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一时失察,没发现去年廖永忠上报的战船损耗账目有问题,就做了首批送呈了上去,害得国库损失了五万余两银子的修缮费,臣失职,还请陛下降罪!”
这个事朱元璋早已知晓。
换成廖永忠没死时,像贪污修缮款的罪名,一旦东窗事发,会被推到手下将领头上去,总会有人出来背锅。
可现在,廖永忠不仅死了,而且当众承认了形同谋逆的罪名,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全部被控制起来,谁还会替廖永忠背黑锅?
他们只会把自己做的一些罪过,全部推到死人的头上,反正死无对证。
但毛麒不是廖永忠手下将领,这么着急落井下石,图什么?
朱元璋心里不解,他就直接问了:“毛爱卿,你想让咱怎么罚你?撤职查办吗?”
“……”
毛麒扭头看了一眼胡惟庸,脸色惨白。
他只是来为丞相大人打前锋的,可没想过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胡惟庸也没想到,陛下今日上早朝,不对廖永忠其他罪名感兴趣,不赶紧将廖永忠钉死在耻辱柱上,还真的想追究毛麒的罪过。
眼见情势僵住,他只能朝着陈宁使了个眼色。
兵部侍郎要揭发廖永忠,需要讲证据,言官弹劾官员,捕风捉影也没问题,大不了被训斥一顿。
“陛下!”
陈宁刚站出来,朱元璋瞪了他一眼。
“陈员外郎你不是刚入工部,还没和廖永忠对接造船的事,再说你不是去河里掏泥沙了吗,你掺和这事干什么?”
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想明白了毛麒自找苦吃的原因了。
这是想借着揭发廖永忠的罪行,说明李存义虽然卖友了但不是求荣是吧?
挺好的。
胡惟庸这么干,直接坐实了大家对于是李存义卖了廖永忠的猜测,朱元璋自然不会拦着。
但这个事,不能由别人来说,需要胡惟庸亲自出头。
因为他除掉了廖永忠,下一个目标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想把自己和廖永忠的关系摘干净?
想得怪美得!
陈宁被朱元璋一顿训斥,才意识到自己差点逾越了官制,默默地撤回了伸出队伍外的一只脚,假装无事发生。
而这会儿,胡惟庸才意识到,自己光顾着想让朋党们占据做实事的位置,而朋党们的小心思是避开刘基,一来二去的。
他手下能肆意发声的言官,竟然没有了!
“毛爱卿还有别的事吗,没有的话你退回去,咱还有事要议呢。”
廖永忠罪名已定,后续如何处置家眷,自然不需要和朝臣们商议,该下诏狱下诏狱,该去刑部大牢吃牢饭的吃牢饭,没有官职只有罪名的京中家眷,该去大理封刑狱受罪,谁也别想求情拦着,按照相关的律令办就行了。
要议的首要大事,必然是由谁来接任廖永忠。
胡惟庸可是和李善长说好了的,降低李存义出卖廖永忠一事的影响。
一旦陛下真的让李存义接替了廖永忠,绝对会引来群起攻之!
“陛下,臣昨夜前往李府探望李大人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封奏本,上面写着廖永忠的数十条罪状,还请陛下过目!”
胡惟庸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厚实的奏本,直往云奇怀里寒。
云奇闪身没有接,等着陛下发话。
朱元璋见胡惟庸落井下石都开始硬塞了,知道这事不按他们的意思办,还会横生枝节。
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
廖永忠僭越的罪名虽然足够大,但水军将士难免有觉得事不关己的,只有把廖永忠的罪过全部抖落出来,才能人尽尽失,好让未来的航海侯收拢人心。
“呈上来。”
“是。”
云奇这才接过胡惟庸手里的奏本,转交给朱元璋。
奏本是私人递给皇帝的。
按道理来说,胡惟庸这个丞相大人也是不能翻阅查看的。
但此时胡惟庸已经顾不上许多了,因为不说奏本说成奏疏,说明李存义要经过他的手眼往陛下跟前凑,他哪能没吃到羊肉惹一身骚。
李善长说了,锅,全部由李存义背。
卖友求荣改成伸张正义就行了!
“砰!”
朱元璋猛地将手里的奏本摔到了毛麒的脸上,这回是真把毛麒吓了一跳,他一边跪下伏首,一边用眼角余光瞄向胡惟庸,心里恐惧到了极点。
姓胡的,你他娘的难道不是请我来帮忙的,是故意来卖我的吗?
胡惟庸感受到毛麒眼中的恨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奏本上只写了廖永忠的罪名,为了防止得罪人,他还专门让幕僚推敲每个字眼,对照李存义的字迹写了十几遍,才确保只针对廖永忠一人。
“陛下,毛侍郎做错了什么,惹祸了陛下?”
胡惟庸直接甩锅。
可不是他在奏本上动手脚,暗害毛侍郎。
朱元璋瞥了一眼吓得冷汗落到地上的毛麒,淡淡开口。
“咱只是想让众位爱卿看看秉忠上的奏本写了什么,没想到毛爱卿跪得太靠前了,咱一失手就打他脸上了。”
“……”
毛麒暗恨自己不该替胡惟庸出头。
“……”
胡惟庸总感觉陛下不是失手,而是故意的。
他知道,陛下一定也以为,李存义揭发廖永忠的事,是和他商量过的。
里外不是人的胡惟庸,只能硬着头皮捡起奏本,随手交到一个站着靠前的官员手里。
“廖永忠的罪状罄竹难书,李大人为了伸张正义,揭露他的罪行,实在是为国为民的义举,而且李大人在奏本也说了,此事是他身为臣子份内的事,虽然早有察觉但苦于没有证据,他不求嘉奖,只希望陛下不要因此治他误报瞒报之罪。”
一句不求嘉奖,让陆仲亨、唐胜宗等人有所动容。
谁都知道李存义还没醒,那么这话就相当于是老大哥李善长的意思。
李家,不会和他们争夺掌兵之权!
要是揭发廖永忠的事,是李善长做的,绝对不可能替别人做嫁衣。
所以这个奏本上面写的什么内容不重要,只要淮西功勋们,在心里先把李家给摘了出去,目的就达成了。
朱元璋冷眼瞧着忙活一通,却在给李善长撇清嫌疑的胡惟庸,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
又让李善长猜中了他的心思,从而躲过了一劫。
只是,胡惟庸想借机利用李善长的名望,与武将们重修旧好,怕是被人卖了还得替人数钱呢。
而拿到奏本的刘基,在看完里面的内容之后,忽然发现了一个致命的破绽。
里面关于廖永忠的罪名一箩筐,但独独少了重要的一项。
“陛下!臣有本奏!”
刘基猛地出声,把胡惟庸吓得一哆嗦。
他这才发现,自己刚才竟把奏本塞进了刘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