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迫,安排好相关工作之后,便带着宣传小组赶往了渝市总部,第一时间查看了样车的性能。
以下是比亚迪秦不同版本的一些主要性能参数:
1. 秦pLUS dm-i:
- 动力系统:搭载由1.5升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81千瓦,峰值扭矩135牛·米;驱动电机根据纯电续航不同有所差异,55公里版本最大功率132千瓦,120公里版本最大功率145千瓦。
- 续航能力:55km 版本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180公里,120km 版本可达1245公里。
- 加速性能:55km 版本和120km 版本的零百加速时间官方数据分别为7.9秒和7.3秒。
- 电池容量:55公里版本电池容量为8.38度电,120公里版本电池容量为18.32度电。
- 最高车速:可达185公里\/小时。
2. 秦pLUS EV:
- 续航能力:提供410km和510km(cLtc工况)两种纯电续航里程版本。
- 动力性能:搭载永磁同步电机,其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因具体车型配置有所不同。
- 充电性能:部分车型支持快充功能,能在较短时间内补充电量,提高使用便利性。
3. 秦 EV450(老款车型):
- 续航能力:高速续航约为332km(以91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低速续航约为339km(平均车速29km\/h)。
- 动力性能:搭载三元锂离子电池组,电机功率在加速水平上表现不错,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在7秒多,优于官方公布的7.9秒。
- 电池容量:动力电池容量为60.48千瓦时。
因为龙兴集团第一款车的仿制对像就是比亚迪秦,所以外观相似度在90%以上,性能由于样车的不计成本甚至还略有超过,只是车机系统比较落后,但放在1991年却是十分惊艳的产品,吊打市面上的同级别车型。(因为华国为整车进口的汽车征收了高额关税,一台桑塔纳的价格高达30多万人民币。)
“王强,这车的整车生产成本多少钱,你们设计部门做过统计没有?”看着眼前的样车杨镜舟十分的满意。
“董事长我们经过计算,年产5万辆的生产成本在40万左右,年产10万辆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到32万左右。”王强有些自豪的汇报。
听到此话杨镜舟的脸色瞬间严肃了起来,他记得后世的比亚迪把秦系列的价格卖价做到了7开头,怎么如今生产成本会这么贵,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生产成本都要32万,加上税收与其余的营销成本,定个40万一辆车可能都会亏本,而40万这个价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简直是致命的。
“为什么生产成本会这么高,这个价格对公司来讲绝对不能接受的,只有做到10几万甚至是几万元一辆我们才能打开市场”杨镜舟甚至是有些愤怒的说到。
王强立即开始为王强分析成本:“研发费用占据了绝大部分,仅与研发相关的人员就接近2万人,这本身就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此外,研发所需的设备、物料以及场地等前期投入同样巨大。而后续生产工厂的建设预计需要耗费60至100亿人民币。即使每年将产能拉满,产值也仅有400亿元。毛利能有10个百分点已经相当可观,但扣除运营成本后,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净利润每年大概只有十来个亿,要想完全收回投资,恐怕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听了王强的话杨镜舟马上就知道问题出在那了,那怕是项目负责人的心也不够大,要知道工业产品生产10万其实和生产100万的价格相差并不大,主要是模具,厂房等基础设施占了大头,数量越少价格自然就越贵,而10万辆一年不过是400亿的营业额,100万辆一年却是4000亿元的巨额数字,足够让政府部门与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做出巨大的调整,如税收上面的优惠,更换生产设备,扩大生产厂房等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
“你记住不是年产10万辆,而是年产100万辆新能源汽车,零售终端价格定在15万人民币上下,这辆车的名字就叫秦,我们将用它来对抗欧美日韩的汽车产业,前期可能会有些亏损,但是先把新能源市场做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格局一定要打开,等下你就去统一一下口径,特别是前期的生产成本不允许透露出去。”
杨镜舟的神色由愤怒转向了云淡风轻,他的内心已经有了一个计划,将这款车弄成三个版本,秦普通版15万元主打一个家用市场,这个价格取得一个良好的市场反应是稳稳当当的,毕竟与目标车型有近一半的差价,就算加上税费等相关费用也不会超过18万元,秦豪华版定个25-30万元主打一个公务用车市场,秦畅销版价格定在12万元左右,主要目的就是充销量,把生产线尽可能的利用起来,降低研发成本,还可以进入出租车市场,虽然现在的汽油价格极为的便宜,才1-2元一升,但是随着汽车市场的极速扩大,价格也是会进入快速上升的通道。卖点可以放在舒适性,易维护上面,最重要的是等明年杨镜舟会放开3G市场,打造车机一体化等功能与模式,形成降维打击,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相比较就是上个世纪的古董。
“是,董事长”
王强虽然有许多不理解,但也知道与杨镜舟相比,他就是一个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