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骑车出了村子,发现路上没人后,立刻跳下自行车,用意识和系统交流了起来。
“系统,我要售卖这些东西,看看有多重,价格是多少?”
【叮!检测到松茸10斤,300元\/斤,是否售卖?】
【叮!检测到茯苓15斤,50元\/斤,是否售卖?】
【叮!检测到丹参15斤,60元\/斤,是否售卖?】
【叮!检测到黄连10斤,300元\/斤,是否售卖?】
【叮!检测到野生枸杞5斤,40元\/斤,是否售卖?】
【叮!检测到野生黑木耳5斤,80元\/斤,是否售卖?】
【同意售卖。】
自行车后座的东西全部消失,8250元到手了。
按照这个年代的价格来卖,这些东西只值300元,每人可以分60元。
不过对于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进山一趟,能挣60元也很多了。
张卫国还给每人分了60个银圆,又有1200元收入,其他四个人能拿到1260元,算是一笔巨款了。
来到东门商业街,他看了一下自己买下的商铺,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8月底就能完工。
商铺只有简单的内部装修,水电设施完善、墙面刷白,水泥地面。
到时根据售卖的商品,再进行装修,张卫国想,自己得好好考虑一下做生意卖什么的问题。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与之相关的行业通常被称为“大消费”领域。
张卫国对食品,服装,家电这三个行业,比较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前世的他就是从卖菜的小摊开始发家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东西好卖一些。
随着老百姓能挣到钱,手头变得宽裕,开始在吃和穿上面舍得花钱。
接着就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彩色电视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西游记》和《红楼梦》正在拍摄,它们分别会在88年和87年播出,并且成为经典。
不过卖家电需要本钱,起步资金较大,虽然他手里有钱,可无法向家人解释来源。
张卫国叹了一口气,看来只能从卖吃的和从卖衣服开始积累资金了。
不如就开一家餐馆和一家服装店吧,餐饮生意虽然辛苦,但也挣钱。
服装这一块,利润高,还能开连锁店。
德山市离羊城近,羊城的衣服既时髦又便宜,他直接坐火车去羊城进货,存放在系统空间里带回来,既省运费又安全。
心里有了大方向,张卫国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方,第一副食品商店。
吴大刚看到他后,欣喜地跑过来问他:“哥,你忙啥呢,几天没见你过来。”
放好自行车,张卫国笑着说:“和我弟他们进了一趟太阳山,弄了点山里的药材。”
“刚子,肉票都帮我留着吧?”
吴大刚从绿色的书包里掏出一大堆肉票:“哥,都在这呢,你数数,一共有350斤。”
张卫国接过肉票数了起来“刚子,和你买过这么多票,哥放心。”
说着按照以前的价格,数好钱递给吴大刚。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张卫国这才进去开始大采购。
今天有新鲜的牛腩,吊龙,他买了50斤,其它的肉票买了五花肉和排骨,一共花了475元。
等到把这些全部卖给系统,张卫国转手净赚7025元。
这钱来得轻巧,让张卫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摇摇头,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的好运气多少人求都求不来。
下午六点赶往东门的路上,张卫国算了一下,包括卖药材在内,今天一共净赚元。
张卫国掐着时间,在东门附近找了个相对僻静的角落,停好自行车,点了根烟,悠闲地等着。
不一会儿,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由远及近,刘根生的身影便出现在街角,骑得飞快,带着一股子风风火火的劲头。
“卫国!”人还没到,洪亮的声音先传了过来。
张卫国掐灭烟头,迎了上去,笑着捶了刘根生肩膀一下:“你小子,骑这么快!”
刘根生咧嘴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牙,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这不是怕你等急了嘛!怎么样,事情都办妥了?”他指的是张卫国去处理那些山货。
“妥了,回头细说。”张卫国摆摆手,示意他跟上,“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刘根生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连忙推着自行车跟上张卫国的脚步。
两人没走多远,便来到了东门商业街那几栋崭新的楼房前。
张卫国停下脚步,抬手一指其中两间紧挨着的铺面:“根生,这边!”
刘根生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眼睛顿时一亮。
这两间铺面位置绝佳,正对着马路,门脸宽敞,崭新的水泥墙面和门窗在周围略显陈旧的建筑中格外显眼。
“我下午溜达的时候,一眼就相中这儿了。你看啊,”他伸手比画着。
“前面就是公交站台,看见没?每天多少人上上下下?再往前走个二百米,就是十字路口,南来北往的人都得打这儿过!”
“这人流量,简直了!咱们要是能在这儿盘个铺子做生意,那指定火爆!”
刘根生不住地点头,显然被张卫国描绘的前景打动了。
他看看来往的人流,又看了一下正在施工的铺面:“嘿,这地方是真不赖!地理位置太敞亮了!就是不知道这两间铺子租出去了没?看着挺抢手的。”
张卫国心里暗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我刚才顺嘴问了问,这商业街是新开发的,第一期招商,好多人都还抻着脖子看呢,怕担风险,都在观望。”
他拍了拍刘根生的胳膊,语气变得恳切,“根生,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挣到钱。等别人都看明白了再想进来,那黄花菜都凉了!咱们得抢占先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挣到钱!”刘根生重复着这句话,眼里闪烁着光芒,显然是被彻底说服了。
“听你的,先把铺子拿下!奶奶的,咱也当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是卖啥东西,咱们还得再合计合计。”
“行,卖啥不急,先把坑占住再说。”张卫国满意地点点头,目的达成。
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栋挂着“招待所”牌子的小楼,“前两天进山累得够呛,一晚上没睡踏实,这会儿眼皮子直打架。”
“走,咱们先去开个房间,眯瞪一会儿。养足精神,晚上再办正事。”
刘根生一听“正事”,立刻明白了是指卖银圆的事,连连点头:“对对对,是得歇歇,进山那两天骨头都快散架了。”
两人推着车子来到招待所,开了个双人房间。
房间不大,但还算干净,两张单人床,一张旧书桌。
舟车劳顿加上前几日的疲惫,两人几乎是沾床就着,很快就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时间悄然来到十二点,张卫国心里装着事,几乎是准时睁开了眼睛,他轻轻推醒了还在打鼾的刘根生。
“根生,醒醒,到点了。”
刘根生迷迷糊糊地坐起来,揉了揉眼睛:“到时间了?”
“嗯,准备出发。”张卫国拿出一个厚实的蓝色粗布袋子,把所有银圆都倒了进去,系好袋口。
两人骑着自行车,借着昏暗的路灯,朝着德山市北边的柳叶湖公园而去。
越靠近柳叶湖公园,周围就越发寂静,偶尔能看到几个同样行色匆匆的身影,都默契地保持着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