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植入式读心术人机系统在理论与技术层面的初步完成,虎娃和团队成员们深知,真正检验其价值的时刻犹如黎明前的曙光,即将破晓而至。经过多方协调与严格的伦理审查,他们犹如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道路,获得了在一所高度戒备监狱进行首次应用测试的机会。这所监狱宛如一座封闭的堡垒,关押着各类重刑犯,对于验证读心术系统在复杂人性与高风险场景下的有效性,无疑
在应用前,虎娃团队与监狱管理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他们挑选了三名具有代表性的犯人:杰克,一名惯犯,长期从事盗窃抢劫犯罪,有着丰富的反侦查经验;艾丽西亚,因经济诈骗入狱,思维缜密,善于伪装;还有卡尔,因激情杀人入狱,性格冲动且情绪不稳定。
在监狱的医疗室里,三名犯人依次接受了读心术芯片的植入手术。手术过程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确保犯人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术后,犯人被安置在特殊的观察牢房,读心术系统开始实时采集他们的神经信号。
首先接受测试的是杰克。审讯室里,气氛凝重。一名经验丰富的审讯官开始对杰克进行询问,试图挖掘他尚未交代的犯罪事实。
“杰克,我们知道你还有其他同伙,说出来对你有好处。”审讯官严肃地说道。
杰克面无表情,冷冷地回应:“我就一个人干的,没有同伙。”然而,读心术系统的屏幕上,数据快速跳动,显示出杰克大脑中与隐瞒、紧张相关的区域异常活跃。
虎娃盯着系统数据,向审讯官示意:“他在说谎,他的潜意识里在极力隐藏关于同伙的信息。”
审讯官改变策略,开始列举一些间接证据,暗示警方已经掌握了部分情况。随着审讯的深入,读心术系统捕捉到杰克内心的动摇。他开始思考是否要交代同伙以减轻自己的刑罚。最终,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杰克供出了同伙的信息。
“我本来不想说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你们好像能看穿我心里的想法,实在瞒不下去了。”杰克无奈地说道。
艾丽西亚的测试则更具挑战性。作为经济诈骗犯,她善于用谎言编织复杂的故事。审讯官询问她诈骗资金的去向。
“那些钱都投资失败了,血本无归。”艾丽西亚镇定自若地回答。但读心术系统显示,她的大脑活动模式表明她正在精心构思谎言,试图误导审讯方向。
虎娃仔细分析系统数据,发现艾丽西亚对某个特定地点表现出强烈的心理暗示。他向审讯官建议:“重点询问她关于[具体地点]的情况,那可能和资金去向有关。”
审讯官依言而行,艾丽西亚听到这个地点时,眼神闪过一丝慌乱。读心术系统敏锐地捕捉到她内心的紧张加剧,以及试图掩盖真相的强烈冲动。在审讯官的步步紧逼下,艾丽西亚最终交代了将诈骗资金藏匿在该地点的事实。
轮到卡尔时,情况又有所不同。由于他性格冲动,在审讯过程中容易情绪失控。审讯官刚提及他的犯罪经过,卡尔就激动地大喊:“我不是故意的!是他先激怒我的!”读心术系统显示,卡尔大脑中与愤怒、悔恨相关的区域剧烈活动。
虎娃通过系统分析,发现卡尔内心深处其实充满了对自己行为的懊悔,但冲动的性格让他难以平静表达。虎娃示意审讯官先安抚卡尔的情绪。审讯官放缓语气,耐心倾听卡尔讲述犯罪时的情景。在卡尔情绪逐渐稳定后,读心术系统显示他开始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最终更详细地交代了犯罪过程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案件的进一步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监狱工作人员对读心术系统存在疑虑,担心其可靠性。
“就凭这些数据,能真的看透一个人的心思?会不会不准确,导致误判?”一位狱警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同时,犯人们也对读心术系统产生了抵触情绪。他们觉得自己的内心被赤裸裸地暴露,失去了最后的隐私。
“你们这样做和侵犯人权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被这个东西一直监控着。”一名犯人愤怒地抗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虎娃团队向监狱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读心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经过多次验证的可靠性。同时,他们也向犯人解释,系统的使用是在严格的法律框架内,目的并非侵犯隐私,而是为了还原案件真相,促进司法公正。
随着测试的继续进行,读心术系统在更多案件的审讯中发挥了作用。它不仅帮助警方获取了更多关键信息,还为犯罪心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通过分析犯人在不同审讯阶段的心理变化,虎娃团队进一步优化系统算法,使其对复杂心理状态的解读更加精准。
在一次针对团伙犯罪的审讯中,读心术系统成功识破了犯人们事先串供的谎言,通过分析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警方迅速掌握了团伙的组织结构和犯罪计划,为后续的打击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读心术系统在监狱审讯中的效果逐渐得到认可。监狱管理部门和警方看到了这项技术在提高审讯效率、挖掘案件真相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虎娃和团队清楚,这仅仅是开始。他们将继续完善读心术系统,解决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其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可靠,为维护社会公正与安全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将持续关注技术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努力在科学进步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在未来,读心术系统有望成为司法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开启揭示心灵真相、维护法律尊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