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公正的,见证者。
它,无声地,流淌。
却,能将,所有的,因,都酿成,应得的,果。
十年,一晃而过。
大夏王朝,景泰二十五年。
京城,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
街道,变得,更为宽阔、整洁。
新式的,四轮马车,平稳地,行驶在,铺着青石板的,主路之上。
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来自,天南地北,甚至,是,海外诸国的,奇珍异货,在这里,随处可见。
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富足与安康。
他们的衣着,不再是,灰暗的粗布。
而是,染着鲜艳颜色的,棉布,甚至是,丝绸。
孩子们的笑声,在,大街小巷,回荡。
私塾里,传出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那,不再仅仅是,四书五经。
还有,一本,由当朝帝师陈平安,亲自编撰的,名为《格物基础》的,新教材。
里面,讲述着,算学、地理、物理、化学的,启蒙知识。
……
北境,雁门关。
曾经,那座,饱经风霜的雄关,如今,已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贸易城市。
长城内外,不再是,对峙的兵营。
而是,热闹的,互市场。
瓦剌人,鞑靼人,柔然人,牵着他们的牛羊,和马匹。
在这里,与大夏的商人,交换着,他们需要的,食盐、茶叶、铁器,和,精美的丝绸。
也先,在雁门关之战后,被陈平安,放回了草原。
如,陈平安所料。
他,这个,威望尽失的败军之将,很快,便陷入了,与草原其他部落的,无休止的内斗之中。
整个漠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再也,无法,对大夏,构成任何威胁。
……
东南,泉州港。
数以百计的,悬挂着龙旗的,巨型宝船,正扬帆起航。
船上,满载着,大夏的,丝绸、瓷器、茶叶。
它们,将沿着,陈平安,当年,开辟出的,新航线。
去往,遥远的,南洋,西洋。
换回,足以,让国库,日进斗金的,香料、宝石,和,白银。
“靖海水师”,这支,由陈平安,一手创建的,无敌舰队。
正,巡弋在,浩瀚的,碧波之上。
为,所有的商船,保驾护航。
任何,胆敢,窥伺这条,黄金航线的海盗,都早已,葬身鱼腹。
……
十年。
短短的,十年时间。
大夏,这个,曾经,内忧外患,积重难返的,古老帝国。
在,陈平安,所制定的,“考成法”,“一体纳粮”,“开海通商”,“军事改革”等,一系列国策的推动下。
脱胎换骨,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吏治,清明。
国库,充盈。
百姓,富足。
兵锋,强盛。
一个,史书上,都未曾有过的,鼎盛时代,已然,来临。
……
而那些,曾经,与陈平安,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也在这,十年的光阴里,成长为了,帝国的,中流砥柱。
王进,没有,再回到翰林院。
他,接管了,陈平安,整合后的,东厂与天机阁的,情报网络。
成立了一个,新的,只对皇帝和陈平安负责的,秘密机构。
“龙眼”。
他,成为了,大夏朝,那位,隐藏在黑暗中,却,能洞察一切的,无冕之王。
武安侯林景瑞,则,在周培公,告老还乡之后。
顺理成章地,接替了他的位置。
成为了,大夏,新一代的,兵马大元帅。
他,率领着,那支,用新式火器,武装到牙齿的“神武新军”。
镇守北疆,令,四方宵小,闻风丧胆。
李士林,也早已,不再是,那个,会因为面见天子,而紧张得说不出话的,青涩进士。
他,凭借着,在“考成司”中,出色的表现。
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已是,两江总督。
成为了,真正,造福一方的,封疆大吏。
……
至于,皇室。
景泰帝,在陈平安的调理下,身体,一直,十分康健。
这些年,后宫之中,又陆续,诞生了,数位皇子和公主。
皇嗣,不再是,困扰这个帝国的,难题。
而太子赵渊,在经历了,东宫事变,和,闭门思过的双重打击之后。
也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
他,不再,沉迷于,那些,虚无的“清流”之名。
而是,开始,在陈平安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如何,平衡朝局。
虽然,他的天资,依旧平庸。
但,他,至少,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而那些,新生的皇子们。
则,从启蒙开始,便,在陈平安,所编撰的,那些,全新的教材的教导下,成长。
他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四书五经。
更是,广阔的,世界地理,有趣的,自然科学,和,实用的,经济民生。
他们的眼中,没有,皇子之间,那种,传统的,猜忌与敌视。
更多地,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好奇。
他们,都视,那位,不苟言笑,却,学识渊博的帝师,为,最敬畏的,偶像。
大夏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
景泰二十五年,冬。
景泰帝,颁下旨意。
改,明年年号,为,“开元”。
取,开创,新纪元之意。
并,于,开元元年,元旦。
在,太和殿,设下,万国来朝之盛宴。
邀请,天下所有藩属国,及,海外通商之国,前来,共贺,盛世。
这,不仅,是一场宴会。
更是一次,向整个世界,展示,大夏王朝,如今,是何等强大的,阅兵。
消息一出,四海响应。
无数的,使臣,带着,他们国家,最珍贵的贡品。
从,草原,从,雪山,从,沙漠,从,大洋的彼岸。
向着,那个,世界的中心。
大夏,京城。
汇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