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这位公子仗义执言。”墙头上,丫鬟乌俏笑意吟吟地跟杨准道谢。
杨准抱了抱拳,表示不用客气。
“公子可有好诗?”乌俏见他为人谦和,又帮她赶跑坏人,对他印象很好,若是再有一首好诗,那就更好了。
“在下诗才最弱,倒是这位李兄诗才最好。”杨准谦虚的同时,也顺便拍了一下刘长宁的马屁。
刘长宁哭笑不得,这是“祸水东引”?他知道杨准是在夸他,但他可没有出风头的意思。
乌俏却盯上了他:“公子诗才最佳,不知可有好诗?”
萧贵在旁有些急了,忙附耳道:“公子,此地乌烟瘴气,实是不宜久留。”
“嗯。”刘长宁点了点头,朝墙头上的乌俏道,“在下并没有好诗。”当即跟着萧贵离开。
杨准有些迟疑,但是崔道子和王徘都走了,他也不好一个人独自留下,于是追着几人去了。
乌俏看着这一行举止颇为怪异的人走远,重新把目光放回到了院墙下这些文士的身上,只希望当中有人能出一首好诗,不然大娘子怕是无法参与魁首评比了。
……
在小厮的带领下,终于一行人抵达了本次的目的地,星楼的叁号戏台。
进去后是个巨大的演出大厅,一座高台上正在进行伶戏表演,周围的座位呈现一个扇形,将舞台团团围住。
小厮已经离开了,萧贵领着刘长宁来到了前排的座位,此时星楼刚开门,观戏的客人还不多,所以前排还有不少好座位。
一行人就坐在前排,一字排开。
台上有一男一女正在表演,男的一袭襕衫,看起来是个文士,化了浓浓的妆,女的身穿白色的衫裙,身后竟然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打扮妖冶,浓妆艳抹,很是风情滚滚。
“嗬,这是《妖狐记》!”杨准第一时间就认了出来,脸上兴致勃勃,“我已经有很久没看过这出《妖狐记》了。”
“什么是《妖狐记》?”刘长宁以前是农家小子,从没看过“电影”,这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各种“电影”节目,当然一个都不知道。
“李兄没看过《妖狐记》?”杨准很意外,崔道子和王徘也是惊艳不已,《妖狐记》虽说不如《蛇妖传》和《从军记》大家耳熟能详,但也是经典伶戏曲目。
“没有。”刘长宁摇头。
于是三人便猜测他出身天潢贵胄,没看过这出民间伶戏也不奇怪。
“讲的是什么?”刘长宁问道。
杨准便介绍了起来:“讲的是前朝年间,有一秀才进京科考,路过一处废弃道观,因为当夜大雨,便在道观中休息,不想三更时分,有美貌的娘子前来敲门……”
随着杨准的讲解,刘长宁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经典的书生与狐妖的故事吗?只是在这里,摇身一变,变成了秀才与妖狐,虽然两个世界不同,但情节大致是相同的。
之后秀才考中了进士,忘了与妖狐的山盟海誓,转而娶了一位高官之女,妖狐得知后,便来见那秀才,想让他回心转意跟自己回道观去厮守一生,结果那秀才贪图荣华富贵,便暗中怀揣尖刀,准备结果了那妖狐。
妖狐道行高深,事前就已经得知了秀才要对她不利,于是便假装被刺,奄奄一息,希望以此激起秀才的同情,谁料那秀才却不为所动,甚至还想剥了妖狐的皮给新娶的夫人。
妖狐终于死心,然后幻化出真身,掏出了秀才的心脏,一口吃掉了。
“……”刘长宁听完,感觉跟自己想的不一样,这更像是一出《妖狐复仇记》,不对,这妖狐也太善良了吧,人家都娶了新夫人了,而且都打算杀她了,她却一而再再而三想让秀才回心转意,这得多圣母啊。
早在秀才背叛的时候,就该直接杀了,拖拖拉拉那么久,表演者有耐心,观众估计都看得不耐烦了吧。
不过他见几人盯着舞台,似乎很陶醉的样子,就连萧贵也看得摇头晃脑,时不时地还要拍一下手掌。
这么狗血的剧情,居然也能看得这么忘乎所以,只能说,古代的人见识真是太少了。
……
“姐姐,《妖狐记》都已经看过几十几百遍了,我们还来看做什么?”吃过饔食,许青姿穿了男装,带着同样穿了男装的妹妹许红璎来叁号戏台,后者对此有些抱怨。
“叁号戏台是湘云在演,她在伶戏上的天赋比我出彩,我要观摩一下她的伶戏功夫,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许青姿道。
“好吧,那我陪姐姐一起观摩。”许红璎为了帮姐姐获得魁首,什么都愿意做。
两人进了大厅,以袖子轻轻遮掩脸颊,这是怕被认出来。
两人也不敢坐前排,就挑了第二排,正好前排上有人,可以遮挡一下。
“嗬,这是《妖狐记》!我已经有很久没看过这出《妖狐记》了。”前排的人似乎也刚坐下不久,认出了表演的伶戏曲目,语气有些夸张。
许青姿心中微动,总觉得这声音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过。
她朝前看了看,可惜周遭环境阴暗,她看得并不真切。对方又是背对着她的,从身形上她也认不出来。
“什么是《妖狐记》?”接着第二个人的声音响起。
许青姿身子顿时一颤,这个声音就太熟悉了,熟悉到有时午夜梦回似乎也能听到。
竟然是刘公子!
一旁的许红璎也听出了声音是谁,激动得差点就要叫出声来,但被许青姿一把捂住了嘴巴,示意她别出声。
许红璎反应过来,连连点头,示意姐姐松开她,表示自己不会说话。
许青姿这才放开她,她睁着眼睛看姐姐,张了张小嘴,无声地在说话,似乎在说,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姓刘的公子。
嗯。许青姿点了点头,她也想象不到,只是一个无心的举动,竟然就让她再次遇见了刘公子,她也明白过来,为什么会觉得诗才那位公子的声音耳熟了,原来是当日在雁塔楼上遇见的那三位公子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