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党倒台后的京城,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所有身处权力中心的人都明白,这平静的湖面之下,正酝酿着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便设在,都察院隔壁,一座,新挂上牌匾的衙门里。
“吏治考成推行司”。
这个名字,又长,又拗口。
但,在京城官场,它却比任何一个,六部衙门的名头,都更具分量。
因为,它的主事官,是陈平安。
那个,以一己之力,扳倒了内阁首辅的,少年帝师。
衙门成立的第一天,陈平安,便公布了“考成司”的核心成员名单。
没有一位,是朝中的元老重臣。
副使,王进。
这位上一科的状元郎,如今,早已没了初见时的跳脱,眉宇间,多了几分,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
护军统领,武安侯,林景瑞。
这位年轻的勋贵,将他麾下,最精锐的侯府亲兵,都调了过来,负责整个衙门的安全。
而衙门的核心办事人员,则是以李士林为首的,十余名,新科进士。
他们,大多出身寒门,对陈平安,充满了,近乎狂热的,崇拜与追随。
除此之外,还有三位,不起眼的老者。
他们,便是,陈平安从故纸堆里,挖出来的那三位,落魄老吏。
精通漕运的陈老三,洞悉盐政的张巡检,以及,对天下田亩了如指掌的,户部老书办,吴先生。
这个,由新人、勋贵、寒门士子、以及技术官僚组成的,奇怪的组合。
便是,陈平安,即将用来,撬动整个大夏官僚体系的,第一根,杠杆。
……
“考成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制定,“考成法”的试点方案。
书房之内,众人围坐一堂。
气氛,有些凝重。
“陈大人。”李士林率先开口,他的称呼,已从“陈兄”,变成了“大人”。
“我以为,新法试点,当求稳妥。可择一,民风淳朴,政务简单的,上善之县,先行试之。如此,既可,减少阻力,也可,为后续推行,积累经验。”
他的话,代表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想法。
柿子,要挑软的捏。
改革,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
王进,却摇了摇头。
“我不同意。”
他指着墙上,那副巨大的,大夏舆图。
“新法,如良药。良药,是用来,医治沉疴顽疾的,不是用来,给健康之人,强身健体的。”
“要去,就去,病得最重的地方。”
“唯有,在最烂的地方,做出成效。才能,堵住,天下所有,反对者的嘴。”
他的目光,落在了,舆图的北方。
“我提议,去北境。”
林景瑞,也点了点头。
“我同意王兄的看法。”
“北境,九边重镇,皆是,军政一体。其吏治之混乱,军费之糜烂,早已,不是秘密。”
“若能,借此机会,整顿北境。则,不仅,能推行新法,更能,巩固我大夏的,边防。”
“此,一举两得之事。”
众人,议论纷纷,争执不下。
最终,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个,始终,一言不发的人身上。
陈平安。
他,一直在听。
他,在等所有人,都说完。
然后,他才,缓缓地,站起身。
他走到舆图前。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划过。
越过了,那些富庶的江南州府。
也越过了,那些贫瘠的西南边陲。
最终,他的手指,停在了,一个地方。
北平王,赵德芳的封地。
云州府。
“就这里吧。”
他的声音,很轻。
却让,整个书房,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云州府。
那,是北平王的,老巢。
是,整个大夏,最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方。
北平王,在那里,经营数十年。
整个云州府的,文武官员,皆是,他的门生故旧。
去那里,推行新法。
无异于,虎口拔牙。
“陈……陈大人。”李士林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这……这,是不是,太冒险了些。”
“不冒险。”
陈平安摇了摇头。
“这,是唯一的,选择。”
他转过身,看着众人。
“诸位,要明白一点。”
“我们这次,要对付的,从来,都不是那些,地方上的,小鱼小虾。”
“我们要对付的,是,那些,隐藏在背后,阻碍新法,动摇国本的,大鳄。”
“而北平王,便是,其中,最大的一条。”
“与其,等他,来找我们麻烦。”
“不如,我们,主动,去找他的麻烦。”
“这,叫,敲山震虎。”
他看着众人,那依旧,有些疑虑的眼神。
他,又补充了一句。
“而且,你们以为,我们,真的,只是去,查账的吗。”
……
三日后,御书房。
陈平安,将“考成司”的试点方案,呈报给了景泰帝。
景泰帝,看着奏本上,“云州府”那三个字。
沉默了,许久。
“平安。”他抬起头,“你,想好了?”
“臣,想好了。”
“北平王,是朕的皇叔。在军中,在宗室,都有着,极高的威望。”
“动他,会引起,朝局震荡。”
“臣,知道。”陈平安说道,“但,毒瘤,若不尽早割除,只会,侵蚀全身,最终,无药可救。”
“陛下,想做,中兴之主。”
“便不可,有妇人之仁。”
景泰帝,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却又,锐利如刀的少年。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陈平安,也没有。
“好。”
他拿起朱笔,准了。
“朕,只问你一句。”
“你要,多少人。”
“臣,不要大军。”陈平安回答道,“大军出动,目标太大,只会,打草惊蛇。”
“臣,只需要,一份,钦差的仪仗。”
“和,一个,绝对可靠的,领队之人。”
“以及,几位,真正懂得,如何查账,如何丈量土地的,专业人才。”
……
“考成司”衙门。
北上巡视组的名单,正式,定了下来。
领队主官,并非,王进,也不是,林景瑞。
而是一个,名叫张柬之的,新科进士。
此人,出身贫寒,性格,刚正不阿,甚至,有些,不通人情。
但在,陈平安看来。
对付北平王那样的,骄兵悍将。
正需要,这样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而随行的顾问,陈平安,则点将了,三人。
漕运老吏,陈老三。
盐政巡检,张老。
以及,户部书办,吴先生。
这三人,将作为,巡视组的,技术核心。
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去寻找,云州府账目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名单,一经公布。
京城之内,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觉得,陈平安,这是,疯了。
派这样一支,毫无背景,也毫无实权的“草台班子”,去北平王的地盘上,推行新政。
这,与送死,何异。
雍王府内。
雍王赵澈,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放声大笑。
“陈平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他对谋士公孙衍说道。
“他,这是,在自掘坟墓。”
公孙衍,却摇了摇头。
“殿下,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陈平安此人,从不做,无的放矢之事。”
“他如此安排,背后,必有,深意。”
“他,定然,还有,后手。”
雍王,不以为然。
“先生,你太多虑了。”
“他,再有后手,又能如何。”
“天高皇帝远。到了云州,那,便是,北平王的地盘。”
“是龙,他得盘着。是虎,他得卧着。”
“我,已经派人,去通知皇叔了。”
“我倒要看看,他陈平安,这几颗,没几两肉的棋子,能在那,铜墙铁壁之上,撞出,几朵水花来。”
……
钦差巡视组,离京的那一日。
天色,有些阴沉。
陈平安,亲自,为他们送行。
他将张柬之,拉到一旁,交给了他,三个,密封的锦囊。
“记住。”
陈平安,看着他的眼睛。
“此去云州,你们的第一个任务,不是查账,也不是推行新法。”
“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激怒北平王。”
“让他,对你们,动手。”
张柬之,愣住了。
“这……这是为何?”
“因为,只有他先动手了。”
陈平安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
“我们,才有,名正言顺的理由。”
“去,斩断他的爪牙,拔掉他的利齿。”
“至于,如何保命。”
陈平安,拍了拍他的肩膀。
“打开,第一个锦囊,它会,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