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沈秋,是一名民俗研究者。去年夏天,我听闻在皖南山深处有个叫雾隐村的地方,村民世代传唱一首诡异童谣,歌词里反复提到\"十八口,井下藏,月光照,哭声扬\"。出于职业本能,我收拾行囊,独自踏上了探寻真相的旅程。
山路蜿蜒曲折,当我抵达雾隐村时,天色已晚。村口的老银杏树下坐着几个老人,他们佝偻着背,用浑浊的眼睛打量着我。我上前询问童谣的事,老人们却像被触到逆鳞般,脸色骤变,纷纷拄着拐杖离开,只留下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在暮色中回荡。
好不容易找到愿意接待我的人家,是个姓陈的寡妇。她的屋子在村子最西头,篱笆院里种着大片艾草。得知我的来意后,她沉默良久才开口:\"姑娘,这童谣碰不得。二十年前,村里十八个孩子一夜之间全没了,从那以后,每到月圆之夜,村东头的枯井就会传来孩子的哭声。\"
当晚,我被安排在二楼东厢房。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迷迷糊糊间,我听到一阵清脆的歌声:\"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声音稚嫩,却透着说不出的阴森。我猛地睁开眼,看见窗台上坐着个穿红肚兜的小女孩,她背对着我,两条麻花辫随着歌声轻轻摇晃。
\"小朋友,你怎么在这里?\"我壮着胆子问道。小女孩突然停止哼唱,缓缓转过头——她的脸青灰肿胀,嘴角裂到耳根,黑洞洞的眼眶里爬出两条白色蛆虫。我惊恐地尖叫,可声音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发不出半点声响。小女孩咯咯笑着,纵身一跃,消失在窗外。
第二天,我向陈寡妇说起昨夜的遭遇,她脸色煞白,颤抖着从柜子里拿出个铁盒。盒中放着十八个褪色的平安符,每张符咒背面都写着孩子的名字和生辰八字。\"这些都是当年失踪孩子的,\"她声音哽咽,\"那天夜里,村里的狗叫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孩子们的床都是空的,只在床头留下半块被咬过的月饼。\"
为了弄清真相,我决定去村东头的枯井看看。枯井周围杂草丛生,井口盖着一块青石板,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我刚要推开石板,身后突然传来孩童嬉笑的声音。回头望去,十八个穿着各异的孩子排成一队,正朝我招手。他们面色苍白,脚下却没有影子。
领头的男孩开口了,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姐姐,来和我们玩捉迷藏吧。\"没等我反应,他们一哄而散,消失在竹林中。我握紧手电筒追过去,却发现自己在竹林里迷了路。四周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盯着我。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跌跌撞撞地回到村子。陈寡妇正焦急地四处寻找我,见到我后,她松了口气:\"你怎么去了这么久?今天是七月十五,百鬼夜行的日子啊!\"
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竟是白天遇到的那群孩子。他们整齐地站在院子里,齐声唱道:\"月亮圆,井水凉,十八个娃娃哭断肠。找妈妈,找爸爸,永远困在井中央。\"歌声越来越响,震得我耳膜生疼。陈寡妇闻声赶来,看到这一幕,突然瘫倒在地。
\"对不起,对不起......\"她泣不成声,\"当年村里大旱,来了个游方道士,说要拿十八个孩子献祭给井神,才能换来雨水。我们......我们糊涂啊!\"真相如晴天霹雳,原来那些孩子是被愚昧的村民活活投入枯井。
我冲向枯井,用力推开石板。井底传来阵阵寒意,十八具小小的骸骨蜷缩在一起,手上还紧紧攥着破旧的玩具。我含泪念起超度经文,突然,井中升起十八道白色的光,孩子们的身影在光中渐渐清晰,他们朝我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天亮时,雾隐村下起了久违的雨。我离开村子那天,老人们站在村口,眼中含泪。陈寡妇塞给我一包艾草:\"姑娘,这童谣,就到此为止吧。\"
回到城市后,我时常在梦中听到那首童谣,但这次,歌声里不再有恐惧和悲伤,而是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每当夜深人静,我仿佛能看见十八个孩子在月光下快乐地玩耍,他们的笑声,终于穿透了二十年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