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磊是真的高兴,陪着宗辞去天香书院取了入学文书,见邱院长在忙,宗辞便想着明日上学再来拜见,便同邢磊去了书院旁边的茶肆。
等到了茶肆,还未上茶,邢磊笑着问宗辞:“你听说了吗?”
宗辞问:“什么事?”
“宁安县城都传遍了,听说整个翟州的书香门第之家都去参加了高家和姜家的婚宴,结果高惠敏做了这么丢人的事,你猜结果怎么着?”
不用宗辞猜,邢磊继续说:“你不知道,说是二皇子将高家一气之下将全都发配到了岭南,十年不得回翟州!姜家自然也连夜去退了婚事,我听说高家还想将高小姐纳给姜二公子做妾,企图不去岭南,姜家这回也铁了心,坚决没同意!姜老爷就差点没休了他那夫人,不过这回翟州的书院在没有高家什么事了!高惠敏的哥哥高闻今日也没来书院,邱院长可高兴了。”
宗辞用茶盏遮掩了轻轻上扬的嘴角.....
二人喝了一会儿茶,又闲聊了半个上午,宗辞与邢磊告别,就去找了陈明。
陈明在小院子里住得挺好,这段时间给宗辞办事,也将镇子里的各家都摸了个清楚,有时照着宗辞说的,一直盯着冯家和高家。
宗辞也不总来,一来陈明就赶紧跟他说了情况,“公子,那高家确实被赶走了,但是我发现董家有些问题。”
“如何?”
陈明详细说了情况。
宗辞思索半天,“你继续盯着便是。”
陈明历来都是替以前主子办这些事,谨慎专心,宗辞很是满意。
满意的还有宁安县的县令方大人,原本因为小妾被冯江调戏,反而处置了小妾就有些气不过,可谁让冯江的姑姑嫁给了董知府,得宠得很,他只能憋着气偏帮冯家找那小妾的表兄出气。
如今董家两个姑奶奶丢脸,姻亲高家还出了这档子事,方大人躲在家中乐了一日,还请到二皇子去家里宴请了好几回。
就连县里着名的蓝荫书院,也由二皇子牵线,请到了书法大家怀远山人做院长。
整个翟州的文官场都是一片新气色。
第二日,一片新气色的天香书院也开学了,学子们穿着统一的院服念书,宗辞拜见了邱院长,邱院长长得胖胖的,很有福气的样子,语重心长的跟宗辞说,“今年错过了没关系,左右明年下场秋闱便是,整个宁安县也没人比你念书好。”
宗辞自然是连连拜谢,之后便每日由伊老四驾马车接送上下学。
而最近洛云京都没有去县里,每日忙着帮洛老爹打铁炉子,还帮着澎秦收后院种的白菜,要在十月里把酸菜腌上,那可是北方人过冬的必备。
洛云皓跟着去了一会县里,买回来几口大缸,还有粗盐,就是为了腌酸菜用的,只不过最近洛云京看着茅草屋有些犯愁,问她爹,“这冬天不得冷啊?”
“各屋都放这个铁炉子,还能冷吗?”
洛老爹一点都不担心,往年没有这个炉子是挺冷的,可他打好了一个炉子,在屋子里试了,不仅能做一壶热水,屋子里都冒热气。
“可如今才九月中,等到了腊月,屋子此处漏风,这么个小炉子怕是不行。”
洛云京很想改屋子的,可又怕引起村民们的嫉妒,就连盘炕都想到了,可是盘炕得有火墙,她担心这茅草屋支撑不住。
不能盖大屋子,洛云京找了伊老四,让他找两个人,在洛老爹和澎秦的主屋和洛云皓屋子中间先盖一间小屋子,让人以为是盖个过冬存菜的仓房,其实是等于盖一间暖阁。
“这么点小活,不用找两个人。”伊老四能吃苦,只从隔壁村找了一个同他玩得好的,驾着马车在镇上买了砖块,又让人送了一许多砂浆和木材,就开始盖仓房。
沈芳芳在镇上住,有一日听冯江弟弟冯贺说起宗辞又去天香书院上了学的事,当天就走回温河村沈家质问沈翠娟。
“宗辞的腿好了!娘,就怨你,我要是嫁给表哥多好!”
沈翠娟不耐烦,“好了便也是个穷书生,你何必在意这事,冯江待你怎样?”
只有沈老爹在意此事,抓着沈芳芳问,“你见着宗辞那小子去念书了?”
沈家距离洛家有些距离,而且洛云京还特意让伊老四走山边的路送宗辞上学,是以村子里人还不知道宗辞的腿都好了。
原先宗辞开始念书的时候,沈老爹就很担心宗辞能考出去,万一他考中了秀才,那岂不是会报复他当年赶走他和他娘的事?
后来宗辞被打折了腿,他还幸灾乐祸了很久,也是因为觉得宗辞这辈子就这样了,前一阵子才敢去洛家大闹一场,想着讹点儿银子。
沈老爹咽了咽口水,“不是听说冯江看不上宗辞,不让他去镇上念书吗?”
沈芳芳也不知道太多,但是也知道高家是和冯家有拐着弯的亲戚,可高家出事了,得罪了京城的权贵,一家子都被流放了。
这些事一闹出来,高家在整个县城都遭人唾弃,议论,害得冯家在镇子上都跟着遭殃。
沈芳芳埋怨地看着沈翠娟,“因为高惠敏不知廉耻背地里养男人被揭发了,她母亲是董知府的妹妹,冯江从她姑姑那边论,要管董夫人也叫姑母的,这就等于是冯家也得罪了贵人。”
“这么说,董家也完了?”
他还以为沈芳芳这次攀上了高枝呢,虽然冯江不算是董家正经的殷勤,冯夫人不过是个姨娘,但是她的宠啊,以后冯家说不准就能去府城呢。
“也不算完,”沈芳芳解释道,“毕竟出事的是高家,董姑母是嫁出去的姑奶奶,跟董家有牵连,倒也不大。”
只是名声这东西,好的不见得受牵连,坏的那就一准儿闻风走千里,明明不敢冯家的事,可是镇上的人却连着冯家也看不上了。
还说什么的都有,可难听了。
“看宗辞家那得瑟样,还盖上仓房了......”