊恭敬,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让杜恕十分敬重。太尉蒋济听闻胡昭的才能,也曾征召他入朝为官,可胡昭志在山林,无心仕途,便婉拒了蒋济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